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63480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港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港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港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贵港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贵港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港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港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港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2015-2030)(征求意见稿)简介贵港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包括步行系统规划和自行车系统规划两部分。一、步行系统规划1、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98平方公里。2、规划期限本规划的年限为2015-2030年。3、规划原则(1)安全第一,人车分离步行交通系统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人行道与道路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相互分隔,减少人车冲突,保障行人安全;步行设施符合照明和其它安全要求。(2)以人为本,舒适便捷步行交通系统应与周边自然景观、公共场所和建筑空间相融合,步行交通空间应具有足够宽度和易于识别的标识设施,提供适宜的街道设施及美化环境设施,同时尽量提供

2、遮荫挡雨设施。步行交通系统应与周边用地功能共同形成富有特色、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场所,容纳多样公共活动。(3)连续畅通,系统性强步行交通系统应提供无障碍的连续人行道、立体步行设施、过街设施等与居住区、就业点和公共活动场所等目的地直接连通,与公共交通设施便捷接驳,与城市建筑的功能组织和空间布局有机衔接,提供适当的步行辅助机动设施,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克服地势差异,并符合无障碍要求。(4)因地制宜,协调统一规划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等进行有效衔接,着眼于城市多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注重与自然景观、公共空间和道路系统等各系统密切配合,结合步行出行强度、步行活动类型、

3、沿线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设施等情况,通过构建立体步行交通网络体系将各系统有机连接起来,展现贵港独特的城市魅力。4、规划区域分类根据步行活动特征及其对设施需求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因地制宜的指导步行空间和步行设计的建设。规划将贵港市中心城区划分为中心商业区步行单元、交通枢纽步行单元、景观休闲步行单元、一般综合性步行单元和工业物流步行单元5大类。中心商业步行单元用地功能以商业金融为主,人流量较大,持续性较强,需要较宽的步行道,并可设置行人休息的设施。交通枢纽步行单元用地以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公交总站等大型交通枢纽设施为主,瞬间流量较大,全天总流量较为可观,以广场及疏散人流的设施为主,以交通换乘为优先考

4、虑。景观休闲步行单元以城市公园绿地为主,主要结合景观突出步行游憩的功能,重在人车分流和完善游憩设施。一般综合性步行单元用地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及绿化办公等多种用地混杂,流量分布不均,以用地性质布置相应符合的步行设施。工业物流步行单元以工业、物流等用地为主,步行需求较小,但在办公区、配套服务等人员集中区应设置快捷的步行系统并做好安全防护设施。步行区域分级根据步行活动密集程度和步行强度,规划将各步行单元进一步划分为核心步行区、重要步行区和一般步行区。根据步行活动密集程度和步行强度,规划将各步行单元进一步划分为核心步行区、重要步行区和一般步行区。(1)核心步行片区核心步行片区的空间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步

5、行活动密集程度高和常规公交便捷可达的城市重要公共活动中心,以及具有特色景观资源的区域。核心步行片区集聚了贵港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和都市景观资源,具有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覆盖和高密度的步行出行,应塑造成为高水平的友好步行体验示范区。通过对全市公交网络服务覆盖范围,市、区和街道等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分布,近期重点建设、更新地区和高出行强度地区等要素的综合分析,全市规划5个核心步行片区,片区范围总面积约11.6平方公里。核心步行片区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步行交通理念,通过实施有效的交通管制措施,合理地组织机动车交通和停车设施,设立行人专用区,创造行人优先的步行街区。结合道路改造、城市更新和新建开发,设置尺度适宜的

6、步行交通空间、连续舒适的遮阳避雨设施和美观适用的街道家具设施,布置与地区城市景观协调、统一的绿化景观,营造舒适多样的步行交通环境。核心步行片区须进行专项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以区内良好的政府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和绿色休闲等多样化城市功能为内涵,以轨道/公交网络为支撑,规划建设高密度的步行网络、安全便捷的过街设施和系统多样的立体步行设施,将区内步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相互融合,衔接和串连轨道/公交站点出入口、自然景观资源(如公园绿地、山林、海滨、河岸等)、公共开放空间节点(如广场、街头绿地、小游园等)和周边建筑公共活动功能空间,建立高效连通和多功能化的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详细规划建设设计要

