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下册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646057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品德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年级品德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年级品德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年级品德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年级品德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品德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品德下册(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品 德 与 社 会?下册教 案任课教师:* 江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方案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制定方案2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我的家乡在哪里2课时3 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2课时43、浓浓乡土情2课时5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1、吃穿用哪里来2课时62、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2课时73、生活中的各行各业2课时8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1、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2课时92、交通与我们的生活2课时10机 动2课时113、从古到今话交通2课时124、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2课时13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1、 通信连万家2课时142、从互联网到烽火台2课时153、小窗口大世界2课时164、从看电视说

2、起2课时17期末复习2课时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人民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教材主线和重点,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开展有机结合,突出了爱家乡、爱祖国、生产与生活、交通与生活,通信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现将该册教材的总体特点介绍如下。一、教材根本特点一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二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四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表达了综合课程

3、的特点“五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研究能力二、教材简析及活动建议四下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展热爱家乡的教育,这一教育内容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已出现过,本单元的内容加深和拓展,增加了对家乡风景名胜、风俗文化、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历史变迁了解方面的内容,并注意了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家乡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探究其中的一些关系,如地域与民居的关系,气候与饮食的关系,历史与古迹的关系等等。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一 设计思路和主

4、题思想本单元主要反映了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工农业生产对学生来说是比拟陌生的,他们缺乏直接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如何使课程内容益于学生承受,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并用自己的眼光来认识和了解工农业生产,这正是本单元的追求。因此,教材设计时尽量选择了儿童能感受到的事和物,以儿童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入手来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懂得: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行业就像机器上的一个部件,各有各的任务和用处,各个部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机器才能正常运行,社会才能正常开展。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本单元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

5、开展息息相关。交通包括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交通线路、交通的客货流方式、交通运输的集散地等方面。本单元重点选择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即认识交通运输的方式、交通运输集散地等。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本单元将通信与传媒两个要点的教育内容整合在一起进展单元内容的构思。主题一、主题二的内容主要是侧重于通信,主题三、主题四两课内容侧重于群众传媒。由于通信与群众传媒与当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本单元在编写时注意了内容上与儿童生活的贴近,力求让学生认识到通信、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同时注意了在引导儿童认识社会的同时,培养他们社会生活的能力。即让学生在认识和了解现代通信方式的同时,学会选择和利用各种

6、通信方式;让学生了解现代传媒的同时,学会如何有效的利用传媒来获取信息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局部。教学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教学重点: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教学准备:中国地图、*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

7、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得意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三、看地图,找家乡。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以一人为例,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四、全课小结:同学们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一、上节回忆二、新授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3、教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

8、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4、竞赛:教师缩小地图的*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三、找家乡,画家乡。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4、学生上台展示。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3.能运用观察

9、、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奉献。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运用观察、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开展作奉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风光.二.

10、演一演,猜一猜。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三.画一画,评一评。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风光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拟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师生共评最正确

11、创作奖。四.说一说,唱一唱。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奉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五.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忆。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风光.二.新授1.启发谈话: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

12、是哪里。三.评议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风光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拟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师生共评最正确创作奖。四.说唱。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奉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五.活动:我是小导游。第三课:浓浓乡土情教学目标: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

13、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得意,激发热爱家乡之情。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教学重点: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教学难点: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课时安排:三课时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2.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第一课时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很快乐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刚教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

14、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课前教师请同学们进展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师:从刚刚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展了考察,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