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64599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高三地理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题满分:100 分 2017.1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

2、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粗线之内的范围图上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 000平方米,丙地位于40N,117E,读图回答1-2题。1.这幅图的比例尺为()A.11 000 B.1250 000C.15 000 D.150 0002.若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的景观有()A.甲处的旅游景点 B.位于乙处的寺庙C.步道两侧枫叶正红 D.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3-5题。 3.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A.4 444千米 B.3 333千米C.2 222千米 D.1 823千米4.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

3、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5.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60N,80E)B.(60S,100E)C.(30S,100E)D.(60S,80W)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7题。6.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7.在图中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读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完成8-9题。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质量体积大气密度大气主要成分表

4、面均温()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地 球149.61.001.001.00N2、O22223时56分1年火 星227.90.110.150.01CO2-2324时37分1.9年8.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A. B. C. D.9.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比地球小,最主要的原因是()A.距太阳远B.质量小 C.体积小 D.公转周期长北京时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

5、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据此完成10-11题。10.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A.云雾 B.太阳活动 C.流星 D.太阳辐射11.下列说法符合航天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中看到的实际情况的是()A.金黄色的天空上没有星星B.白色的天空上点缀着几颗明星C.蔚蓝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D.黑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

6、完成12-13题。12.云量最多的地区是()A.赤道地区B.北纬20地区C.北纬40地区D.北纬60地区1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C.太阳高度D.通过的大气路径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14-16题。14.此时A点的区时是()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15.此时北京时间是()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16.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点地球自转

7、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17.下图为北京市某日发布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情况。该日及随后几日()A.北京昼短夜长,但昼渐变长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且渐变小D.北极地区有极昼,但范围变小10月22日、23日,鹤岗市经历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能见度很低,对鹤岗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8-19题。18.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雾霾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

8、射的波长19.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2年1月5日14时和6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20-21题。20.5日14时至6日8时,地()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B.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D.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21.5日14时至6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

9、是()A.B.C.D.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读图回答22-23题。 22.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A.气流比较湿润B.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气流有关23.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C.气流较气流湿润 D.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下图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24-25题。24.图示季节()A.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天气B.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多发C.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D.我国台湾地震多发25.图中有关信息正确的是()A.甲处气流下沉B.乙处出现

10、暴风雪C.丙处风力较小D.丁处正遭受台风侵袭26.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从图中可知()A.图乙中剖面是东西向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据表回答27-28题。地点气温()降水(mm)1月7月1月7月10.1-2.22417.3-12.44.7-30.7117.72.30.844.3-28.3-4.36.7-24.7-41.327.关于四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主要受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

11、配均匀B.地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气候大陆性强C.地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大D.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28.导致地所属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的分布面积大于北美大陆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分布、地形 B.海陆位置 C.地形、洋流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阴影部分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域之一,该海域多雾的原因是()A.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B.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C.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D.受几内亚湾暖流的影响30.图中M处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A.寒暖流的交汇 B.沿岸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C.季节变化导致上下层海水间的运动 D.上升流带来丰

12、富的饵第卷(非选择题 满分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2007年、2009年、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丹麦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当地时间12月12日,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四次气候大会地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材料二图2是图1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及甲、乙两地气温、降水统计图。(1)德班气候大会闭幕时,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中白昼最短的是_;从此日至次年春分日,巴厘岛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情况是_。(4分)(2)读图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之

13、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14分)(3)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均位于沿海或岛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对这些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4分)32.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1) 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6)(2) 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6)(3) 根据材料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6)高三地理期中考试答案一 选择题1-5 CCCBB 6-10 CACAB 11-15 DACCB16-20 CBCDD 21-25 BDBAC 26-30 BBCBD31(22分)答案:(1)哥本哈根先变小再变大再变小(4分)(2)相同:全年高温,气温年变化较小(2分)不同: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干湿季明显;乙地全年多雨,降水量大(4分)0差异大的原因:乙地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