7、点详见导则)。(2)重要步行片区TOD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公共交通来引导城市发展,回归到城市布局紧凑,以步行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达到控制城市蔓延,并削减小汽车使用的目的。引导形成“步行+轨道”的交通出行模式,是贵港步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重要步行片区的空间区域范围主要包括除核心步行片区以外的城市片区中心和步行活动密集程度较高的区域。规划共划定4个重要步行区,总面积6.79平方公里,分别是城北中心公园步行区、新民公园步行区、马草江步行区、城南步行区,具体详见下图和下表。重要步行片区的用地性质和功能以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服务和管理设施用地为主,并有一定比例的居住用地开发,土地使用的混合程度和

8、开发强度较高。重要步行片区的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应根据轨道站点竖向设置形式(地上或地下)、出入口位置和交通出行特征,以轨道站点为核心,结合站点周边商业服务业、公共服务与管理设施和建筑、以及常规公交站点等因素,进行综合体开发。规划形成连续的地面步行网络、地下步行廊道和空中步行连廊,将城市花园、文娱广场、小型公园、街头绿地和建筑前广场等开放空间场所串联起来,建立高效连通和多功能化的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3)一般步行片区一般步行片区的空间区域范围包括除核心步行片区和重要步行片区以外的都市生活步行区域。一般步行片区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区域,具有普遍的步行出行活动。这些片区可结合适宜步行半径范围、不同功

9、能分区和主导用地功能,通过划分不同的步行单元来组织片区内步行交通。根据一般步行片区内各地区步行活动的不同特征,步行单元可分为商业服务业、居住、公共管理与服务、工业、混合功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绿地和其它等不同类型。一般步行片区须结合不同类型步行单元内步行活动的特点,重点保障步行网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步行交通空间尺度和步行设施符合基本要求。视具体情况,根据片区资源条件和发展需求,完善步行交通系统的舒适度和多样化。5、步行网络规划方案根据城市道路用地内服务对象的不同,城市道路网络主要包括车行道网络、非机动车道网络和步行交通网络。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骨架,步行交通网络主要依托城市道路网络进行规划建设

10、,在传统城市道路网络分级体系中,更强调机动车通行对于道路等级的要求,道路的通行功能和设施配置以满足车辆的顺畅为首要目标,忽视步行交通的地位和需求。因此,本规划根据步行交通的活动特征和需求特点,综合行人对用地功能、空间场所、交通设施和景观环境的需求,对城市道路网络中的步行交通网络进行了重新划分,构建以步行需求为导向的分类体系。规划以公园绿地、水系岸线、商业中心区、片区中心为依托,重点布设商业娱乐路径和景观休闲路径,再结合片区之间的主要交通方向,利用区间联络路径进行串联,形成重点突出、覆盖整个城区的步行网络系统。其中区间联络路径63公里,景观休闲路径61.7公里,商业娱乐路径7.1公里6、步行空间

11、设施规划(1)步行交通空间设置由道路用地内的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和其它用地地块内或相邻地块之间的建筑退线空间及公共通道空间,共同组成步行交通空间。不同类型的步行路径,根据路径周边用地和建筑功能、用地开发强度和行人流量等因素,采用不同形式的步行交通空间设计。(2)公共空间步行化设计作为步行交通系统中重要吸引点,建筑临街立面和公共活动场所应增强空间可达性,塑造活力的步行空间,提供多样化步行体验,两者的步行化设计原则:保持开放和可进入性考虑正式或非正式的功能需求,以及其与周边土地使用的关系,应有不低于周长70%的界面向公众开放,保证空间边界与周围建筑物和街道之间的视觉渗透。提供舒适环境和设施与周边

