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油的合成概念及基础油知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645043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机油的合成概念及基础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汽车机油的合成概念及基础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汽车机油的合成概念及基础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汽车机油的合成概念及基础油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汽车机油的合成概念及基础油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机油的合成概念及基础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机油的合成概念及基础油知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成概念以及PAO合成油问答机油论坛一直成天讨论合成、PAO,可是错误论点横行,很多东西需要辨明根源,让车 友不再受误导,特作系列文章解析何谓合成概念。(本人尽量通俗易懂的讲,很多专业词汇 大家知道即可)一、何谓合成概念? 通过化学反应并透过人为的控制下达到预期的分子形态,这一过程就叫合成 Synthetic。二、何谓 PAO?其全称为:聚 a 烯烃合成油 (POLY-a -olefin Synthetic Lubricants)PA0合成油是由聚a烯烃(主要是C8 一 C10馏分)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主要是三聚 体、四聚体和五聚体)而获得的一类长链烷烃。其前一工序产物叫 LAO 直链 a -

2、烯烃。三、PAO 是合成出来的新物质吗?其实没必要把PAO看的神秘,这玩艺在搞石油化工的眼力不过就是一个烯烃中间产物。在石 油馏分的热加工和催化裂化的生成物中,都普遍含有 a -烯烃。但生成物组成复杂、异构体 多, 无法分离出 a -烯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a 烯烃曾由植物油加氢所得的伯醇经脱 水制取。所得产品虽纯度高,但价格昂贵。战后,随着高碳烯烃需求的增长,石油炼厂的催 化裂化气体中廉价的丙烯、丁烯用于生产工业产品的a -烯烃,碳数范围分布很宽(C6 C40)。有广泛用途的是碳数范围为C6C18 (或C20)的直链a -烯烃。一般不将其分离成 个别组分,而根据用途需要将其分离成各种馏分。

3、如制增塑剂用的是C6C10馏分,制洗涤 剂用的是C12C14及C16C18馏分。C6C18 a -烯烃均为油状液体。因此PAO是一个宽 馏分物质,化学分子式并不确定,形象比喻就是 PAO 是一颗挺拔的大树,杂树枝少,因此性 能好,结构稳定。四、聚 a 烯烃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下列两种:石蜡裂解法和*齐聚法。60年代开始欧洲开始使用石蜡裂解法,随着*齐聚法生产聚a烯烃的工艺日趋成熟,价格 又逐步接近石蜡裂解法,石蜡裂解法已逐渐失去竞争能力, 1986年以后,欧美石蜡裂解装 置已全部停产。因此国外各公司的 PAO 基本都是由*齐聚生成的加氢异构油目前业内认为是3+,是三类油里面质量最好的,在国外简称H

4、C或MC基础油。 其实三类油里面也是高低档次混杂,这也是引起纷争的根源,大家知道VHVI是三类油的中 低档, XHVI 或 MSDW、 MC 是三类油里面的最高档次即可,也只有后者,近几年来被认为是可 归于合成油范畴里面。合成只是化学概念,而不是选取机油的唯一指针,我可以告诉大家:不要以为用了 PAO就是 好油,有些产品是用了 PAO。但是添加剂组分级别却降低了,综合性能其实一般而已,因此 需要看最后的综合性能。灰壳的 XHVI 的性能我原来帖子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业内思维正常以及抱着正确学术思 想的人不会可笑到认为 XHVI 是矿物油或者塔底油,这是外行的胡说八道和误导,其言论背 离了论坛

5、的宗旨,背离了润滑油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全合成其实就基础油来说都是半斤八两的事情,关键是调配技术工艺和添加剂组分,不是用 了 PAO 就是好油。MOBIL-1自70年代在欧洲和日本畅销以来,基本是业内的标杆,其成分是75%的PA0+25%的 酯类油, 1994年又推出三重合成概念,基本上一直引领业内技术的潮流,其质量无可辩驳。SHELL的XHVI是润滑油技术进步的产物,其实SHELL的PAO技术也是一流,其SHOP技术是 当时领先于康菲、BP等公司的,在业内属于最高水平,XHVI的成功是新一代润滑油技术进 步的开始,PAO只是上一代的技术产物,不能用陈旧的眼光看待。这点需要车友扫盲。五、关于合

