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重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651073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森林培育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森林培育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森林培育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森林培育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重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森林 生态学观点:是以树木为主体的包括其他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生物群落。 生物地理学派认为:森林是表现为大量林木的总体,这些树木彼此在自己发育过程中 有机的联系着,受环境的制约,而且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周围一个相当广阔的地区的环境。我们认为:森林就是指以木本为主体的,包括各种生物成分的具有一定高度和一定 面积的集合体,它具有与周围环境明显区别的内部环境。 2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 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 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全过程(含林木种子、苗木培育、

2、造林、抚育间伐与更新) 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3 森林培育范畴: 包括森林培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 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改造、森林主 伐与更新)。森林培育阶段划分: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 段。 传统森林培育学: 主要目标为人工林以及天然林的培育内容:种子经营、苗木培育、人工林营 造、未成林及幼林抚育、天然林间伐、主伐更新等。 现代森林培育学: 总体上考虑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自然化培 育与集约化经营关系,如:种子经营:强调遗传改良,加强了集约经营; 苗木培

3、育:分工更细,引入新技术,加强了无性育苗和设施育苗,容器苗地位提高; 人工林营造:按性质和功能分类,如商品林(大中径材林、纸浆林、纤维林),公益林();天然林经营:按功能分类,以环境为中心,强调重点功能和多种功能发挥;天保和退 耕第二章 林种规划及造林树种的选择 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是造林目的的集中反映,也是制定经营措施的依据。 我国的林种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等5大类。林业区划与林业规划的关系 林业区划,就是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评 价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 区划是规划的基础和依据;规划是区划的延伸和深

4、化,是应用区划指导林业生产而产生的 重要成果,是区划的落实。区划是通过规划得以实施并经规划检验的。所以,没有区划, 规划就没有基础;没有规划,区划也不可能实现。树种选择的意义 1)造林不成活: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 2)成活不成林:除上述的直接经济损失外,间接的损失更大; 3)成林不成材:损失是最严重的。树种选择的基础 1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树种的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等)树形、枝叶、树皮美观,或花果的色香具有特色,可以作为风景林;光合产物主要集中在树干的树种适宜于作为用材林;光合产物枝叶部位占的比重较大者可以作为薪炭林;树叶硕大,一般叶面的蒸发量大,对于土壤水分条件的要

5、求比较高; 叶表面的气孔下陷、角质层发达,对于干旱条件比较适应。 深根性、浅根性等都是生物学特性的反映。 2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对光照、水分、温度和土壤条件的 关系 ,或者引用生态学上的“生态位”。如阴性树种、阳性树种;耐旱性树种;耐寒性树种; 不同的树种也有适合碱性环境、酸性环境等。 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 质)有些树种在稀疏情况下,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但由于其生物学、生态学特 性所致,其难以在高密度下进行集约栽培、管理。树种选择的原则五大原则:1 经济学2 生态学3 林学4

6、适地适树5 造林目的 1经济学原则对于用材林来说,木材产量和价值是树种选择的最客观的指标。同时,由于 森林的许多收益在育林投入多年以后才能收到的特殊性 ,所以我们还要考虑树种种子、苗 木、播种栽植、抚育管理和收获利用等方面的成本和投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成本和收益, 是造林树种选择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林学原则包括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等。如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应用了多种化学制剂等,大大丰富了繁殖材料来源; 以干旱著称的西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低成为限制造林成功的因子,多种集流和节水灌溉 技术的研究成功与推广应用,在使得原本在困难立地上营造的树种造林成为可能。当

7、然,在考虑技术问题时必须与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新技术应用的投 入与产生的效益要求达到合适的比例。 3生态学原则,生物多样性与遗传改良森林是个生态系统,造林树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树种的选择必须作为生态系统的 组成部分全面考虑。首先,立地的温度、湿度、光照、肥沃等状况是否能够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第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森林培育的重要任务,而造林树种的选择是执行这一任务的基础 与关键,树种的选择必须坚持多样性原则。第三,树种选择应考虑形成生物群落中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引进树种与原有天 然植被中树种的相互关系,也包括选择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树种选择作为大规模的遗传材料的选择。 4

8、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是林业工作者应该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指树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和谐统一。 5符合造林目的的原则也就是符合林种的要求。速生丰产林: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化经营,缩短培育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制浆、造纸、人造板等林产工业和建筑、家具、装修等行业提供原 料或大径级用材的林分。用材林树种的总体要求:“速生、丰产、优质、稳定”优质性 外部特征:各种用材种类对林木的外部特征是不一致的。其中以胶合板用材林对树种 的要求最突出,如树干通直、圆满、枝下高高、枝下高以下部位无结疤。无虫孔等;而纸 浆林相对来说就不需要树干通直、圆满,而要求木材洁白等。

