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指南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64980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指南(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X)有限责任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第一版(0次修改)编 制审 核批 准发布XXXXXX有限责任公司1.范围2.编制依据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4.组建团队5.职责6.术语和定义7.信息收集8.危险源辨识9.风险评价及分级10.风险管控11.变更管理12.持续改进13.公告警示14.记录管理附件1目录1.Q141517171.8.1.8.1.9附件222附件325附表一 29附表二3Q附表三261. 范围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根据本区安监局、安监总队的安排,结合本公司安全生产实际,特制定 本指南。本指南规定了本企业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

2、要求的指导性方法 和实施建议,旨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 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 要求,使企业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本指南适用于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分 级、管控)。2. 编制依据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3、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4)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13号)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试行)(鲁安监发201010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作指 导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632号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安监总办(2015)2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 定)的决定山东省人

4、民政府令第303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 28002 201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内部安全操作规程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3.1总体要求: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 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 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

5、安全生产形势持续 稳定好转。3.2目标危险源辨识要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 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3.3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 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管理,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堵塞各类安全漏洞。4. 组建团队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分管领导、车间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 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各项工作。基层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岗位员工、

6、工会 组织等应全面参与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等活动,确保风险识 别、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 管理活动,确保风险识别全面,定位准确,评价得当。5. 职责5.1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小组和双体系建设工作小组,组织制定体系建 设工作方案,定期部署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5.2双体系工作小组组长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主要 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5.3双体系工作小组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 检查;

7、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 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 制考核,确保实现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5.4各专业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 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监督管理。5.5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 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制考核,确保实现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5.6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活动时,由活动牵头或组织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 和风险管控工作。6.

8、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6.1风险点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 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拔丝工序、行车是风险点;在罐区进 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等也是风险点。风 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识别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 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 控的核心。6.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

9、源、状态或 行为,或它们的组合。注1: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 着的机械(动能)、人在高处作业 (势能)、易燃液体、爆炸品(化学 能)、噪声源(声能)、粉尘源、致病微生物(有害物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不当的决策行为 、管理行 为以及作业行为。如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未佩带劳动保护用品 等。状态,是指不良的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如强度不够、无防护、带 电部件裸露、咼温环境等。6.3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 (或)健康 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6.4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

10、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引自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6.5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 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注:风险评价的对象可针对危险源,即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设施、 设备、装置、区域、安全管理等实际状况进行评价,也可针对危险源内的不 同危险源(与危险源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的风险进行评 价。6.6风险分级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6.7风险分级

11、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 、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 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6.8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况以及伴随风 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7. 信息收集为全面识别、系统评价危险源及准确管控措施,应收集必要的企业现状 信 息、相关法律及其他相关信息,可包括:(1)与企业相关的安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2)企业平面图及周边环境;(3)组织架构图;(4)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5)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6)外协或外

12、包的类型(如土建、设备大修等);(7)原材、辅材、过程、最终物料清单;(8) 过去已识别的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 能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9)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方法文件、制度或指南;(10)应急预案文本;(11)安全管理制度;(12)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13) 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14) 行业隐患排查表、专业检查表;(15) 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职业卫生设施设计专篇;(16) 安全评价报告;(17) 职业危害评价与监测资料等。8. 危险源辨识8.1总则风险分级管控的建立和实施活动通常包括:作业活动的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措

13、施策划。图8-1示出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8.2作业活动(单元)的划分般可按如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1)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2) 按地理区域划分;(3)按装置划分;(4)按作业任务划分;(5)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识别单元的划分原则,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 ,如包含 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构成。8.3危险源辨识831危险源按照辨识单元进行辨识,并应考虑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和 有害因素:(1)选厂址及环境条件: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 交通、抢险救灾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2

14、)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噪 声、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 置;风向,安全距离,职业卫生防护距离等;运输线路、厂区道路。(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防尘、朝向、采光、运输、 (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职业卫生设施。(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温度、压力、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 状态。(5)生产设备、装置:机械、液压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检修作 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 操作、静电、雷电)。(6)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7)特殊单体设备、装置:变配电室、液氨储罐等。(8)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9)管理工作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832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可据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如 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针对人、 机、料、法、环、管等各方面进行辨识。也可借用现成资料,如安全评价报 告、职业卫生评价等资料。我公司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优先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在JHA分析法不能全覆盖时,采用安全检查表法。8.3.2.1:工作危害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