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单板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644137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单板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铝单板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铝单板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铝单板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铝单板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铝单板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单板产业发展规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铝单板产业发展规划铝单板是指经过铬化等处理后,再采用氟碳喷涂技术,加工形成的建筑装饰材料。氟碳涂料主要是指聚偏氟乙烯树脂(KANAR500), 分底漆、面漆、清漆三种。全行业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 整、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快速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 xx 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 xx 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第一条 指导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题,由资本 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 为主线的原

2、则;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分工专业化, 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产业产品链式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 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培育品牌企业,全面提 升区域产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益。第二条 发展原则1、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2、需求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需求侧政策 支持和引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 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

3、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培育符合 市场需求新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3、坚持协调发展。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第三条 产业环境分析铝单板是指经过铬化等处理后,再采用氟碳喷涂技术,加工形成的建筑装饰材料。氟碳涂料主要是指聚偏氟乙烯树脂(KANAR500), 分底漆、面漆、清漆三种。目前,我国铝单板行业生产企业数量较多,铝单板行业企业数量 已经超过1000家,大多少企业产能小于50万平方米/年。 2019年我国 铝单板行业产能约2705万平方米。近几年,国内铝单板行业平均价格整体呈现增长态势,铝单板均价从 2

4、014 年的 205 元/平方米增长到了 2019 年的 220.2 元/平方米。 铝单板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建筑装饰材料之一。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初才引进第一条生产线,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中国已一举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铝单板生产国和消费国。受我国经济整体环境和新环保法实施的影响,铝单板行业完成主 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增速均下滑 10 个百分点以上,企业亏损 面增大,账期延长。铝单板行业优胜劣汰,形成了京津冀、上海周边、 广东、山东集聚,江西、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区有少数生产企业的 格局。随着行业的整合和发展,大量小型企业将被淘汰,大型企业, 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将会快速发展。据中国

5、轻工业信息中心统计,铝单 板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2000 余家,以内资企业为主,中、小型企业占绝 大部分。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同比继续保持近 20%左右 的增长,但增速持续回落。从国内行业本身发展来看,铝单板行业整体的技术装备水平虽然 比较高,但是企业之间良荞不齐,其规模小、设备简陋、管理粗放、 标准质量意识差的企业也为数不少,甚至个别企业仍停留在家庭作坊 式的生产阶段,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规模效应;另外,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个别不法厂商以次充好,搅乱了市场秩序。采用劣质铝板(以普通铝板代替幕墙专用铝板)或涂料(以聚脂漆甚至丙烯酸 漆来代替氟碳漆)制做的铝单板,本身的强度和耐侯性

6、等性能大幅度 降低,严重威胁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极大地损害 了铝单板本身的信誉。再有,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盲目的低水平重复 建设现象。最近几年新增生产能力过多,且大多数为低水平重复建设 导致市场失衡、不规范经营和价格扭曲。第四条 区位优势分析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 xx 万亿元,在全国的排位跃升 xx 位、 居第 xx 位;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占比保 持XX%以上,实现了量质齐升。城市经济发展呈现深层次结构性变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逐步形成,绿色能源优势逐步显现;制造 业和特色现代农业得到质的提升,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改 变。今年经济社会发

7、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 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增长XX%,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 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 县全部摘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 和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 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互联网+ ”、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融合将对产业分工格局产生深

8、刻影响。同时,世界经济进入深 度调整期,经济复苏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围绕市场、资源、 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过 30多年 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 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向形态更高级、 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 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 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 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 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同时,国内传统要素优

9、势减少,资源环 境约束趋紧,增长动力减弱,风险挑战增多。从省内看,新一轮国家战略同步实施,必将使发展动能和优势得 到充分释放。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设施条件完备,为促进结构转型升 级、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 成就,为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发展基础。同时,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复杂,经济增速下滑,有效供给不足, 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体制机制弊端突出,市场发育不完 善,创新创业环境欠佳,民营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 产业竞争力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 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人才支撑不足;

10、 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 升。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 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 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 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

11、现。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 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 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 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 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 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12、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 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 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当前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 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当前时 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第五条 目标XX年,区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XX%。第六条 任务重心(一)积极壮大本地企业发挥本地企业特色优势,引导企业在整

13、个产业链中发挥积极的作 用,推进企业的入园发展形成产业链的有序衔接和配套支撑,使本地 企业进入大企业、大集团的产业链中,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 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集群,挖掘企业增长新动力,形成产业之间 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产业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二)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依托优势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支持区域以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基 地建设。产业基地要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实行“差别竞争 错位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三)完善相关标准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协同推进高端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 建设。及时制定新产品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新产品规范制修订。(四)加强组织协

14、调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 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 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第七条 实施保障(一)强化招商引资实施全产业链招商,围绕重大项目,争取其上下游产业配套项目 落户。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完善重大项目储备机制,推动 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开展社会资本 合作。(二)落实任务分工将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有关部门。各有关部 门要结合任务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并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等纳入 本部门或本地区相关规划。有关部门要协同推进规划任务,在重点领 域建立工作

15、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三)加强产业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产业信息监控、应急管理制度。研究产业预警信息发布 机制,针对不同的预警级别,制订不同的应对方案,包括长期政策方 向制订、短期应对策略,提高产业供应系统的应急预防与处理能力, 保障产业终端需求。(四)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加大对产业建设相关人才的扶持力度,加快引进和培养产业关键 领域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构建高层次产业人才队伍。鼓励高等院校 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信息化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多层次、复合 型、实用性人才。(五)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 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

16、,探索一批可复制、 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 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 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六)增强规划指导作用按照国家要求,分解落实约束性发展指标,强化考核,确保规划 有效实施,发挥规划投资指导作用。强化规划与产业政策、标准体系 运行监管的配合,发挥好规划对行业发展规范、引领作用。完善规划 实施跟踪评价和定期评估制度,结合实施中重大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内 容。(七)强化政策导向作用研究制订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产业政策,引导企业优 化现有存量,调整产品结构,培养新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八)广泛开展规划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区域各主要媒体要大力宣传产业经济和产业事业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