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 (2)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642651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颂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河颂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河颂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黄河颂教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黄河颂教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颂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颂教案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黄河颂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课时 1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四个国家以其历史的久远,文化的灿烂而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然而,综观当今的世界,往昔的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早已消逝在茫茫的历史烟尘之中,只有一个民族历经数千年的苍苍巨变,仍然毅力不倒,而她的文化,更是绵延5000年而不断绝。大家知道她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吗?(中国)那么,你知不知道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是哪里呢?(黄河)对,黄河就是我们华夏文化

2、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作为黄河的儿女,我们生于黄河边,长于黄河边,对自己的母亲又有多少了解呢?(你见过黄河吗?你眼中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母亲黄河。(多媒体放映黄河视频影象)古往今来,黄河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更以其惊涛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渊源流长,奔涌不止的坚韧成为我们的民族之魂,激励着她的儿女在历史的征途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就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随抗日部队来到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奔涌的河流在诗人的心中掀起

3、了万丈波澜,他挥笔写下了一组伟大的诗篇,而音乐家冼星海听到这首诗更是心潮澎湃,他连续写作六天,终于于1939年3月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的杰作。这部大型音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它们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整体感知1、欣赏歌曲既然这是一部音乐作品,那么,我们就先一起来欣赏一下,在听歌曲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体会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播放多媒体视频音乐黄河颂)这部作品表现了诗人对黄河的赞颂之情,归结到一个字上,那就是“颂”2、理解诗歌内容我们看,在歌曲之前还有

4、一段内容,这是什么朗诵词,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一部分,看他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概括下文,引出下文(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伟大精神),这是全诗的序曲。下文哪些地方写得是黄河的英雄气魄,哪些地方歌颂的是她的伟大精神。英雄气魄: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是怎么写她英雄的气魄的?围绕那个字来写的?)围绕“望”来写,是诗人所见,是对黄河的描绘(绘黄河)伟大精神啊!黄河!发扬滋长。(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是哪句话?从哪些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精神?)啊!黄河!(诗中共出现了三次,意思和情感是否一样?)不一样第一个“啊,黄河”一节是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是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的历史贡献

5、第二个“啊,黄河”一节是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的地理(位置)优势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泽被众生,孕育了民族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有如此伟大的精神和气魄,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应该怎么样?学习、发扬诗歌后四句激励人们学习发扬黄河的伟大精神,是歌曲的尾声部分3、朗读作品教师范读既然是颂歌,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声音来表现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下面,由老师来读一下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朗诵词,大家注意听,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赞颂之情的。(引导学生明白导朗

6、读时关键词应重读,所谓关键词就是那些最内表现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词语,要让他们说出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如:朋友、英雄气魄、亚洲、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坚强、赞歌。)学生朗读主体部分第一小节望黄河(引导学生找准关键词,并注意语气、节奏。)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听朗诵读音,体会朗读的要领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要注

7、意语气、节奏和重音的处理,有条件,可以用音乐激发情感。拓展延伸1、听歌曲,试读长江之歌下面就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朗读诗歌的办法来读长江之歌,大家先听一下这首歌曲,注意把握歌曲的情感。2、做练习题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民族的摇篮,更是我们民族/魂之所在,她不仅养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更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可是,今天,我们的母亲,她却发生了许多变化,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未来社会的主人,在平时,我们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学业,更要关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母亲河。观看下面的图片,看黄河发生了什么?并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8、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 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关描写、歌颂黄河的诗句。 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教师: 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使学生能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准备音乐作品英雄交响曲。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要求你们回去搜集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不知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了?(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生:白日

9、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关于黄河的诗句可真多!看来,同学们课前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黄河颂这个课题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答出:颂!) 师:那“颂”有什么含义,“颂”什么呢? 生:“颂”是歌颂,赞颂的意思,黄河颂就是歌颂黄河,赞颂黄河。 师:课文是怎样歌颂黄河、赞颂黄河的?学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的。请问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见过黄河的?(没有)那我们先一起到黄河边走走。 以诵读有关黄河诗句为序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学习主题;抓住主题的关键字眼,意

10、在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求知欲,为下文的学习打下铺垫。 二、感性认识 (出示八幅黄河的有关图片,配上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让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感受黄河。第一幅图片是九曲连环的黄河整体图,第二幅是黄河夕照图,第三幅到第八幅是黄河壶口瀑布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图片。) 师:欣赏黄河的美丽壮观,惊涛澎湃以后,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黄河的感受。(大家纷纷举手) 生:我看到了汹涌澎湃的黄河掀起的万丈狂澜。 生:我感受到了黄河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 生:我体会到了黄河那英雄的气魄和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生:我觉得自己的心快要跳出了胸膛,浑身的热血在沸腾。 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

11、感悟诗歌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通读全文,是理解课文深刻内涵的前提。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求得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生读,师巡视指导) 生:我认为描写黄河的英雄气魄的诗句是: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师:你认为这句诗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因为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看黄河,这“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是“望”统领的内容,所以“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字读的时候应该把声音拉长一点。 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同学? (生举手

12、) 生: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师:读这句诗的时候,应该抓住哪个关键词来读?谁来试试? 生:“掀”字应重读。因为“掀”字不仅写出了黄河奔流的动态:掀起万丈狂澜,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惊人,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黄河奔流的高低起伏。 (生齐读) (师引导学生朗读) (生举手要求补充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 生: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这句诗? 指名读。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这位同学刚才读这句诗的时候,重读了哪个词? 生:劈! (师指导朗读、齐读) 师小结:我们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它的内容,而且要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一

13、起来朗读描写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快速阅读,找出诗人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 (生读) 生:三个“啊!黄河!”的内容 师:哪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第一个“啊!黄河!”的内容? (指名读,生读得舒缓、深沉)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因为诗人从历史贡献这一角度来赞美黄河,既然是摇篮,那么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舒缓与深沉之情。 师:好一个舒缓深沉之情! 师:第二个“啊!黄河!”呢?谁来试一试? (生读。不等老师问个为什么,他就直接说了:诗人从黄河的地理优势出发把黄河比作巨人,巨人高大威猛,读的时候,应把巨人的伟大坚强读出来) 师:你还能为同学们再表演一次吗? (生读,读得有声有色,还真有点韵味。生鼓掌鼓励) (第三个“啊!黄河!”还没等老师说完,就已经有许多小手高高举起来了。其中一个学生以饱满激动的感情读完了第三个直接赞颂黄河的内容。他的理由是诗人从黄河的流域宽广:“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来写,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高潮,所以他认为读的时候,感情越读越激昂。) (师及时表扬了他) 师:下面我们分组分角色试着朗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感情由舒缓到激昂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