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灵魂——配合比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626959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的灵魂——配合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混凝土的灵魂——配合比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混凝土的灵魂——配合比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混凝土的灵魂——配合比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混凝土的灵魂——配合比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的灵魂——配合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的灵魂——配合比(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BlnEL1u四 e m第1章混凝土的灵魂配合比配合比是混凝土的灵魂。混凝土的性能、质量和耐久性的好坏都与配 合比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工程的设计强度明确以后,现场工程师首先要 考虑的是如何做好配合比。怎样才能做好配合比?做配合比时我们的理论 依据是什么?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对现代混凝土来说,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在理论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规范,都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解决?这些是当前困扰混凝土科技界最严重的技术 难题。二十年前,配合比的理论基础就是比表面积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 的规范,可以说混凝土科学技术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时, 依据理论和规范做具体的配合比工

2、作,基本上满足工程需要,也基本符合 工程实际。但现在,用二十年前的比表面积理论和规范来指导现代混凝土, 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工作,已经是错误很大,相差千里了。比如 说,二十年前,以比表面积法为理论基础制定的配合比规范认为,提高砂 率,强度就必然会相应降低,可对现代高性能混凝土来说,却不是这样; 加大水灰比,强度也必然会相应降低。对现代低水胶比混凝土来说,这个 说法也不一定对。以上种种原因,使现代混凝土的配合比工作,从理论到 规范,都出现了混乱和问题,以致现在工地上的配合比工作,主要靠工程 师们的经验进行,靠老一代传帮带。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建立配合比问题的 理论基础,使它能和现代混凝土的技术

3、进步相匹配、相适应,并在此基础 上建立新的符合工程实际的规范来。但现代混凝土的配合比工作,受太多 的因素影响。建立新理论,制定新规范,绝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也绝非个 人之力所能为。本章是本人根据个人经验,来讲解现代混凝土的配合比理 论问题和在做配合比时应注意的原则及事项。以抛砖引玉,向各位专家学 者请教。1.1 过去配合比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从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天然水泥以后,1824年,英国利兹的一个施工人 员约瑟夫阿斯普丁 Joseph Aspdin提出“波特兰”水泥的一个专利,大家 认为这是混凝土技术的开始。有了水泥,还要将石头、砂子和水与其混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混凝土,才能进行工作。这四个组分如何搭

4、配,它们各自 合理的比例是多少?这就是混凝土配合比问题的实质。近二百年来,关于配合比在理论上有三种方法,分述如下。1. 比表面积法此法是最早、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粗 细骨料都是一种零散体,只有用水泥,如同粘接剂一样把它们粘接起来, 才能形成人造石头一一混凝土。 那么粘接剂(水泥)的需要量,就与粗细骨料 提供表面积总量有关。粗细骨料提供的总的表面积越多,在达到一定的强 度要求的前提下,水泥的需要量就越大。相反,就会越少。在这种思路指 导下,粗骨料相对细骨料,在同等体积下,粗骨料提供的比表面积比细骨 料要小得多,所以,在做一个具体的配合比时,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

5、能地提高粗骨料用量,降低砂率,是比表面积法最重要的原则。最通 俗的理解是,比表面积法把水泥看成能粘结砂石的一种“浆糊”。那么砂 石提供的表面积越少,达到同样强度所需的水泥“浆糊”就越少。图1-1所示为混凝土内部粗细骨料示意图, 可见粗骨料越多,在达到一 定强度时水泥需要量就越少。粗骨料细骨料图1-1 混凝土内部粗细骨料示意图如果我们把图1-2中的粗骨料放大,取掉一个粗骨料用细骨料代替, 表 面积就会成倍增加。在达到同等强度的前提下,水泥的需要量就会加大。比表面积法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水泥用量,以达到 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特点是尽可能多地使用粗骨料,减少细骨料用量。总之,比表面积法

6、是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方法。在理论上有简单易懂 的特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有些问题没有搞清楚,还需要经验来补充。比 如说,我们在配合比中,根据工程需要,减少了1kg粗骨料,那么需要增加多少千克细骨料,由此而引起增加多少千克水泥呢?这个问题上百年来 一直靠经验。图1-2混凝土中由细骨料代替粗骨料引起的表面积变化示意图2005年,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退休的工程师傅沛兴,提出了骨料的 表面积和直径的关系:认为当骨料的直径减少一半时,其表面积就会增加 一倍。例如,当我们用直径为 2cm的骨料代替直径为4cm的骨料时,水泥 用量就会增加一倍。以下是傅沛兴工程师对正方体的计算。以边长为2m的正方体为例:体积V

7、i=2X2X2=8(m3)表面积3=6&X2=24(m2)将其切为8个小正方体时:总体积V2=8 X1 X1 X1=8(m3)总表面积S2=8 X6X1X1=48(m2)计算结果V? =V 1S2=2S1所以,正方体边长小一半,则体积相同,总表面积增加一倍。同时他对其他多边形和球形也进行了同样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 是对比表面积理论很好的补充,如果用于工程实际,还需要有人做进一步 的研究。2. 最大密度法此法的核心是,组成混凝土的石、砂以及水泥首先应有合理的级配,以求得混凝土有最大的密度和最低的空隙率。如果组成粗细骨料和水泥颗 粒的级配不合理,就会在混凝土内部造成很多空隙,这时候套用比表面积

