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650050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弓|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霍有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2011年4月摘要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有丰富的土地、光照、风能、矿产资源。 “引渤入疆”是21世纪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必将选择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论证了引渤 海水入新疆,恢复罗布泊,改善沙漠生态环境的气象、生态作用问题;充分说明实施海水西 调工程,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关键词引渤入疆,海水西调,罗布泊,塔里木盆地,天山,气象作用,去盐碱化作用“引渤入疆”是21世纪中华民族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必将选择的重大战略 问题。如果每年能够调数百亿立方米的渤海水入新疆,那么整个新疆

2、丰富的土地资源、光照 资源、风能资源、矿产资源就像一个大棋局,将全盘活起来,或谓有水则灵。显然,如果能 够科学论证恢复罗布泊与艾丁湖后的气象、生态原理,那么再仔细权衡引渤入疆的调水成本 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究竟孰轻孰重,自然轻重自明。一、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与罗布泊的自然地理概况第三纪时期,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统一的大湖,罗布泊坳陷尚未形成。进入第四纪后,由 于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塔里木盆地西部抬升而东部相对沉降,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罗 布泊成了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在晚中更新世,罗布泊古湖开始出现钙芒硝沉积,表明已 进入盐湖演化阶段。罗布泊湖盆范围基本以800米等高线为界,呈椭圆形

3、洼地,走向东北 西南,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30公里,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1.1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地理概况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公 里,东西最长处1400公里。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位于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部, 北为天山,西为帕米尔高原,南为昆仑山,东为罗布泊洼地,面积达33.7万平方公里。气 候极端干旱,年均降水量仅1060毫米,而沙漠内部年降水量却超过80毫米,高于沙漠边 缘的绿洲。热量资源在中国各沙漠中占第1位,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一般在40005000C, 无

4、霜期180240天,年日照时数可达30003500小时。沙漠是位居世界第2位的流动沙 漠。个体沙丘每年约南移5060米,以流沙占绝对优势,占整个沙漠面积的85%,且沙丘 高大,除边缘外,一般均在50100米以上。塔里木盆地荒漠类型有4种(据季方,2001):盐漠。地表的盐分表聚性很明显,一般 地表盐分含量在150克/公斤以上。处于现代积盐过程的盐漠,地表以稀疏的盐生灌丛为主, 常见的有盐梭梭、盐爪爪、盐穗木、柽柳、骆驼刺等。因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如河流下切、 河流改道、构造运动引起地层上升等)而脱离现代积盐过程的盐漠,地表同样是稀疏的盐生 灌丛。而处于干涸湖滨的盐漠,地表裸露,完全无植物生长。盐

5、漠表层有12厘米厚的盐 结皮,有的甚至可形成厚达510厘米的盐结壳,它对亚表层盐和土的混合疏松层免受风蚀 有一定保护作用。泥漠。泥漠分布在古老冲积平原高阶地及湖积平原高台地,多是零散分 布。地表面平坦、光滑,土壤组成物质以细颗粒为主,盐分含量不高。土体干燥,植物生长 条件差,地表全部裸露,几乎没有高等植物,只偶见极个别的柽柳灌丛。砾漠。砾漠分布 在山前洪积扇。砾漠的地形坡度大,组成物质中含有多量砾石和粗砂,河流在此下切很深, 有多级阶地和套生的洪积扇发育。砾漠地下水位低,埋藏深度多在2050米或更深。植被 极为稀疏,主要植物有麻黄、琵琶柴、盐生草等,覆盖度多在1%以下。沙漠。沙漠分布 在塔里木

6、盆地的中心区域,是荒漠类型中面积最大的一类。沙漠的组成物质以细砂为主,分 选很好。按沙丘的活动程度来分,可分成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3类。1.2罗布泊的自然地理概况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北有天山支脉库鲁克塔格 山、东北有克孜勒塔格山、依格孜塔格山,东以北山为界与甘肃毗邻,南为阿尔金山,西邻 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克沙漠,东部阿奇克谷地与疏勒河、河西走廊相连,面积约10万平 方公里。罗布泊则是塔里木盆地中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的归宿地。本区属极端干旱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高、年温差和日温差大。年平 均降水量22.2毫米,年蒸发量高达29

