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63281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 协调是机关工作和谐、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机关各部门对基层都有一定的组织指挥权力。如果各部门只从自己的业务工作出发,只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只考虑具体工作的小目标,纷纷对下下达各种指令,争时间、争位置,那么势必造成机关的积极性越高、下面越忙,各部门的指令越多、下面工作越乱的局面。另外,机关日常工作中不乏由于一项具体任务而牵动四面、连带八方,却因主事部门一时顾不上而发生梗阻的反常现象。特别是一些职责不明确的边缘性、结合部的工作,如果协调不好,就会出现相互依赖、相互观望、你不伸手、我不动手、推委扯皮、无人主事的现象。因此,协调是领导机关和谐、高效运转须臾不可缺少的。有

2、些机关工作积极性很高,而工作效率却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机关内部协调不好,内耗抵消了相互的力量。 协调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精通本职业务,成为某一项业务工作的专门家,这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不管你是分管哪一项业务工作的机关干部,都应具备综合协调的能力,这是每一个机关干部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这个基本功,才能较好地处理与上级领导及机关的关系、与本级领导及各部门的关系、与下级及基层的关系,才能为开展本职业务工作打开顺畅的通道,才能充分利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消除内耗,提高机关办事效率。 就协调范围来说,大致有四类。一是领导之间的协调,这是协调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必须在本部

3、门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研究、精心操作,有条不紊地按程序进行。二是上下之间的协调,对上要多沟通,对下要多疏通,及时准确地做好上承下达、督促落实的工作。三是横向之间的协调,主要是根据领导的意图,本着协商办事的精神,沟通信息,化解矛盾,协同行动,使同一机关内的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四是内外关系的协调。主要是处理好兄弟单位之间、单位与群众之间的交往以及矛盾、纠纷,使内外关系比较融洽。协调的具体内容,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的,无一定之规。经常遇到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协调是协调的基础。计划周密、安排科学、运筹得当,工作展开后才能避免出现不同步、不衔接或相互撞车的现象。比如,

4、每年年初机关干部都要参与起草本级党委和本部门的工作要点或本级领导工作部署性的讲话;每半年或一个大的工作阶段,都要对单位的重点工作作出安排;每月要召开一次部领导办公会或碰头会,对工作情况进行通气,对有些重点工作进行研究,等等。这些,都要有周密的工作计划,使工作协调有序地进行。特别是机关的综合部门,搞好计划协调,一方面要充分听取机关各部门的意见,尽可能地把各业务部门的想法和建议反映出来;另一方面要充分反映领导的意图,善于做好统筹工作,把轻重缓急区分开来,把一个时期的同类工作压缩、合并起来,增强工作计划的可行性。 二是领导意见和决策的协调领导决策协调在工作协调中占有重要位置。比如,有些大的决策,往往

5、需要召开党委会、领导碰头会和办公会研究确定,机关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在会前沟通领导与机关的联系,承办好有关的会务工作;有些经常性的事项,机关需要通过呈批件进行请示报告,机关工作人员对所提意见的可行性作出考虑,在领导征求意见时谈出自己的看法;机关和单位临机请示报告的问题,机关干部要面对面地向领导汇报,受理时一定要准确记录,准确表达受理意见,绝对不能有误传、漏传的现象。 三是重大活动的协调。较大的会议和集训,比较隆重的庆典和联欢,比较重要的看望和走访,领导带机关工作组下单位等等,这些活动涉及方方面面,牵扯领导和全局的问题较多,机关人员要特别搞好这方面的协调,特别是对以下三种情况要引起高度重视。是原

6、则问题,就不能片面强调不折不扣,压着部门办,也不能违背领导意图,走所谓群众路线;而应当把领导的指示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搞好微调,从而既保证领导意图的落实,又符合客观实际,有利于开展工作。如果领导决策与客观实际出入较大,可将实际情况和部门建议及时向领导反馈,以便调整决策。又比如,当部门与部门在工作中发生矛盾需要综合部门协调沟通时,综合部门应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从中找出共同点,并以参谋的姿态出现,提出容易被双方接受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逐步取得共识,各自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是讲求时效的原则。对一级领导机关来说,调整矛盾、理顺关系

7、,归根到底是个工作协调问题。而任何一项工作的协调,都是有时间要求的,过了一定的时间,协调就失去了意义。可以说时效原则是协调的生命,不讲时效的协调,必然会误事,给工作带来损失。把握时效,一要注意时间要求。上级领导和机关的通知、指示等要通过机关向下传达,下级单位、机关的请示、报告等要通过机关向领导呈送,平时领导交办的工作也比较多,而且很多工作时间紧迫,有的需要当天办完,有时一项工作还未办完,另一项工作又接踵而来。因此,必须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讲效率,向前赶。当领导委授一项任务时,要迅速展开工作,及时搞好有关协调,切忌慢慢来,特别是一些火上房的工作,靠慢功出细活是不行的。二要讲求成功率。准确地吃透上情

