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奥尔夫简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624363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卡尔奥尔夫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卡尔奥尔夫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卡尔奥尔夫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卡尔奥尔夫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卡尔奥尔夫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卡尔奥尔夫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尔奥尔夫简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卡尔 奥尔夫简介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 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 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 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 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一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

2、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 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 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 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 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 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 教材的源泉。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 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

3、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质,使外行很容易学 会。接着,又陆续出版了许多其他的小册子,为奥尔夫乐器的练习编配了大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奥 尔夫的学生一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一古丽特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军特学校”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演出和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演出受到许多教 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有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o 1932年,一部意味音乐教育革命的作品一奥 尔夫教材为儿童的音乐,由儿童自己动手的音乐民歌已准备出版,但是由于政治和历史的 原因,这个出版计划搁浅了。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1937年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 手抄本

4、创作的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实现了他的突破,四十二岁的他此前已有许多探索性的作品 问世,但他称这种突破为他的全集”的开端。从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米 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奥尔夫从 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 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 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 念。1948年到1949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

5、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 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 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他在专 业作曲上所采用的技法与他在音乐教育上一样,都是突出节奏性因素,以某种固定音型不断反复作音 乐发展动力,在旋律中较少使用半音音阶和变化音,和声让位到更次要的位置,总之无论旋律、伴奏 都以古朴、简洁为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舞台布景、演员服装的象征性都是体现他原本性的“完整艺术” 的理念。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仓M乍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 他

6、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1950年一196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 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 “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 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 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

7、践奥 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匕0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 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 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 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 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

8、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七十年代末,百废待兴的中国文化教育,在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导下,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 现代化的新历程。七十年代末受德国具有最高权威性的洪堡奖金资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 考察,他给当时已年高84岁谢客住在慕尼黑一个庄园家中生活的奥尔夫先生打去了求见电话,对遥远 东方的中国文化怀有钟情的奥尔夫先生欣然同意这位不速之客地拜访,他们一见如故,奥尔夫先生将 一套“

9、学校音乐教育”五卷本赠送给廖。1980年廖先生回国,作为中国著名的西方音乐史专家,他把自 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介绍这个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体工作中去,他把已被五十多个国家翻译和使用的 这套教材翻译成中文,还亲自动手编写教材,并先后到西安、云南、成都、南京讲学,特别在上海举 办子一期半年的师资培训班,为我国介绍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他们中的吴国 本、张福元、朱崇慧、郁文武、陈蓓蕾、孙幼丽、秦德祥等都在这个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甚至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由廖先生亲自联系安排,1985年西柏林奥尔夫小学音乐教师联邦德国十字勋章获得者施奈德夫人来华 在广州(4月)、南京(5月)、上

10、海市(6-7月)办班讲学,前后历时三个多月,学员一千余人,施奈 德夫人还带来了三套奥尔夫乐器厂家赠送的奥尔夫乐器。1986年5月19日至6月14日施奈德夫人再度来 华讲学,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有八百余名学员参加学习。自此,广大学员大开子眼界,对奥尔夫的 教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回到各地举办报告会、培训班介绍奥尔夫教学法,许多地方还自发组 织了奥尔夫教学法实验小组,继续共同学习,相互交流。此后两年中,奥尔夫学院派出三位教师沃尔 夫冈哈特曼、曼努艾拉、彼得库巴斯来京讲学。1989年4月由李妲娜带队的中国音乐教育考察团一 行八人赴德国、奥地利考察,1989年6月2日经中国音协批准成立奥尔夫学会,

11、自此开始了学会成立 筹备工作。1991年6月在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音乐报-“音乐周报”上出版了奥尔夫教学法介绍专版。1991年8月9日-19日,第二期奥尔夫教学法师资培训班在京举行。曼努艾拉、库巴斯特邀再次前来讲 学,学员550余人。台湾省教师陈惠龄女士应邀讲学,在这次培训班上李妲娜(中国音乐协会)李燕 诒(北京)、许卓娅(南京)、郑莉(北京)、易悦(沈阳)、陈淑宜(天津)做了公开教学观摩课。在 第二期培训班期间,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学会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成员有李妲娜、曹理、赵佳梓、 郁文武、许卓娅、吴国本、李燕诒、朱崇慧。并发展首批会员410人。1993年8月16 日 -21日在河南开封举办的