6、成概念有统一的定义吗? 目前关于润滑油的合成概念并没有标准上的严格定义,起因就是 1993 年美孚公司与嘉实多 公司那场著名的合成官司,其结果是API和SAE机构均在标准中删除了原先的合成定义,目 前关于合成概念在润滑油行业虽存在争论,但是普遍把加氢异构化基础油列入合成油范畴, 这点是业内共识。对于合成概念目前论坛里非常混乱,有些自称专家的人也在胡搅蛮缠,一 些连基本化工常识都不具备的人却在大谈合成机油,简直是悲哀中的悲哀。六、目前PAO工艺的主要工艺和生产商:用*齐聚法制备聚a 一烯烃的工艺主要有3种代表工艺:即Chevron Phillips、BP和 SHELL。Chevron Phill

7、ips 化学工业公司使用的工艺技术是由 Gulf oil 化学工业公司开发出来的, 1985年Chevron Phillips公司购买了该技术,生产C4-C30的a -烯烃采用的是一步法齐格 勒反应即在较高的温度下使链增长反应与置换反应一步完成。BP 公司生产 a -烯烃的技术采用的是 Ethyl 公司技术,该工艺是改良的 ziegler 两步法工 艺技术,两步法的优点是链增长反应可以单独加以调节,产品中各碳数a -烯烃分布灵活性 大所需要碳数范围 a -烯烃产率较高。SHELL 公司 1977 年首次商业化使用 SHELL 公司的 SHOP 工艺技术,它复合并发展了以前的 工艺过程,采用齐聚

8、、异构化、歧化、置换及碳基合成等工艺过程于一体,使所得烯烃的分 布超过了帕桑分布的规律。美国主要 PAO 生产商有 Ethyl 公司、 ExxonMobil 公司、 Chevron Phillips、 Neste 公司、 Uniroy 公司;欧洲市场上主要是BP、ExxonMobil、FORTUM公司谓新车磨合,其实指的是活塞与活塞壁之间的磨合,记得资料上说过大概在运行2小时后, 活塞边角角度开始发生磨损变量,直角变钝角,不过这种磨损量是在车厂设计已经考虑的, 不必担心,大家知道即可。我们一直强调机油黏度实际上是和油膜厚度以及机油压力相关。你的车已经过了磨合期,其 实无所谓了,用 5W-30

9、如果有机油压力表的话应该能看见机油压力降低了一些(油膜薄了, 密封没有 5W-40 严,压力自然降低一些)5W-30 这类油最近几年欧洲国家也开始大量使用,原因是节能要求,另外发动机精度改进, 其对基础油有一定要求,耐温性其实也没必要担心,其测试方法中就有耐高温持续试验程序。 可以继续用,但是还是建议用原厂推介黏度最好。1、机油的性能衰减是否是机油的基础油分子链发生破坏? 估计很多车友都是这样认为,其实这是错误的。即使是到期更换下来的旧机油,里面的基础油中 95%以上的分子链都没有破坏,不论是矿物 油还是合成油,都是如此。旧机油经过白土精制等处理程序,里面的基础油烃类分子还是完 好的,再加上新

10、的添加剂还能继续使用一定范围,在欧洲,尤其是德国,这个比率是 65%。机油性能的衰减和添加剂的损耗、燃料的稀释、积碳、油泥的混入、水分增加、酸碱值的变 化有最大的关系。很多车友老是听声音判断机油的性能,其实很多时候是误导你的判断的, 大多数 20003000KM 的时候感觉发动机声音不好听了,其实是城市路况下积碳过多造成的假 象,目前的SL以上级别的机油,都能稳定使用1000015000KM,跑跑高速,清除一下积碳, 发动机声音又会正常的。1 、合成油基础油比矿物油有更好的抗磨性吗?一般人可能都认为:合成油由于采用了 PAO或酯类基础油,因此会有比矿物油更好的抗磨性,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单就

11、基础油而言,在没有加入添加剂以前,不论是矿物油还是合成油,都是几乎没有抗磨能 力的。机油的抗磨性是由复合抗磨添加剂提供,而和基础油无关。这也是很多人的认知误区。 现代发动机油的抗磨性能主要是由复合添加剂提供,而基础油,不论是矿物油还是合成油, 都几乎没有抗磨能力。尽管矿物油中含有痕迹量的硫、氮和磷活性元素,但含量太少,不足 以提供抗磨能力。PAO或酯也需要添加抗磨剂以补偿本身的不足,PAO与矿物油相似,要达 到相同的抗磨效果, 需要的抗磨剂量也与矿物油的需要量相当 , 而掺和酯的发动机油则需 要更多的抗磨剂。国内版本的 MOBIL-1 吧?银色桶身,金色瓶盖。这款属于M0BIL-1第四代技术,

