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经济生活部分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6418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经济生活部分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经济生活部分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经济生活部分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经济生活部分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经济生活部分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经济生活部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经济生活部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必背(一)经济生活部分一、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影响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1、人民币升值的 利:有利于减少贸易争端,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有利于进口,降低以进口原料为主的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降低出境旅游、留学的成本;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调整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弊:不利于出口;竞争加剧,导致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工人失业;导致外汇储备缩水;增加外商在华投资成本,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

2、、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供求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其他因素。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大;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增加。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

3、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1)当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最直接的因素。(2)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3)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统筹

4、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3、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4、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心理和消费观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5、分配制度是影响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6、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四、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及影响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

5、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五、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六、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1、原因: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

6、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2、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七、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什么)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什么)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7、,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怎么办)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3、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

8、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八、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1、必须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2、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3、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4、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5、通过资产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6、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向心力;7、注意提高经营者素质,提高职工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8、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九、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1、原

9、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因此,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2、措施党和政府: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贯彻“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增加就业中的作用;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培训

10、,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完善劳动力市场,畅通就业信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企业:企业加强人性化管理的举措、建立合理的薪资调整体系,和员工共享发展成果,让他们感受到权益的保障和职业健康发展的前景,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发展,规范综合管理,合理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包括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十、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权益1、劳动者享受权利、维护权益必须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2、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11、时,可以通过投诉、协调、申请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十一、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及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也要求收入分配公平。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2、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

12、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选择职业的权利;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是什么)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

13、经济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为什么)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怎么办)十三、财政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

14、以采取扩展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15、,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十四、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依法纳税的原因及增强纳税人意识1、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2、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3、(1)原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的性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2)纳税人要做到依法纳税必须: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