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案例与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63640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杨礼赞》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白杨礼赞》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学案例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教学案例与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杨礼赞教学案例与反思孙卫东矛盾同志的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用白杨象征抗日时期中国北方不屈不饶、勤劳坚强的农民,热情颂扬了在艰苦环境中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及广大人民群众,指出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并对那些轻视民众力量的反动势力表示嘲笑和讽刺。教案设计:一、导入“一颗小白杨,站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在边疆”这是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唱响大江南北。白杨树只是一种普通的树,然而它坚强挺拔,力争上游,不屈不饶,让多少树相形见拙,令多少人肃然起敬。二、正课1、学生呈现并交流课下收集的背景资料,作者简介。2、介绍“象征”手法“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

2、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3、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4、梳理篇章结构干笔直枝靠拢形象力争上游叶向上白杨礼赞皮光泽倔强挺立西北军民精神气魄向上发展坚强斗争不折不饶5、品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探究文章主题三、作业以“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任选其一为题,以象征为表现手法,写百字短文。教学反思通过对白杨礼赞的教学,我获得如下启示:(一)散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熟悉写作背景,茅盾同志赴延安是1940年6月于西安遇见朱德

3、总司令,搭他的车到延安的。回重庆后于1943年写作白杨礼赞。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当时重庆甚至全国范围内,国民党反动派势力消极抗日,茅盾同志去延安之行亲眼目睹了西北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抗战,多次粉粹日寇的“扫荡”。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了这篇文章,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情地歌颂他们。(二)散文教学一定要紧扣“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线索是结构的核心,线索住不住,结构就理不清。作者一喟三叹,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不平凡”三字,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也就是散文的“神”,围绕“神”来写“形”作者从三个

4、不同侧面分别叙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这样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完美呈现。(三)散文教学一定要关注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是本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突破课文的难点,讲清课文的重点。文章的第2、3段是教学难点,即写白杨树为什么先写高原的景象,这样写可以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白杨树的形象,欲扬先抑,为下文褒扬张本。文章的第5、7段是教学重点。第5段从白杨树的形象、气魄上描绘白杨树旺盛、坚强的风貌。第7段把白杨树人格化。白杨树伟岸、正直、质朴、严肃,这就肯定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至此,学生便非常明确地看出写白杨树的意义远不止是写“树”了,而是的是“人”是“地方的抗日军民”,这种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的写法就叫“象征”。陈毅同志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就用到了象征,小学课文井冈翠竹也用到了象征,象征是散文创作的一种主要手法。结束语古人云“教学相长焉”,说的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名篇,所学到的方法多多;写反思,所悟出的启示多多。古人又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学”与“思”要互相结合。我坚信,教”、“学”、“思”三者结合,一定能使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角度。我,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