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640654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 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第二部分 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二部分 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二部分 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二部分 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 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 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开化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1 总则1.1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功能区划为依据、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总量控制为手段,按照在新形势下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三个转变”的要求,从科学保护和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功能出发,划定优化准入(优化准入区)、重点准入(重点准入区)、限制准入(限制准入区)和禁止准入(禁止准入区)区域,明确各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产业准入要求,实现生态功能增强、环境质量提升、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持续利用,确保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1.2 规划目标根据开化县经济发展特征、县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开发程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和空间分布

2、特征、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将全县合理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找出制约各功能小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限制因子,明确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和主要措施、限制性产业与相关行业的环保准入门槛、不合理产业的调整方向,以及环保执法和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为环保管理部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提供基本依据。1.3 规划原则1、保护为本、有序发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严把准入关,确保“治旧控新”目标的实现和环境质量的改善。2、统筹发展

3、、重视协调。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和自然和谐为主线,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着眼于区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县域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区域、乡镇的环境质量。4、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县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国家级、省级规划的细化与落实,应突出可操作、易实践的特点,满足环境管理方式转变需要,为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区域发展的内部区位结构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变迁,功能区划要分析这种变迁趋势,体现前瞻性。5、与其它规划相协调

4、、衔接。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注重与上一级规划相协调的同时,做好与其它相关规划尤其是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1.4 规划依据(1)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4)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5)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6)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浙政函2006139号(8)关于进一步加

5、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734号)(9)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0)衢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1)开化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2)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13)浙江省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14)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15)钱塘江源头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16)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17)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18)开化县城市总体规划(19)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浙江省开化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1)钱塘江源头(开化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1.5 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为开化县全境,总面积为2236.

6、6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与开化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2005年规划近期:2006年至2010年规划远期:2011年至2020年2 区域概况2.1自然环境2.1.1地理位置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县域总面积2236.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115-1183750,之间北纬285430-292959,南北长66km,东西宽59.2km。北邻安徽省休宁县,西部与江西省婺源、德兴、玉山三县毗邻,东北、东南分别与本省的淳安县、常山县接壤,主要穿境公路有205国道(县境内段83.4 km),17省道华白线(县境内段44 km),全长127.14

7、km;正在建设中的“黄衢南”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以及规划中的“衢景九”铁路,将构成开化大交通网络格局,成为浙江联接中西部地区的西大门。2.1.2地形 地貌 地质开化县属浙西山地丘陵区,山脉属南岭山系的天目山系,其中的三条支脉分布在县境内的四周,西南面为怀玉山脉,北部省界为白际山脉,东部为千里岗。由于县境内的四周峰岚环列,形成了全县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西北部以中低山为主,东部为低山区,中部自北往南由低山向丘陵过渡。县境内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46座,最高峰为白石尖,海拔为1453.7m,海拔最低处为开化县与常山县交界的华埠镇下界首,海拔为90m,两者极差为1363.7m,开化县地

8、貌受新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具有典型的江南古陆强烈上升的山地特点,地势提升与切割作用明显,山背脉络清晰,谷地多呈“”字形,山坡坡度陡峻。2.1.3气象特征开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为西北干冷的极地气团控制,夏季受东南暖湿海洋气团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云雾,少日照,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4,绝对最高气温41.3,出现在1967年9月,绝对最低气温-11.2,出现在1967年1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2,相对湿度81%,最冷月平均气温4.4,相对湿度79%。年平均降雨量1814mm,最多年份2633.5mm,出现在1998年,最少年份1199.6mm,出现在1964年,3-6月份降雨量

9、占全年的50%以上,是浙江省的降雨中心,时有洪水发生。年平均日照时数1712.5小时,年辐射总量101.98千卡/cm2。开化县的山区气候具有下列特点:第一,形成明显的四个立体气候层。暖层:海拔250米以下,开化县蚕桑、水果等经济树种多分布在此层。温层:海拔250-400米,小气候多样适宜各种亚热带针、阔叶林木生长。本气候层的逆温层为发展柑桔等亚热带常绿喜温水果的主要优势。凉层:海拔在400-800之间,为发展茶叶最优区,也是开化县主要用材树种最适宜生长区。冷层:海拔800米以上,主要分布黄山松、栲类、锥栗等亚热带温性树种。海拔千米以上多为突出的山峰,气候寒冷多风,只能生长灌丛。第二,由于全县

