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原种分场基地建设学位论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64776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绒山羊原种分场基地建设学位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绒山羊原种分场基地建设学位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绒山羊原种分场基地建设学位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绒山羊原种分场基地建设学位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绒山羊原种分场基地建设学位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绒山羊原种分场基地建设学位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绒山羊原种分场基地建设学位论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摘要1.1概述1.1.1项目名称:额敏县博格达绒山羊原种分场基地建设1.1.2建设性质:扩建1.1.3建设地点:额敏县萨尔也木勒牧场1.1.4建设单位:额敏县萨尔也木勒牧场1.1.5法人代表:拜山别克1.1.6主管单位:额敏县畜牧局1.1.7技术支持单位:乌鲁木齐市绒山羊研究所、额敏县动检站1.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引进博格达绒山羊原种公畜100只,原种母畜500只,新建配种站1座,建设精饲料地500亩,人工饲草地4000亩,1.1.9项目总投资:96.5万元1.1.10项目资金筹措:申请上级专项资金拨款70.5万元,自筹资金:26万元1.1.11项目建设年限:1年(200

2、6年)1.2项目建设背景*地区是新疆主要牧区和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资源较为丰富,尤以牲畜品种繁多著称于国内外,但这些产品均为地方品种,各项生产性能较差,饲养的经济效益不高,虽经过技术人员几十年品种改良工作的努力,但总体上讲良种化程度较低。品种单一,生产性能差,与世界优良品种在各技术生产性能指标上有着较大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区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牲畜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质量已迫在眉睫。博格达绒山羊由乌鲁木齐绒山羊研究所育成,在国内外首次采用野山羊与土种山羊不同亚属间远缘杂交等技术,通过野山羊绒细、绒密基因转移解决了国内外未能解决的提高绒产量后绒

3、变粗的难题,育成了国内外第一个高产、绒细、绒密、粗放为一体的绒山羊新品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新兴金杯奖、国家科技发明奖等奖项。博格达绒山羊具有产绒量高(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404克,核心群产绒量为520克)、绒细(12.7-15.5微米)、绒长(5.5厘米)、适应性强等特点,其杂一代产绒量250-360克,比土种山羊产绒量提高0.5-1倍,是杂交改良新疆高寒山区山羊的首选品种之一。2003年,萨尔也木勒牧场自筹资金与新疆博格达绒山羊物理研究所联合建立了新疆博格达绒山羊原种场,2004年该场争取农业部专项资金40万元,全部用于原种分场建设,通过近两年的发展,

4、已拥有新疆博格达绒山羊1100只,2005年萨尔也木勒牧场博格达绒山羊母山羊最高产绒量达600克左右,公山羊最高产绒量达400克,小山羊最高产绒量达300克左右,平均每只山羊产绒量318克,比一般土种山羊每只多产绒80-160克,广大农牧民对博格达绒山羊的养殖积极性极高,绒山羊、山羊绒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已形成萨尔也木勒牧场乃至全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经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萨尔也木勒牧场决定充分发挥自身的草场、技术人员和基础设施等优越条件,利用现有博格达绒山羊群体,扩建博格达绒山羊原种分场。并以此带动全县乃至整个*地区绒山羊业发展,为此特提出额敏县博格达绒山羊原种分场建设(扩建)项目可行性研

5、究报告。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项目建设是顺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2002年自治区、地区和额敏县先后召开了畜牧业工作会议,做出了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明确了新阶段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目标和任务。为全面贯彻畜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自治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额敏县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规划及实施意见,实现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向以养殖业为主的转变,把畜牧业发展与调整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扎实有效整体推进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进程,围绕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地委扩大会议根据

6、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自治区党委部署,制定了*地区2010、2020年规划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地委、行署出台了*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规划暨实施意见。积极响应地区畜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2003年,萨尔也木勒牧场自筹资金100万元与乌市博格达绒山羊研究所联合建立了博格达绒山羊原种场,经过近两年的运作,目前已拥有博格达原种绒山羊1100只,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周边区域人民养殖绒山羊的欲望和市场需求,实施本扩建项目可有效的加速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提高周边区域绒山羊产绒量,对外提供优质原种畜,保持博格达绒山羊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不降低品种质量,是顺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

7、要。2.1.2项目实施,提高家畜良种化的贡献率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新疆畜牧业迅猛发展,种畜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多年来我区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底子较薄,加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缺乏科学的管理,绒山羊的育种培育措施及配套设施得不到全面改善,导致绒山羊的个别生产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同时其产绒性能的指标已不适应市场的要求,影响了额敏县养羊业的产业化发展。因此,加强绒山羊品种保护,提高博格达绒山羊的品质,加快博格达绒山羊选种选育进程,以促进额敏县畜牧业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2.1.3项目建设是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畜牧业是额敏县以哈

8、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们多数四季游牧、生活贫苦,草地、牲畜是牧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养羊业又是萨尔也木勒牧场的主导支柱产业。因此,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养羊业整体经济势力,保护广大牧民切身利益,对牧民脱贫致富,增进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安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1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自治区已把畜牧业发展作为跨世纪工程来抓,把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改造和替代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作为核心,以效益为根本目的作为发展新疆畜牧业指导思想。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明