8、 理论必然误差很大。所以,组成混凝土的各种颗粒,必须求得最佳级配和 最大密度,才能保证混凝土内部有最小的空隙率,如何保证有最大的密度 和最小的空隙率呢?主要根据富勒的连续级配理论,其方程式如公式(1)。P=100.d/D(1)式中:P 通过某筛孔的百分数,%D粗骨料最大直径, mm;d筛孔的孔径,mm。富勒级配曲线可用公式(1)表示,虽然瑞士学者鲍罗米和法国学者费瑞 特根据混凝土实际配置情况有所调整,但级配曲线没有根本性变化。为满足富混凝土的需要,意大利学者泰勃勒将富勒连续级配公式修改 为公式(2)形式。P=100 3dTD(2)公式(2)较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的砂石最优级配。只有

9、符合富勒曲线,由大小颗粒组成的材料才会有最大的单位容重和 最小的空隙率。我国许多行业的施工规范中,对混凝土砂石料级配的要求 都是以富勒曲线为基础,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做了适当修改后形成的。 目前我国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就是以最大密度法为理 论依据的。3. 魏矛斯断档级配法魏矛斯认为,在连续级配中,直径相邻的小颗粒会对大颗粒形成的骨 架带来不利影响。同样,我国清华大学廉惠珍教授等人的研究也认为:只 有当小颗粒的直径约为大颗粒的六分之一时,小颗粒才能完全只起到填充 大颗粒骨架形成的孔隙的作用,而不会对骨料的孔隙率起到负面的增加作 用。为了不会对孔隙率和混凝土的强度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必须

10、人为地对 混凝土中的大小颗粒进行断档级配。在这个思路的支配下,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一般都是单级配而不是二级 配。也就是说,粗骨料只用 24cm石子,人为去掉0.52cm的小石子,提高砂率,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前提下也能达到理想的空隙率最低而强度 较高的效果。以上三种有关配合比的理论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任何配合比的依据。比表面积法以如何减少骨料的总表面积为核心,最大密度法和断档级 配法以如何增大骨料的单位容重和最小空隙率为核心。二者表面上看起来 似乎有矛盾之处,但仔细分析后就不难发现,最大密度法和断档级配法都 是对比表面积法的补充。比表面积法是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方法。我国的普通混凝 土配合比设

11、计规程到目前为止都是以它为理论依据的。国外的情况也基本 一样。最大密度法近二十多年来在我国公路、民航使用较普遍一些。在一 个单位,老一代工程师用比表面积法多一些,而中青年一代使用最大密度 法多一些。在同一个工地,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做同一强度的配比,两种方 法在粗细骨料的用量上大不相同。表1-1是2003年在广州白云新机场、2005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机场、2008年在天津机场对机场跑道设计抗折强 度为5MPa的干硬性混凝土,老一代工程师和中青年工程师所做的配比。表1-1 广州、天津、呼和浩特机场干硬性混凝土不同配合比对比表编号水泥/kg水/kg大石(24cm)/kg小石(0.52cm)/kg大小石

12、比例砂/kg砂率/%强度/MPa备注132013370570555635326.08广州机场2320133108036073617286.12广州机场331513284656464672325.97呼和浩特机场431513298742373588285.86呼和浩特机场532013286256864675325.81天津机场632013299442673548265.76天津机场注:强度值为28天3组平均抗折强度。从上面几个不同的配比可以看出,每个机场的第一个配比是按最大密 度法做出来的,大小石比例是 5 : 5或6 : 4,砂率是32%;第二个是按比 表面积法原理做出来的,大小石的比例是7

13、: 3,砂率是28%甚至26%。二者的28天强度基本一致,没有高低之分,要作者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点评,根据自己的经验,比表面积法在低标号(C30以下)和大水灰比混凝土中 适应性较好,而最大密度法在高标号(C40以上)和较低水灰比(水灰比为0.45 以下)适应性较好。1.2 旧的配合比理论和现代混凝土的不适应性配合比是混凝土的灵魂。混凝土的性能、质量和耐久性的好坏都与配 合比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工程的设计强度明确以后,现场工程师首先要 考虑的是如何做好配合比。怎样才能做好配合比?做配合比时我们的理论 依据是什么?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对现代混凝土来说,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在理论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14、规范,都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 怎么产生的?如何解决?这些是当前困扰混凝土科技界最严重的理论 难题。为什么说旧的配合比理论指导不了现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原 因就是旧的配合比理论是以比表面积法为依据的。而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 的不断发展,在具体的配合比工作中,用旧的比表面积法指导配合比工作,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误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旧的配合比理论认为,砂率对强度有直接影响,砂率越高,强度越低在现代混凝土中,砂率的大小对强度已经没有明显影响。如表1-1中,作者在不同的机场做的对比试验,砂率从26%、28%到32%,对飞机跑道的干硬性混凝土强度都没有明显影响。在这一问题上,许多专

15、家学者也得 出过和作者相同的结论,吴中伟院士和廉惠珍教授合著的高性能混凝土 一书就认为水灰比为 0.530.55时,砂率在34%46%之间变化对强度无 明显影响;何锦云教授认为砂率对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并不大,尤 其是在较大水灰比时(何锦云等.砂率对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影响的试验研 究.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报,2002, 4)。2. 旧的混凝土理论中,水灰比和强度是最重要的关系式旧的混凝土理论中,水灰比和强度是最重要的关系式,即水灰比越大, 强度就越低。1930年,瑞士学者鲍罗米就根据以上的观点总结出了经典的混凝土强度公式f28 =Af28 C/W-B (式中,f28为混凝土的28天强度,C/W 为水灰比,A和B为与骨料强度有关的经验常数)。在现代混凝土中,特别 是对C40以上混凝土,这些理论和实际的实验数据找不到相关性。表1-2是作者近些年在几个机场做的部分干硬性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从0.38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