10、山脉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和季风环流立面正交或斜交,受台风袭击的危害很小。第三,昼夜温差平均为10.5,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的养份积累。由于受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山体的影响,灾害性气候主要有低温冻害、春雨绵绵、夏秋暴雨、秋旱、冬雪等。2.1.4水文特征开化县境内主要河流属钱塘江水系,主要有马金溪、池淮溪、龙山溪、马尪溪、下庄溪,均属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河床比降大,洪枯水位变化明显,水量充沛。马金溪又名金溪,发源于齐溪镇莲花尖,水流经齐溪、霞山、马金、徐塘、底本、音坑、城关、城东、龙山底、华埠等10个乡镇,出境接常山港。溪长104.17km,河道比降2.3%,流域面积975.04km2。主要支流有何

11、田溪、村头溪、中村溪。河流水位主要决定于降水的季节变化,梅雨期、台风期雨量集中,暴雨洪水过程短,风量大,暴涨暴落。而7-9月间,往往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个别年份出现持续旱情。2.1.5土壤特征全县土壤分为五个土类,九个亚类,二十一个土属,四十三个土种,其中衍生土种十四个。土壤类别因海拔、成土自然条件的不同,特别是水热条件有较大差异,而呈现规律性分布。一般红壤多分布在海拔650米以下的山丘地带,面积238.4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72.93%;黄壤多分布于650以上的中低山地带,面积32.7万亩,占9.94%;岩性土占9.48%;水稻土占7.49%;潮土占0.16%。土层厚度薄至中,质地轻壤至重壤

12、,ph值平均7.5,有机质含量2.5-2.49%。全县土壤肥力情况是有机质、氮含量较高,速效磷中等,速效钾贫乏。2.2经济社会概况2.2.1人口和行政区划开化县辖9镇9乡1个工业园区,总人口3449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35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0,面积2236.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154人/平方公里。2.2.2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近些年来,全县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790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0.3:44.6:35.1。近些年来,我县始终坚持走特色新型工业的路子,以发

13、展绿色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线,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以有机硅、单晶硅、密胺塑料、电光源、铅笔、绿色食品为主体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县木糖醇销量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是世界第二大生产产地。开化是我国单晶硅、有机硅的主产地之一,相继被列为省级有机硅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单晶硅先进制造业基地。合成材料公司、万向硅峰电子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具竟争力的有机硅、单晶硅生产企业。2005年,“两硅”、“两药”企业已达2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14亿元,同比增长52.5,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5。生态型效益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了新的生态农业模式转变,建立

14、一批特色绿色农业基地。以“钱江源”冠名的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开化龙顶名茶成功越过欧盟“绿色壁垒”,俏销海内外市场,先后40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黑木耳、金针菇生产基地。开化龙顶茶、开化黑木耳、开化金针菇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名牌产品。相继被命名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中国金针菇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省首批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省茶树良种先进县”。同时,以标志着钱江源头优越生态环境为特色的有机茶、山泉水、食用菌、山茶油、罐头等绿色食品得到较快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生态旅游开始兴起。建

15、成了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相继建成开化大酒店、南湖山庄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目前正在开发南华山生态旅游区、霞山古村落文化区、宋村十八洞名胜古迹区、华埠商贸旅游区等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六区一线一中心”的旅游区域格局。生态旅游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2.2.3趋势分析预计到2010年,开化县GDP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经济发展将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初步形成城华一体化城市格局、马金绿色食品新型加工业重镇,城镇化水平达到42.8%。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成为浙江联接中西部地区的西大门。形成全国重要的单晶硅生产基地,有机硅循环经济发展基地,绿色电光源生产基地,以龙顶名茶为代表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初步形成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胜地。3 区域生态环境功能要素评价3.1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条件、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等因素后,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对开化县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3.1.1水资源1、水系开化县河流属大气降水补给类的山溪性河流,其特点:源短流急,河床比降大,水量充沛,洪枯水位变化明显,含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