12、源自1994年MOBIL著名的“三重合成”技术,这个在原来 的帖子里说过,就是把原来的老配方的:PAO 75% +酯类25%变成了 PAO (里面还含普通 PAO和低黏度PAO两种复合而成)+酯类(近几年替换成三类加氢异构化MSDW技术的EHC油) +烷基萘,其添加剂里面也加入了三环钼添加剂,这就是SUPERSYN抗磨组分的实质内容,从 配方上讲国内的与美国是相同的。MOBIL-1 最新的第五代是 SUPERSYN 为特色宣传,其基础油较第四代三重合成有了改进, SUPERSYN 抗磨组分也较第四代含量多。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 SHELL 基础油的工艺方法,这也是某些伪专家胡喷的攻击点,其实当初

13、 嘉实多用的是SHELL的Hybrid工艺生产的VHV I基础油,SHELL自己的XHVI是不会卖给嘉 实多的,在这里需要澄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壳牌公司生产基础油的混合型工艺 壳牌公司是率先用加氢处理技术生产基础油的公司之一,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就在法国 建有加氢基础油生产装置, 该装置一直成功运转, 是该公司独特的合成超高粘度指数 (XHV I)润滑油的主要生产者。该公司的混合型(Hybrid)工艺是加氢处理和溶剂抽提相结合的工 艺。此工艺于20 世纪80 年代初在澳大利亚的杰隆炼厂取得很大成功, 并在1998 年的一 套装置改造中使基础油生产能力提高了约 65%。这两套装置生产与

14、以前相同数量的基础油只 需要2/3数量的常渣原料。混合型工艺除了可生产超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外, 还可生产特种油 料。此工艺经过一些修改可生产第2类和很高粘度指数(VHVI)的基础油,更提高了其灵活 性。此工艺可用更多种原油经济地生产基础油, 其产品已证实可与溶剂精制产品互换。现在 此技术的发展包括加氢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与催化脱蜡的联合以及加氢异构化催化脱蜡与天 然气炼油技术(如壳牌公司的中馏分合成工艺) 的结合。这是对未来基础油的准备工作, 以 满足更严格的性能要求。壳牌公司着眼于现有标准技术与新开发技术结合的量体裁衣。用新 老技术结合的方法使现有设施最优化往往可用较低的投资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15、这一方面可 提供多种技术, 另一方面可帮助溶剂抽提型厂更好利用多种原油。国内行货 MOBIL-1 和灰喜力比较一下。这个坛子被某些伪专家误导很久了,想当然的认为PAO的成本比XHVI高,SHELL的价格持 平或高于MOBIL就是暴利,大打泥巴战,本来纯粹的技术问题变味了。实际上这都是外行想 当然的思维结果。基础油XHVI的成本比PAO便宜一些,大概15%20%,原来帖子说过。机油成本里面最贵的不是基础油,而是添加剂,占成本 50%以上。国内行货MOBIL-1和灰喜力的性能网站上都有,大家自行比较,比较结果只能是半斤对八两。合成油本来就是高利润产品,国内幅度更大一些,商业上这些跨国公司都是小刀磨

16、得快快, 都是垄断的嘴脸,谁也比谁好不到哪里去。停止这无意义的争论吧,我们只看技术问题,商务问题留给商人打架去吧。够累的了1、能够用冰箱冷冻的方法判断机油的优劣以及是否是合成油?可以部分判断,但不准确。有些人为了检测机油防冻性能,将之放到将近-20C低温的冰柜中冻上一天,然后取出来观 察,发觉倒出来的机油呈浑浊状,不透明,就认为机油已“结冰”,是根本不可在冬日使用。 其实这是机油的特性之一,如果机油“结冰”,是根本不可能倒出来的。机油其中一个指标 倾点指的就是机油在低温下能够保持流动性的最低温度。很多机油采用的基础油,本身倾点 只有-10C左右,都是通过降凝剂作用才将其倾点降低,当机油冷却至一定温度时,其外观 则呈现浑浊状,但它仍保持流动性,证明其仍可用。这些机油将其解冻回复常温,又会恢复 原有透明性状。有些人不相信此种现象,购买一些外国名牌油作对比,与国产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