7、02.2毫米,夏季的蒸发量为同期降雨量的100多倍。 7月平均气温为2527C,极端最高气温45C。干旱指数为1650。多风沙、浮尘天气, 起沙风(35m/s)年均出现202天,最大风速2024米/秒,主风向为北东及北东东。其中, 6级以上的大风每年出现100多天,冬季极端最低温度-33C,夏季极端最高温度45C,地 表温度达到71C。生物种群贫乏,数量稀少。据统计,罗布泊地区现有植物种类约占新疆 维管束植物的1%、全国的0.13%,是国内植物种类最少的地区。罗布泊曾是塔里木河流域的尾闾湖,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和集盐中心,塔里木河水系的 变迁直接影响着罗布泊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与特征。据汉书西域传

8、记载:罗布泊“广 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据近代资料,罗布泊水面1942年大约为3000平方公 里,1958年时已是一个水深仅数米的浅碟形咸水湖,1962年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消失 (注:罗布泊东湖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就已干涸,罗布泊西湖干涸的时间可能在20世纪 60年代中后期)。据估计,罗布泊干涸前湖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目前湖底被厚2040厘 米的盐壳覆盖,海拔约780米。中国科学院生态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罗布泊考察队队长夏训诚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 以来,罗布泊的干涸和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水体重新分配和人类社会经 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西汉

9、时期,塔里木盆地仅有23万人口,现在却达到了 1000 多万人。在清代,塔里木盆地耕地扩大到了 60万公顷,建有大型干渠200余条;如今耕地 已增至133.3万公顷,兴建了 200余座水库,特别是50年代迄今塔里木河中上游的大量垦 荒,改变了水资源的分配和平衡,中上游掠夺了下游用水,使流向下游的河水逐渐减少并最 终断流。”夏训诚说:“我国古代文献,对罗布泊的位置都有明确记载,它的位置是固定和始终不移 的。据史料记载,罗布泊洼地由北向南,有3个较大的湖泊,其北为罗布泊,高度低于海拔780米;其中部为喀拉和顺湖,高度为海拔790米至795米;其南为台特马湖,高度为海拔 807米。3湖中以罗布泊为最

10、低,是洼地和集水中心,3湖均有河道相通,表明游移只能是 单向的,即由高处的台特马湖、喀拉和顺湖流向罗布泊。”杨谦认为,罗布泊从中更新世以来,从淡水湖演化到盐湖直至1972年干涸,其沉积中心 基本是固定的,在新构造运动、气候和水源补给等的共同影响下,尽管其水域大小有一定程 度的变化,其沉积中心也有过一定距离的迁移,但从总体来说并没有变化,因此,它不是“游 移”湖。1982年罗布泊探险队在湖盆中心钻井近9米深,经过分析测定其下层水生生物从 古至今两万余年从未间断,这表明泥沙的沉积一直在持续,且入湖泥沙很少。同时,由于积 盐等原因,湖水收缩后,湖底即迅速形成盐壳,这些盐壳厚10厘米到1米,坚硬无比,

11、这 些事实都证明罗布泊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度抬高和降低,所谓“罗布泊游移”是不 切实际的推断。罗布泊“大耳朵”的形成是罗布泊水面不断收缩的结果,范围是罗布泊洼地中海拔高度 低于780米的最低部分,测量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它的耳轮是罗布泊退缩的痕迹形成的 盐层;“耳垂”则是喀拉和顺湖注入罗布泊时,由散流的河道形成的三角洲;“耳孔”则是罗 布泊最后干涸的地方,面积为450平方公里。近150年来,罗布泊红柳沙包是在区域风况和沙源条件的共同影响下,红柳植物群落的 演替过程中,不断演化而形成。通过测试和分析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沙物质的粒度可知:沉 积纹层沙物质中细沙粒含量最多,占58.373.5