12、步行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网络便捷连接,提供行人服务设施(如座椅或休息台等),具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创造活力的空间场所建筑临街立面通过采用步行路径沿线建筑正立面宜结合城市景观和交通组织尽可能地沿街布置,建筑临街立面底层宜作为商业用途或设立建筑人行主入口,连续的街墙宜交替设置不同的绿化景观、建筑的檐篷和柱廊等遮阳避雨设施等措施,满足行人通行与进入建筑的舒适性和多样性需求。公共活动场所的设计考虑其内外环境之间的视觉渗透和可见度,内外步行路径应满足行人的“期望线”直接连接到周边居住区和商业区。同时,公共活动场所内的遮荫避雨、休憩、卫生和可达性设施应满足行人的使用需求。7、近期步行建设步行系统以现状人流活

13、动较为密集的商业集中区、旧城中心区、新区中心区、城市中心区的公园休闲区、代表性的学校集中区等为近期重点建设区域,以期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使市民的步行环境感观具有较大的改善。贵港市步行系统近期重点实施的区域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区域:城北广场步行区、旧城步行区、马草江公园步行区。二、自行车系统规划1、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98平方公里。2、规划期限本规划的年限为2015-2030年。3、规划原则结合自行车系统承担短距离出行,引导长距离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功能定位,贵港市自行车系统规划原则如下:(1)服务城市空间发展、土地利用自行车系统规划需基于城市总规及相关上位规划,与贵港市“两片、三轴”的城市

14、空间结构相符合。规划方案的制定应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一致,满足现状及规划年市民出行需求。(2)自行车系统成网成体系城市自行车系统应形成网络化、保障通道的连续性,形成以串联重点地区的主干道为骨架,以滨水空间、生态绿化廊道为特色的全市自行车系统通行走廊。(3)与其他交通方式有效衔接自行车系统应与城市各主要功能节点和重要公共交通节点有机相接,实现对长距离公交出行的换乘接驳功能,引导居民公交出行。(4)交通与景观相协调自行车系统布局规划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供市民优美、舒适、便捷、安全的骑行环境,凸显出贵港作为南国特色园林港口城市的风貌特征。4、自行车廊道规划(1)自行车廊道,是指设置于区域性自行区之

15、间的、高标准建设的自行车专用道,或自行区与大型交通换乘枢纽的连接通道。自行车廊道作为城市自行车系统的主骨架,应采用高标准建设,保障通行空间,完善过街设施,突出廊道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自行车道网络通常按功能划可分为通勤廊道、疏散廊道、特色自行车廊道等三类。其中,通勤廊道和集散廊道主要依托城市主次干道形成廊道骨架;特色自行车廊道则依托城市主要绿廊、河道水系及滨水空间展开,是城市开展休闲自行车活动的主要载体空间。通勤廊道是指主城区各重点区域之间、依附于全市性城市主次干道、高标准建设的具有自行车专用道的连接通道,其是市民生活自行车出行的主要通道。集散廊道为主城区内部组团以及相邻重点区域之间短距离出行通道

16、,同时也承担与公交站点、交通枢纽换乘接驳功能。特色廊道是指主城区内的依托主要湖泊、河流、水系、公园景区建设的以休闲功能为主的自行车廊道。其通常结合沿河绿带和城市河道布置,结合旅游度假区道路和自行车租赁点布置。(2)布局方案根据非机动车需求分析结果,结合廊道穿越区域现状及规划年用地功能和开发规模,本次规划将对通勤、集散、健身休闲(特色类)三类廊道布局。通勤廊道通勤廊道的布设需基于贵港市“两片、三轴、十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依据公共设施空间布局,形成由串联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医疗卫生、学校、医院等主要交通吸发点的自行车廊道构成线网骨架。本次规划形成“两横两纵“井字形的通勤廊道网络,其中:一横:金港大道,主干路等级,联系城北与港北组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