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超筋信息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64598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类超筋信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各类超筋信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各类超筋信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各类超筋信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各类超筋信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类超筋信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类超筋信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4.4.1 混凝土梁、人防梁超筋超限信息绘建長甌区舷 世性.呂*足朗卓保ft厲臥PJ*kj.住国曲m=q. *屆0酎硏龙?rV=M*rfc*Ii*ho74 DLF0* 31028i3. asTr.401也T5 S1FQ:Q. 312&2_叮419. 33T47.4&:3i?i92 BLP0G. 310.20怕5G8,1MTP 092:E辭EHF0苛二彳r9.01122.2_11lii-s. HE LA)e0.5/(-io)&图 8.4.4-1 混凝土梁超筋超限信息和K|III* E合 EA4T11)受压区高度超限验算(非抗震)xx=xi_b*hO:表示非抗震梁受压区高度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

2、示;(1级)xx=0.25*h0:表示抗震等级为1级的梁受压区高度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2、3级)xx=0.35*h0:表示抗震等级为2、3级的梁受压区高度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x 受压区高度;x 界限受压区高度;xi_b 非抗震时允许的相对受压区高度;h0 梁截面有效高度。2)最大配筋率超限验算pspsmax :表示单边配筋率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ps 梁截面一边的配筋率;psmax 规范允许的最大配筋率。3)斜截面抗剪超限验算V V=axfcbho:表示抗剪截面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V 控制剪力;V 截面抗剪承载力;ax 截面系数;fc 混凝土抗压强度;b,h0

3、 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4)剪扭超限验算V+T=V/(bh0)+T/WtV+T=0.25fc :表示抗剪截面超限,表中以红色显示;其中:V,T控制验算的剪力和扭矩;b,h0 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Wt 截面的受扭塑性抵抗矩;fc 混凝土抗压强度。5)人防梁延性比超限验算0=O.5/(x/ho)0:表示人防梁延性比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0 梁截面计算延性比;x/h0 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0 允许延性比。功能说明8.4.4.2 混凝土柱超筋超限信息DO0董宦展丈盘第总監扯卅凯竝诙申ti4P疑的审心越T-K鸟丈風昭车匕皿M段既& 5 凸 U虹里一 KF、 EJH4X. EI 鼻 XiAkl护升章

4、h、仗 M*玖邺啊曲亦性门北电g Ca/JFiS)町h (0. 9W赃a:细駆痕0 始 li i?(.S75. COa s| 严丁,” L-t-Ft”兰沽,侦期T46 BIT5. oo5. 095. -DO图 8.4.4-2 混凝土 柱超筋超限信息m. q5TT L#览&4如苗13.2%聲.T3逐.L24.1S%21*1 1 1K2. 11 4.40362I.S.6E ?S?. 13 2.4836?1)轴压比超限验算(抗震)kk:表示抗震设计时轴压比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k 计算轴压比;k 允许轴压比。2)最大配筋率超限验算ps psmax :表示全截面配筋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ps

5、y psymax :表示单边配筋率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psz pszmax :表示单边配筋率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ps柱全截面配筋率;psmax柱全截面允许的最大配筋率;psy,psz 一分别为矩形截面柱单边(B边和H边)的配筋率; psymax,pszmax 分别为矩形截面柱单边(B边和H边)的最大配筋率。3)斜截面受剪超限验算Vy,VzVy,Vz=ax*fc*b*hO:表示柱抗剪截面超限;其中:Vy,Vz 一一 分别为控制验算的 y,z 向剪力;Vy,Vz 分别为截面的y,z向抗剪承载力;ax 一一 为截面的计算系数;b,h0 一一 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4)节点域抗剪承载力超限

6、验算Vjy,VjzVjy,Vjz=ax*fc*b*ho :表示柱抗剪截面超限;其中:Vjy,Vjz 分别为控制节点域验算的y,z向剪力;Vjy,Vjz分别为节点域截面y,z向抗剪承载力;ax 一一 为截面的计算系数;b,h0 一一 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5)验算节点位置的梁柱中心线(圆形/环形) (圆形/环形截面)柱和梁的中心线不一致:表示节点处梁柱中心线不重合超限;功能说明8.4.4.3 墙梁超筋超限信息图 8.4.4-3 墙梁超筋超限信息1)受压区高度超限验算(非抗震)xx=xi_b*hO:表示非抗震梁受压区高度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1级)xx=0.25*h0:表示抗震等级为1级的梁受压