12、%;其次为粗粉粒,占10.923.0%;粗粘粒、 细粉粒和粗沙粒都较少,分别为3.86.4%、2.85.3%和3.311.3%。罗布泊地区的动物,前人考察成果认为有两栖类1种、爬行类7种、鸟类96种,由于罗 布泊迅速干涸,动物种类正在逐渐减少。近100年来,罗布泊大批植物种类消失,目前仅有 13科27属36种荒漠植物,这些植物为了适应盐碱和干旱的环境,进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结 构。罗布泊地区是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分布有众多的历史古迹。譬如,在楼兰遗址东10余 公里接近孔雀河处,发现大面积农耕遗迹,有明确的渠道、田块。这一遗迹,可能改变楼兰 农田历史与楼兰古城独特的地位。小河墓地西北新发现的古城城墙年

13、代大约在公元400 500年左右,形成于北魏时期。罗布泊曾水丰鱼肥,孔雀河下游三角洲拥有长势繁茂的胡杨树、芦苇可供建筑取材,当 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 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据陈宗器(1935)罗布淖尔与罗布 荒原记载,罗布泊海水的深度,深处为85厘米,浅处仅11厘米。此时水浅,可能与夏日 有关。鱼在水中游泳颇不自由,极易被人所捕捉与击毙。捕得大鱼4尾,长90110厘米, 高1416厘米。2002年4月,为了开发罗布泊钾盐矿,新疆罗布泊盐钾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有关方 面批准,正式建立了若羌县罗布泊镇。该镇位于若羌县东北部的罗布泊地区,划定面积5.1 万平方公里(相当半个江苏省,两个以色

14、列)。2002年10月,中国石油为了切实解决罗布 泊远离城市,没有加油站的难题,在离罗布泊镇政府800米处,投资新建罗布泊加油站。若羌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山盆构造带:县境北部为塔里木盆地东部,大部为罗 布泊洼地。县境中部为阿尔金山,北坡正当迎风面,流沙见于海拔1500米上下。县境 南部是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之间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与藏北高原相连,海拔4000多米,年降水 量100毫米以上,有大面积的高山草原。二、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南疆)与罗布泊的气象特征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地区,深深嵌入亚洲腹地,海洋水汽难以抵达,东缘至少 低于河西走廊(孔道)500米以上,北缘是高耸的天山山脉(以及走廊

15、北山),南缘是巍巍 的阿尔金山脉(以及祁连山)与昆仑山脉,盆地底部平坦且被高山围限,许多山峰高出盆地 30004000米,甚至50006000米。这种沙漠低、周边高的“两山夹一盆山盆构造”的地理景观,孕育了独特的气象特征。2.1天山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南疆)的气象特征新疆有极为丰富的光、热、土、草、能、矿等资源,然而相对于辽阔的土地面积,每平 方公里的平均水资源量只有4.8立方米,居全国倒数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新疆的降水量 和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自西向东横亘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其降水量远远大于平原区,新 疆地表水资源的一半发源于天山。塔里木盆地的水分来源与水资源水分,主要来自西风气流,从中亚越

16、过天山南脉河谷(如 克孜河谷)或从准噶尔盆地越过天山垭口(如哈密、乌鲁木齐)进入盆地(参见中国大百科 全书地理卷),气候不受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天山将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南、北疆气候 具有显著差异,北疆平原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77.3毫米,南疆年降水量仅为66.2毫米左右, 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其次是春季,降水变率比较大。史玉光、孙照渤(2008) 研究认为:新疆地处中纬度地区,天气气候受高、中、低纬环流系统的共同影响,尤其受西 风带系统的影响,高纬度北方冷空气南下与低纬暖湿气流在新疆地区交汇,常造成新疆地区 强降水,北方冷空气进入新疆会带来一部分水汽;同时,低纬暖湿气流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 也为新疆地区输送丰沛的水汽;对流层高、中、低层水汽输送路径有很大差异。水汽输送分 析表明,各层及整层西边界为主要流入界,南边界和北边边界也为流入界,东边界为主要流 出界。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