9、内部材性: 各材种的要求也不一致,如纸浆材的要求是木质素的含量低一些、木纤维的 含量高一些,同时要求纤维的长度和宽度比合适等;而坑木则需要抗压、抗拉、抗冲击、 耐腐能力强一些等;家具用材更是需要有美丽的花纹、幽香的气味和耐腐的能力等。 经济林 果类经济林:包括水果、干果 药用经济林:杜仲、枸杞、黄连木、银杏 香料经济林:八角、肉桂、花椒等 油料经济林:油桐、油橄榄、核桃、文冠果、油茶 其它经济林:紫胶、橡胶、拷胶、栓皮、茶叶等 适合河北省的主要经济林树种包括: 果类树种:板栗、大枣、柿树等 油料树种:核桃、山核桃、文冠果 药用树种:杜仲、枸杞、黄连木 调料树种:花椒等 编织用树种:紫穗槐、杞柳

10、等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 要目的的森林。能源林对树种选择的要求:1)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能量高2)具有萌蘖更新的能力3)适应性强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适地适树是因地制宜原则在造林树种选择上的体现,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一是充分估计和相信林木的适应性 二是防止盲目夸大树种的适应性、盲目引进树种 适地适树的标准 1定性标准(客观)1)成活的标准:指在技术得当的情况下,林木不受任何限制的成活。2)成林的标准:是指到达一定

11、的年龄后,林木如期郁闭。3)成材的标准:是指到达一定年龄后,林木具有正常的高度和粗度。4)稳定性: 是指林木从栽植到主伐更新,不因一些病虫危害或气候波 动的影响而 死亡。 2定量标准1)立地指数 采用立地指数评价适地适树时,可根据林学知识和栽培经验确定一个适宜值表示适 应性。2)材积生长量评价树木是否达到适地适树,最直接的方法是林木的生产力的指标,因为我们关心 的是林木的生长量和林木的蓄积量。3)立地期望值立地期望值实际上相当于在一定的使用期内立地的价值。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A 1途径:选择和改造A 1) 选择的途径 选树适地:是指在确定造林地以后,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这是最普遍和最多的途

12、 径。 选地适树:是指确定了造林树种,寻找与之相适应的造林地。一般情况下是新树木种的 引进所采取的方法。A 2)改造的途径 改树适地:是指在树木与立地不相适应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 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选种、育种:利用树木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杂交或选育等,提高树木的 适应性,如抗旱、抗寒、抗盐碱的形状等。引种驯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及科学锻炼的方法,使林木由适应区逐步向 不适应区过渡,如“ 斯巴达克” 锻炼法、米丘林的逐步锻炼法,使苹果向北移了五个纬 度。 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 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

13、应的树种生长 。主要的技术措施包括:整地、施肥、灌 水(排水)等。A 2 适地适树的研究方法A 1)单因子对比法在其它各项立地因子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以某单个因子影响林木生长状况的对比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把最影响林木生长或限制 林木生长的单个因子找出来A 2)分立地类型对比方法A 3)多因子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适地适树方案的确定1. 优先考虑乡土树种2. 立地条件好的安排珍贵树种(或高级材种)和对条件要求苛刻的树种3. 根据造林目的的安排树种第三章 造林密度及种植点配置本章重点1. 密度作用规律2. 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3. 常用配置点的分布形式 需要了解的内容1.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2

14、. 造林密度的意义1. 造林密度(Planting density):也称初植密度,指单位面积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通常 用单位面积上株或穴来计算。2. 林分密度(Stand density):也称立木度或经营密度,是指林分的密集程度。用单位面积上 活立木的个数表示。3合理密度(Rational density):是指在一定立地,一定年龄阶段各个树种都有一个最适宜的 密度。在该密度下,林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比较协调,个体的发育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群体的生产力最高。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一. 造林密度对苗木成活的作用一般来说,造林密度对林木成活无关,但有些为了保证造林一次成功,不再进行补植,加 大

15、造林密度。二. 造林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 密度越大,林分郁闭越早,但不能盲目扩大造林密度。三.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 1.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 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不明显。 不同树种因其喜光性、分枝特性及顶端优势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对密度有不同的反应。 不同立地条件,尤其是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可能使树木对密度有不同的反应。2. 密度对林木树冠的影响 密度与树冠指数(包括冠幅和冠长)的关系是显著负相关。 3.密度对直径生长的影响1)林木直径与树冠指标呈典型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在0.8以上,且这种关系不受树种、时间和立地条件的限制。 (2)所以,密度与直径的关系是: 密度越大,林木平均直径就越小, 这种关系是是直线的负相关关系。A (3)用公式表示:D-1=A+BN称为密度与直径的倒数式D=KN-a称为密度与直径的幂指式4. 密度对单株材积的影响A 立木的单株材积决定于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干形数3个因子。A 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规律与对直径生长的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 材积越小。5. 密度对干材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M=NXV (蓄积量是单位面积林木株数和平均单株材积的乘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