9、确指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建立以自繁自育为主的良繁体系”。坚持以自繁自育为主的方针,大力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的育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快推进良种化进程,用35年时间,把牛羊良种化程度提高到70%以上。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区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积极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淘汰低劣种畜,迅速扩大优良畜群规模,加快良种畜扩繁速度。这些都为该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2.2.2为加快*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确保地区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地委、行署制定了*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规划暨实施意见。明确制定了绒山

10、羊的发展目标。到2005年全区绒山羊达到100万只,山羊绒总产达到180吨。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地区在畜牧科技推广、组织领导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都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办法。不断加强牲畜品改工作力度,加强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实行畜产品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以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创拳头产业,走品牌之路,加快畜牧业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集约型转化,最大限度发挥畜牧业的潜力,以求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项目建设符合*地区畜牧产业规划及政策措施,必将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2.3项目区自然条件优势额敏县天然草地资源丰

11、富,全县草地总面积1030万亩,可利用面积930万亩,其中改良草场60余万亩,人工草场22.7万亩,项目建设地点萨尔也木勒牧场所属塔额盆地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此地有受地形控制相差悬殊的盆地、山地,特殊的局地气候,使该地区牧场资源按不同季节分布,草场面积109.4万亩,今后采取积极的保护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发展大草原无污染畜牧业潜力优势可观。同时*盆地特殊的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及完备的疫病监测体系易于与国际接轨构筑无规定疫病区,具有牧养牛、羊及其它草食动物优越的自然条件。2.2.4山羊绒是当今世界上高档、昂贵、紧俏奇缺的毛纺原料,各项技术指标比最细的美利奴羊毛还要优越,因

12、而成为服装工业的明珠纤维。其织成品具有轻薄、柔软、保暖性好、舒适得体的特征,而成为服装工业中市貌、高档、华贵的象征,备受世人青睐。然而绒山羊只能在比较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繁衍(即在狭窄的欧亚内陆腹地一带),山羊绒成为季节性生产,产量和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性状间的相关制约,因而单产不高,总产有限,成为物以稀为贵的毛纺原料。2.2.5项目建设已有一定的群体规模,自2000年起,额敏县为促进绒山羊业的发展,县财政专门安排70万元用于绒山羊种质引进,共引进优质博格达绒山羊母羊1200只,种公羊18只,由县畜牧部门统一技术管理和组建育种核心群、示范群,并与乌鲁木齐市绒山羊研究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在绒

13、山羊选育方面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案,目前育种核心群及示范群基础母羊已达1500只,个体平均单产绒330克。2003年经地区种畜管理委员会综合审查,准予核法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许可证号(2003)编号:新G040302,这些都为育种场的扩建及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第三章 山羊绒市场分析、预测3.1世界上绒山羊主产区及分布情况山羊绒在国际上称为“开士米”,由于其产量稀少(仅占世界动物纤维总产量的0.2%),品质优秀,交易中以克论价,因而又被称为“软黄金”。绒山羊由于受地理环境和生态气候的制约,在地球上的分布仅局限在欧亚内陆腹地,主要繁殖区是:西亚的伊朗,阿富汗;中亚的乌兹别克

14、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俄罗斯的奥伦堡地区和博格达边区;南亚的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印度北部;东亚的蒙古和中国。中心产区在中国、蒙古和伊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荒漠草原和寒冷山区。中国山羊绒产量居世界第一位。3.2我国山羊绒发展状况不同地区山羊绒的品质也有差异,品质最好的当属中国山羊绒,细度13.016.8微米,以白色为主,含绒率高,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国家。山羊绒大型加工纺织厂家几个世纪以来都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18世纪末首先在英国建起,以后多年才在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兴起,而山羊绒却一直依赖于东方国家,主要是中国、伊朗和蒙古。在国际市场信息交易中,中国山羊绒每年的交易额占到一半以上。中国

15、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以各种合资形式建立起一批大中型梳绒厂和纺织加工厂,变纯原料型出口为半成品(无毛绒、绒条、绒纱)和织成品出口。织品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出口类型的改变,造成了国际市场山羊绒供量短缺,出现了持久性的“山羊绒热”。目前全世界山羊绒产量不到1万吨,其中中国近5000吨,伊朗不到2000吨,蒙古1000吨左右,此外阿富汗、土耳其、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有少量。而中国的山羊绒主要来自于新疆。因此,中国山羊绒有着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3.3我国山羊绒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山羊绒质地纤细、柔软、光滑、拉力强、弹性好、光泽柔和,其组织结构和物理特性不同于其它天然纤维,是当前理想、高档、无可替代的毛纺

16、原料。其织成品轻薄、柔软、保暖、舒适得体,倍受青睐,供不应求。中国是早在光绪七年就开始了山羊绒出口,一直保持“拳头产品”的称号,1956年出口换汇14645万美元,1989年为35070万美元。1978年和1983年我国原绒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总交易量的67.9%和46.6%。世界上最大的山羊绒加工厂家是英国道森公司,年需山羊绒在千吨以上,其中中国绒占60%。中国绒品质好,受到普遍欢迎,蒙古绒细度虽与中国相同,但质量不稳定;伊朗绒较粗,产量低,规格小。中国山羊绒的地理优势、品质优势和传统优势成为世界山羊绒无可竞争的大国,不论是原绒、毛绒出口,还是织成品出口,都颇受外商和加工厂家欢迎,有着非常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第四章 项目建设区基本概况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