12、奥尔夫教学法师资培训班期间召开了第二届奥尔夫学会年 会,宣布了由通讯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名单,理事长:李妲娜;副理事长:李燕诒、许卓娅、朱崇慧、 吴国本、郁文武、同时发展第二批会员91人。1993年9月-94年7月在北京由中国音协音教委组织奥尔夫教学法幼儿师资培训班活动(为期一年)学 员80人,发展会员34人。在这些年里理事会成员及广大会员通过多种形式广泛介绍宣传奥尔夫教学法, 经常到各地方、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师资培训班介绍奥尔夫教学法,并编写了许多新课例。在各级各类 学校实验奥尔夫教学法,许多师范院校在教学法课中均专门介绍奥尔夫教学法,近年来出版的许多音 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专著中都有关于奥尔夫教

13、学法的专门篇章介绍(专著、著作)。近年来,特别是学前教育领域在学习、探索奥尔夫教学法的实验中有较大的发展,并通过大纲、教材、 教学计划贯穿到实际教学之中,在各种培训班中,也没有忘掉农村音乐教学这块阵地,特别在辽宁锦 州地区,曾专门组织农村音乐教师培训班学习奥尔夫教学法,广东汕头普宁县莲坛中心学校在华侨资 助下也购置了奥尔夫乐器,等等。当然,从全国来讲这只是星星之火。纯节奏乐合奏,在西方,可能因为他们传统的宗教音乐以至旋律和声发展,令他们感到不像他们的母 语文化,可对于中国的孩子们,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为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提供 了最丰富的源泉,孩子们在应用时,就像天生就会了似的。

14、听乐起舞,在文明高度发展的西方国家, 可能是“历史”了,难怪德国的音乐教育同行在看了中国小学生的舞蹈后惊叹,中国的孩子们好象天生 就会跳舞似的,体能谐调又优美,感觉及佳,而他们的孩子好象反而是笨手笨脚的了。这些仅是奥尔 夫的教学原理为什么那么快被中国同行吸收、接受的内因。中国的同行们在奥尔夫教育原理中,找到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内容和适应未来发展的新观念,以及简便 易操作,又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方法,它既能在沿海先发展起来的开放城市应用,又能在经济文化教 育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因此,经过几十年的坎坎坷坷,奥尔夫教学法终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起来了,为了中国的孩子们,也为了中国的音乐,我们愿

15、意将奥尔夫教学法原理与方法的研 究与推广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作出我们新的贡献,也为世界音乐教育作出中国人 的贡献。3D.奥尔夫(OrfSchulwerk)在中国李妲娜女士在2000年国际奥尔夫高峰会上的发言1980年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教授与奥尔夫先生历史性的会见。廖教授回到中国后首次向中国音乐教育 界介绍了Orff-Schulwerk,为正在改革之中的中国同行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廖教授除写文章 外,亲自到各地讲学、举办培训班、翻译及创编教材,还联系了德国、奥地利教师耒中国教授Orff-Schulwerk。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奥尔夫热”。中国音协Orff-Schulwerk学

16、会也在这热潮中 应运而生。1990年筹备委员会成立,1993年正式成立。二十年耒在一批执着的热心者的不断努力下, 已走过最初的朦胧,目标更清晰、步伐更扎实。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Orff-Schulwerk)专业委员会系中国最高音乐学术团体中国音乐家协会下属国 家二级社团组织。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有关奥尔夫音乐教育(Orff-Schulwerk)的机构。现有会员595人, 分布在26个省(市)。设常务理事会(10名),理事会(36名),会长(1名)、副会长(6名)。成员包括音乐、舞 蹈家,高等师范及中、小学教师,幼儿教育家,音乐教育研究、进修机构教师、研究人员等。该组织 自成立以来将介绍、研究、推广奥尔夫音乐教育(Orff-Schulwerk)为己任。十余年中组织六次全国培训 活动,特聘奥尔夫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