自主学习计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651557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学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主学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主学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主学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主学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学习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能把全体学生

2、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

3、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

4、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首先让学生拿出10cm、8cm、7cm长的三根小棒,在桌子上摆出三角形,学生非常轻松自如地摆出了三角形,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拿出10cm、4cm、5cm长的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结果学生怎么摆也摆不出来。然后教师提出疑问:“同样都是三条边,为什么后三根小棒摆不出三角形

5、呢?”请同学们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总结的。三、倡导开放教学,拓宽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能否得到张扬和发展,灵性和价值能否得到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数学学习的思考空间是否开放、宽敞,因此数学教学要积极倡导开放性教学。通过增、删条件实现问题开放化,问题描述化显为隐,实现问题答案开放化,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发展空间,以便于学生多角度观察、猜测和创造。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如果把“长方形纸沿对角画,对折表示1/2”的封闭题通过删改的方式改成“你能把长方形纸动手画画、折折表示出1/2吗

6、?”这样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出现多种解题方式。再如,第一册分类教学时出现的一幅“三口之家”到公园的情境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感兴趣,积极去分类。因为这幅图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图中读出了许多分类信息,有按家庭分的,有按大人和小孩分的,有按男女分的学生喜欢怎么分就怎么分,只要符合常理就行。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个性主动发展了,都得益于数学问题的开放性,给不同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足够天地,最大限度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发展。四、加强意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经常对学生在学习上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是学习数学本身的需要。学习数学离不开良好个性品质的参与,要求学生付出艰辛的劳动,对解

7、决问题有顽强的意志力。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真正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五、选择个性化作业,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照顾差异,提供适合其个性特征的教学方法,设计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角度多变,具有新颖性、启发性、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练习,把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展示给学生,允许他们在练习的数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度。我们在作业的布置上不能统一要求,每个学生在自觉、认真地完成必须掌握的习题后,自主地选择做题,创造性地加以完成,老师在评价时分层评价,分层激励,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肯定。这样既打好了“双基”,又训练了思维,同时也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展,人人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总之,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