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银行挤兑风险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62813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银行挤兑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控制银行挤兑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控制银行挤兑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控制银行挤兑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银行挤兑风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控制银行挤兑风险之外部手段分析王先福(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22)【摘要】 本文对比分析了防止和解决银行挤兑和系统风险问题使用的三种 外部手段:暂停兑现、最后贷款人及存款保险的利弊,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环境下, 存款保险制度比起其它两种手段有其优势,但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制度成本道德 风险和逆向选择。【关键词】银行挤兑;暂停兑现;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一、应对银行挤兑的主要手段 银行流动性不对称往往会因为随机事件或银行资产风险加大产生挤兑,在信息不对称的 情形下,进而产生挤兑的多米诺骨牌现象引发系统风险。鉴于银行挤兑可能产生的系统风险 以及引发的巨大社会经济成本损失,必须对挤兑进行有效的控

2、制。一般来讲,可以通过银行 内部风险控制及外部控制来达到目的。二、内、外部控制手段分析1、内部风险控制内部风险控制是一种事前预防。是指通过一定手段使得银行股东和经理自身 承担其风险投资冲动带来的潜在损失,从而使得银行注重其投资和贷款的安全 性,提高对债务人监督的积极性以改善风险资产组合的质量,消除基础性挤兑产 生的基础。手段常包括提高银行的自有资本充足率合并赋予银行一定的特许权价 值。因为自有资本的比例越高,银行的股东和经理自身必须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 银行的特许权价值指银行在其存续(保有银行的营业执照)期间内垄断利润的现 在价值之和,银行的特许权价值越大,银行风险行为的机会成本就越高。2、外

3、部控制手段分析 外部控制则被认为是一种事后及时处理以防止危机蔓延与事前预防的结合。 外部手段通常有三种:暂停兑现、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其中暂停兑现、 最后贷款人手段是事后(银行挤兑发生后)手段。存款保险制度被认为兼有事前 预防和事后处理危机的功用。(1)暂停兑现。可以设想在一个三时期(T=O,1, 2)总体消费确定的模型 中,暂停兑现是银行为应付时期 1 出现的过量流动性需求而暂时停止将存款兑换 成现金。如果将存款人的消费类型分为一类是希望在时期 1 提款消费,二类为希 望在时期 2 提款消费。假定时期 0 进行初始投资后,所有经济主体在时期 1 知道 自己属于何种类型。类型一的主体经历

4、了时期 1 的消费冲击后,意愿在该时期取 出所有存款进行消费;类型二的主体由于在时期 2 能够获得更高的支付,正常情 下(危机没有出现),他们意愿在时期 2 提款。现在假定出现挤兑,所有经济主 体试图在时期 1 提款,在类型一的主体取完款后,银行立即采取暂停兑现,会因 为银行毋需提前变现资产应付挤兑而保有对时期 2 的提现类型主体的清偿力。因 此类型二的主体不会恐慌,银行挤兑得到阻止。弗里德曼(1963)认为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联储由于阻止银行采取暂停兑现,使得当时的挤兑状况更加恶化。 但是有学者认为,在现实中,再放在一个较长的多个时期模型中,会由于有些经 济主体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类型

5、而出现挤兑错位,一个非类型一的主体可能会加 入到时期 1 的挤兑行列,从而会提高时期 2 的提现类型主体不能获得现金的可能 性。所以暂停兑现效率不高,即使银行在观察到过多的提款后能将提款支付进行 新的调整。挤兑仍会发生。Chari和Jagannathan(1988)则认为,如果存款人因 信息不完全而发生挤兑,那么暂停存款进行支付就能阻止这一挤兑,但暂停兑现 要以牺牲一些存款人流动性需要为代价,也就是说暂停兑现削弱了银行提供流动 性这一特有功能。(2)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机制是指一家银行或银行系统性出现流动性 缺口时,中央银行主动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防止系统性危机产生。 最后贷款人

6、不仅能够迅速重建存款人的信心,而且被认为能制造一种氛围来实现 “建设的模棱两可”信条,使公众无法确知中央银行会干预到什么程度,有助于 带来某些市场纪律。“建设的模棱两可”信条,事实上就是指中央银行担保大银行 的负债,而只有限地救助能够有清偿力中小银行。这会造成现实中的大银行大而 不倒现象和存款由小银行向大银行的转移。但是有关中央银行是否应充当境内外 资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在国际金融界迄今为止一直存在争论。反对者则 认为中央银行的救助很可能救助的是一家无清偿力的银行,在这种条件下,还可 能引发对整个银行系统的救助,这是一种无效救助。应当看到,在市场金融体制 下,中央银行作为金融调控和金融管

7、理的特殊金融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稳定金 融。当某一银行发生支付危机时,如果通过同业拆借市场等途径仍不能有效解决 时,中央银行出于维护整个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定的需要通常要对其提供票据贴现 或提供低息、无息贷款等方式,以协助其度过难关。这种作法往往造成商业银行 对中央银行过分依赖,不仅增加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压力,而且还增加 了中央银行维持币值稳定的成本,严重地还会引发由于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造成 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尤为严重的是将金融风险转嫁于中央银行,致使货币政策 的有效性受到极大影响。(3)存款保险。存款保险建立后,其产生的积极功能可以通过事前的预防作用和事 后的有效处理达到防止系统风险的

8、出现和蔓延。银行流动性不足,很可能是其涉足风险资产 过度,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尤为突出。金融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但一般存款人对此并不了 解。事实上大多数存款人在选择银行时只是以银行的声望和规模为依据,这难免可能是对真 实信息认知的偏差。小储户总是以大储户的行为为依据,结果是理性的存款人在观察到一定 数目的存款人在提取存款时,也会认为别人比自己掌握了坏消息而加入挤兑的行列。存款保 险制度的建立会弱化信息偏差和消除提款冲动。即使银行出现真实的清偿力问题,存款保险 能够及时对兑现人的存款进行清偿和为问题银行有序退出提供了保障,使得潜在的取款人消 除取款冲动,防止了挤兑的进一步在金融系统进一步蔓延。三、

9、外部控制手段的比较有学者认为,存款保险优于暂停兑现,不仅防止基础性挤兑,消除需要流动 性和获得不利信息存款人之间提款的随机性,而且防止任何纯恐慌性挤兑均衡发 生。Diamond和Dibvig(1983)认为,如果技术是有风险的情况,存款保险优于最 后贷款人。不过,存款保险制度运作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制度成本。其中之一 就是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造成令人难以接受的道德风险,它可能鼓励被管制的银 行过分冒险,因此存款保险制度仅能补充和支持,而不代替市场约束,但由于有 了存款保险,存款人不再因风险厌恶而过度限制银行对风险项目的投资,结果实 际部门的投资增加,因此社会净福利有增加的可能。【参考文献】1 陆前进开放经济下宏观金融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 刘卫红.美国存款险制度的变革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02).3 Chari V , Jagannathan R 。 Banking panics,information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s equilibriumJ.Journal of Finance,1988,43(3):749-761【作者简介】王先福(1972-),男,安徽肥西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