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64990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高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高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高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高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高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高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蓝天,一直是华夏儿女的梦想。明朝时,万户用4支自制的火箭想把自己送入天空,但不幸被火箭炸死。几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为飞入太空而努力着。20_(请自填)年0月15日,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上午九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托载着“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一起看看高中高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欢迎查阅!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钱

2、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_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_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

3、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

4、。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20_(请自

5、填)年9月5日晚9时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0_(请自填)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放映幻灯片) 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

6、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1、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段):20_(请自填)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4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958年,_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70年4月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

7、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解决几个问题: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 3、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

8、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谈谈本文的结构特点。 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

9、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结合本文,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2 【目标择定】 、根据新闻的内容结构特点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内容目标择定理由:新闻内容解读) 2、赏析背景成为一景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目标择定理由:赏析本文独特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爱科学,关注中国的学科发展事业,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意识。(情感目标择定理由:根据本文的内容择定此情感目标。)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 中国人飞向太空是一项什么样的航程 结合你

10、的阅读经验和文本内容,你怎样来看待飞向太空的前世今生 飞向太空是一项伟大的历史航程,作者是怎样让读者一起来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瞬间的 今天的飞天梦能完美实现和昨天的各种努力探索难以分开,请问:作者是怎样把背景材料转化成了本文的一大亮景的呢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神舟七号发射录像m视频。 2、阅读火箭升空原理介绍(百度文库)。 第二部分 必修第四单元第1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下列加粗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横亘(n)集腋成裘 朝阳晖(hu)映 b.透露(l) 焚膏继晷 扭转乾坤(kn) c.饿殍(io) 箭步如飞飞船着(zhu)陆 d.酝(n)酿 趋之

11、若鹜 瞠(chng)目结舌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 .他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加上急于求成,等到考试成绩出来,果然就出现了阴沟翻船的情况,这让他叫苦不迭。 d.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新闻的基本格式和结构,了解新闻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 、学习通过各种渠道

12、获取信息(本课主要学习从报刊、电视、网络这些渠道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2、学习航天精神,学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 掌握新闻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学习写作新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家乡泉州,有一座让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建筑,它伫立在市区的圆盘上,上面有许多的飞天。这就是咱们泉州的城雕。城雕上的飞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飞天,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飞上九重天的向往。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中国历还有什么与飞上蓝天有关的人和事呢 讨论:时间为分钟左右。 总结归纳:最早的当属嫦娥奔月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女娲补天和夸

13、父追日;西游记、封神榜等文学作品;敦煌有“飞天壁画”、“唐明皇游月宫”。 二、主体 教师:我国从古至今对飞天的梦总是抱有很深很浓厚的憧憬,这个梦想终于在20_(请自填)年1月17日得到了实现。这一天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一天,也是我们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这一天,让我们用一些定语来给它下定义。 同学们看书,自己找词语,或者自己形容(时间为3分钟)。 教师归纳、概括、点评:中国第一位宇航员、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几百年的梦想(这些词语可以由同学们自己找、自己说,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对这一天的意义有所了解)。 教师:在课文的开始,开头的三段,给我们介绍了本篇新闻

14、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叫作新闻的导语。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的精辟议论组成。 一篇新闻除了导语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部分。同学们,回忆一下,新闻还由什么部分组成 明确: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 教师: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以本文为例来看这些部分的作用。标题,告诉我们新闻的内容;电头,告诉我们时间和发布新闻的报社等情况;导语,刚才说过了,是介绍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围绕导语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结语,就是结束。 新闻中,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次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叫作倒金字塔结构。 教师:同学们,再从整体上看看课文,课文结构的安排很有特色。前面和后面都是记述“神五”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这个回顾是简要的),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这是一种首尾四合型结构。 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归纳出来的文章的结构,看看文中交代的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的事件 (提示:按照时间顺序。)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