7、区高度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2、3级)xx=0.35*h0:表示抗震等级为2、3级的梁受压区高度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受压区高度;x 界限受压区高度;xi_b 非抗震时允许的相对受压区高度;h0 梁截面有效高度。2) 最大配筋率超限验算pspsmax :表示单边配筋率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ps 梁截面一边的配筋率;psmax 规范允许的最大配筋率。3) 斜截面抗剪超限验算VV=ax*fc*b*hO :表示抗剪截面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V 控制剪力;V 截面抗剪承载力;ax 截面系数;fc 混凝土抗压强度b,h0 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4) 剪扭超限验算V+T=V/(b

8、h0)+T/WtV+T=0.25fc :表示抗剪截面超限,表中以红色显示;其中:V,T 控制验算的剪力和扭矩b,h0 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Wt 截面的受扭塑性抵抗矩;Fc 混凝土抗压强度。5) 人防梁延性比超限验算0=O.5/(x/hO)0:表示人防梁延性比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0 梁截面计算延性比;x/h0 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0 允许延性比。功能说明8.4.4.4 墙柱超筋超限信息kit甘砂h*)AHEr 1 個P W I f SfttlTET3M|111EdIT11P 5biF 5 P SW13一 _1_亠 J -J n “訂=匚4* 6皿“HiJtH號虹宪fl绘駅g jrrtA

9、E? 11= (0.6*lfiJ 5- PJf1 a F fimaArbWftt-S a-tiifTift.SS? ir,Qu.hCA:M 気 IK$S fl=fl. 5/宙曲&=.?. 3-3林.、吐口址貞苦幕 1 tiW) dro. s/tiJW&ha.MV0. J?L. DOL.rti匚7ff.2. .-14那 SI; 1=4kTmo0 400. Ma.:DD2ECLei. it: .431. DEi2】S. MS2T. 4S:39U.-4C-13. 213L3 E 3DD OQO. E4J. 口Di?IQQ.I7L. P?E.*l削卑I;皿 Pli?5s *E山6Q.冋t.OQarsa

10、3L4O.irL. OPLifes.raL 466.05:.tJ血TDD-|O0. fli. ODBI331ISa. MI. AsML tdi3E ir他4PE3. 9Ens r goG dt3a. m3. QD细I,fl. WL. Dl0 IS5. WLje.i?i :. 55-5f:l HE:L?5f *r ooo.何. OD图 8.4.4-4 墙柱超筋超限信息1)轴压比超限验算kk:表示抗震设计时轴压比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k 计算轴压比;k 允许轴压比。2)最大配筋率超限验算pspsmax:表示边缘构件配筋率超限;其中:ps 墙肢一端边缘构件的配筋率或按柱配筋时的全截面配筋率

11、psmax 规范允许的最大配筋率。3)斜截面受剪超限验算VV=ax*fc*b*hO :表示抗剪截面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V 墙肢截面控制剪力;V 墙肢截面的抗剪承载力;ax 墙肢截面的计算系数;fc 混凝土抗压强度;b,h0 墙肢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4)稳定性超限验算qq=Ec*r3/(10*L0A2):表示墙肢稳定超限,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q 墙肢顶部组合等效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q 墙肢顶部允许轴向压力;Ec 混凝土弹性模量;墙肢截面厚度;L0墙肢计算长度。(5) 施工缝处抗剪超限验算(1级)VwjVwj=(0.6*fy*As+0.8*N)/YRE:表示抗震等级为1级的剪力墙在施

12、工缝处抗剪超限, 表格中以红色显示;其中:Vwj 墙肢施工缝处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wj 墙肢施工缝处抗剪承载力;N 墙肢施工缝处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fy 竖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 墙肢截面中竖向钢筋的总面积;yRE剪力墙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6) 人防单侧最大配筋率超限验算pspsmax :表示人防墙柱单侧配筋率超限;其中:ps 人防墙柱单侧配筋率;psmax 人防墙柱单侧最大配筋率。(7) 人防单侧最大配筋率超限验算pspsmax :表示人防墙柱单侧配筋率超限;其中:ps 非人防墙柱单侧配筋率;psmax 非人防墙柱单侧最大配筋率。(8) 人防延性系数超限验算00:表示人防墙柱延性系数超限;(9) 非人防延性系数超限验算00:表示非人防墙柱延性系数超限;(10) 人防受压区高度限值超限验算XX:表示人防墙柱受压区高度超限;功能说明8.4.4.5 钢梁超限信息TJJMs(卿胡财力絢(kiMh 1 f腔| frh TriMi gLI WO0削虬2imo. :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