8、,全面地摸透下情,恰当地运用协调技巧,是提高协调成功率的关键。机关各部门特别是综合部门在协调中,要着力在以上两个方面以及它们的结合上下功夫,以保证协调一件事,成功一件事,避免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 四是积极主动的原则。协调中的最佳结合,应该是负主要责任的同志以我为主,相关人员主动配合,必须有两个积极性、两个主动性。要做到这一条,首要的是明确哪些事情应该以我为主,哪些事情应该主动配合,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准自己在协调工作中的具体位置。比如,有些例会的协调,按照惯例由领导的秘书为主负责,其他部门配合;文电的协调,以在家主持工作领导的秘书和分管领导的秘书为主,其他部门配合。工作活动的协调,分工不很明确的

9、,由领导的秘书为主协调;分工明确的,分管业务部门协调;各项业务工作的协调,则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精神办理。机关干部,就是要有一种主动精神,该站的位置要站上去,该为主的时候要主起来,该做的工作要做到位、做到底。当然,其他有关同志也要有一种主动配合的精神,需要了解而又不够明确的事情要主动问一问,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时要主动补到位。多用心、多动脑,对搞好协调来说是一条永远都不会贬值的黄金准则。要用心想事、用心揽事、用心干事,有事想在前,没事常思有事。比如,当领导确定召开一个会议时,就要想一想其他领导是否都知道,要不要报告一下;当组织一个活动时,就要主动想想有没有疏漏的环节;当一份重要文电传达到一个层

10、次后,就要同时想到其他有关人员要不要传达、怎么传达。记得陈云同志曾经讲过一句话:各级机关都要有几个善于踱方步的人。就是说,要站到一定的层次上更加全面、更加周密地思考问题。工作协调中踱方步的人多了,主动想问题的人多了,善于给别人提醒的人多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协调的空白点,减少协调工作的失误。 五是严谨细致的原则。有些老机关讲过,搞机关工作能做到不误事、不漏事、不受批评就很不容易。初听起来,这句话的标准有些低,但认真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标准并不低。不误事,就是要反应快、行动快、雷厉风行、干净利落,当天的事当天办,事不过夜、案不积卷。不漏事,就是要讲究实效、讲究准确,该传达的要到位,该请示的不漏项

11、,该督办的要落实,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做到四腿落地。可以说,严谨细致、讲究时效是协调工作的生命。根据一些老机关的经验,在严谨细致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抓大不忘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讲过:伟大是注意小节的积累。这句话是他在回忆周恩来总理的感人事迹时讲的。他说:在我们到北京的第三天晚上,看体操和乒乓球表演。天已开始下起雪来,而按计划次日要去游览长城。周恩来离开了一会儿,我以为他去洗漱室了。随后才发现他是亲自去落实清扫去长城的道路的工作。第二天道路就干净如常了。由此尼克松评价说:周恩来具有一种既注意细节又不陷入繁琐的罕见才能。抓大与抓小有时是很难统一的,但对机关来说则必须统一起来。要想宏观,大事不能糊

12、涂;又要抓具体,小事不能马虎。协调工作无小事,小事办好了是小事,小事办不好就是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小事的效应决不是小事。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会议开得很顺利,就因为有个领导的文件送不到位,惹来很大的麻烦;一个材料写得很好,就因为出现几个错别字,好像一顿美餐吃了个苍蝇似的。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小节。越是领导关注不到的部位,越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做好拾遗补缺的工作。特别是对有些可能影响全局的小环节、小细节、小事情、小部位,要格外重视、格外严谨、格外细致,该亲自看的要到现场,该直接找到本人的不能通过二传手,一丝一毫都不能大意。二要主动不盲动。协调工作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动的,要真正把被动变为主

13、动,很重要的是注意把住不盲动这一关。如果因为盲动出了差错,回过头来再纠正,那才是真正的被动。 工作再忙,事情再急,机关人员都应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沉着应付,防止忙中出错;办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把内容、时限、质量要求这些基本要素弄清楚,然后再研究落实办法。有些办法在研究中感到没有把握,还应该请示一下领导;提出的方案要反复同有关部门商量,所用数据要反复核对。只有这样,所提意见才能在领导那里打得住。避免了盲动,主动也就在其中了。三要到位不越位。工作不到位是失职,越位则越规。尽管协调工作的具体程序在很多情况下没有明确规定,是否越位的界限有时也不好把握,但无论如何,不能做超越职权范围的事,不能违背工作程序,不能多头请示报告工作。从这些年的实际看,机关部门协调工作的程序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需要自下而上请示报告的,要严格按程序和分工,逐级请示报告;另一种是可以直接向领导请示汇报的,向领导报告前后,要及时与本部门的直接领导通通气;还有一种是特急特办的,而直接领导又不在位,又确实等不得,可以简化程序,边办理边报告,或办理后再向领导报告。我们不要把按程序办事看做是麻烦、负担,而要当做协调的一个必经阶段、确保协调工作准确性的重要措施,自觉按程序搞好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