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623636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情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情况调查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情况调查报告1、思想观念不断进步。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 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 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 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促使农村文化大院、农家 书屋等村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 泛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及市直各部门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 乡活动的开展,使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 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2、活动形式日趋多样。以金秋农民汇演为主题而衍生出来的 一系列特色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各民间文艺团体创作编排的 舞蹈、戏曲、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

2、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人 心,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子等系列创建活动 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3、阵地建设更臻完善。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 设,建设完善了 9个乡镇站,90%的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强生农家 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丰富了广大人 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4、地方文化颇具特色。*市独特的黄金文化、红色文化、丰 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乡依托民俗文化 建设了民俗美食村,吸引了众多游客;*街道*新村将优秀传统文 化送入寻常百姓家,丰富着群众文化生活;*乡*村用创业吸引村 民的兴奋点,引领农民致富增收;*镇*村打造

3、*第一村;*村 在继续搞好文化信息共享的同时,开展了篮球、排球、乒乓球比 赛;*乡*村依托民间绘画之乡使农民画漂洋过海为农民创收5、文明卫生意识渐浓。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带来外部环境的 极大改善,近十多年农民建房多数是砖混结构,公路沿线结构房 屋比例约点 90%左右,即使在最偏远的村,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 很大变化,农民改水、改厕、改厩成效也比较明显,农村脏、乱、 差的形象得到扭转,涌现了不少靓丽新村。如 *村,街路规整 院墙统一;*镇*村、*村,统一院墙,统一柴草垛,统一改水、 改厕,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靓点。农民的着装、饮食、习惯逐 步向城市化发展,特别是青壮年农民,文明卫生意识与城市居民

4、意识越发接近。二、存在问题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市经济社会的发 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 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 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 成了两张皮。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意识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 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 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

5、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 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 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文化设施,也 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部分 边远乡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 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3、队伍不力,主体缺乏。部分乡镇宣传委员不固定,处在一 个经常换、经常走的状态,使文华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 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 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奶奶农户担负的主 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与看看电视、打

6、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 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4、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 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 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 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 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 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三、对策建议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 有力的措施,才能扎扎实实

7、地把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1、深化认识,做到二个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 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二个 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 手软的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 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 算,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 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 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正常开 展。2、提高素质,狠抓三个教育。围绕科学文化素质

8、和思想道德 素质这个核心,大力开展三个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意识思想教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 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形 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 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 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 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 信及邪教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 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 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三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 结友

9、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市 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 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争 创省级文明城。3、优化载体,开展二项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贵在不断创 新。创新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 支撑。一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构建和谐*为目标, 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和十 大孝星、十佳公婆、十佳媳妇、十佳丈夫、*好少年评选表彰活 动,大力弘扬以德报怨、促进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开展和 谐新村、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按照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 人饮工程进村

10、、安全饮水入户,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 美化家园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特色产业进村、 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卫进村、文明新风入户,民主法治进村、 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和五星文明村的要 求,深入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4、建好阵地,把握三个关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贵在不断创 新,创新重在持之以恒。好的创意,好的创新举措,只有坚持下来,才能产生实效,才能真正发扬光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人员配备。乡镇党委政府要安排 得力人员分管宣传思想工作。选配合适人员担任宣传委员和文化 站长。面向群众挖掘人才,积极扶植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

11、二是 挖掘民俗文化。积极传承黄金文化、红色文化,不断丰富广大人 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加大农村文化设施 建设力度,在巩固和完善已建乡镇文化站的基础上,加大已规划 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力度,抓好三馆建设项目及文化产业园区的开 发工作,形成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 络,配套科普书籍、健身器材设施,让群众忙时有用处、闲时有 去处。农村情况调查报告(2)2015 年*月*日,*县委选派我院一名干警作为第一书记进 驻到*镇*村,我院作为该村的后援单位,驻村以来,带着县委 的重托,我们利用开展精准识别贫困户调查的机会,进屯入户、 调查摸底,找问题、查根源、想办法、寻路子,

12、扎实开展各项工 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村概况*村距*镇政府所在地47 公里,离*县城近 80公里。别看这 不到百公里路程,驱车超过两个半小时。而从村委会到各村民小 组,大部分仅是泥路,还有一个屯只通人行路,条件极其艰苦。 *村作为贫困村,全村辖 12 个村民小组,共 399 户1916 人。村委 驻地*屯,村两委干部 4 人,另有 12 个小组长,全村辖 5 个屯级 党支部,共有党员 42 名。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以杉木、板栗、油茶 种植等为主。*村作为 *镇最偏远的村之一,靠山吃山,河对岸便是 *省 这里很多村民与外省通婚,相互隔河相望。全村面积不大,总面 积 3349.56 公顷,其中耕地

13、面积 235 公顷 ( 水田面积 45 公顷,旱地 面积190 公顷),各村民小组大多数可以相互远望所在地,一条蜿 蜒道路正在修建,连通各村屯。二、*村现状1、村子与人员空心。走进村里看到村口的几个小卖店、学校 门口人气还较多,但越往各村民小组中走人就慢慢地少了起来, 有房没人的现象也存在。据统计,*村 12 个村民小组中青壮年外 出务工占全村人数的 40%以上。以*屯、*屯为代表,青年外出务 工人员占到整屯人数的 60%以上。在个别屯,行走在路上除了狗发 出对陌生人的叫声外,白天与晚上一样宁静。2、道路普遍很差。目前,通往*村委所在地的道路是屯级路 路面凹凸不平还伴有深坑,路况非常差。而由村

14、部通往各村民小 组的道路几乎都是机耕路和泥路,晴天四轮的车子勉强可以通行, 下雨天连两轮摩托车都难以通行。3、田地与山林有丢荒现象。在下村的路途中,一眼望去一排 排梯田映入眼帘,从山腰延伸到山脚。但走进田里虽有庄稼但周 边杂草丛生,已看不到田梗、道路和沟渠;甚至有些耕田已经有丢 荒现象,明显看出多年不耕种的痕迹。经走访群众,了解到丢荒 田地的主人,很多都是过年回来而已,更别说是种田。4、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据当地群主反映,目前村民已从过 去的体力劳累中释放出来了,以往那种双抢的局面很难存在了。 现在一部分村民一年只种一次水稻,一部分群众拿田来种植玉米 或者红薯。种植时段各自具体时间自己安排,劳

15、作基本由小型机 械替代,如小型打田机和收割机。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方 便出行,不时还会发现一辆小轿车或者大型卡车村民的生产生活 方式完全变了。村里部分搞过新农村建设的屯建有道路硬化、自 来水,居住环境也明显改善了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空巢老人和妇女坚守农村艰难。全村 50 岁以上老人和留 守妇女约占全村总人数的 34%。在家的老人和妇女身上有三个任务 一是守护家;二是照顾小孩;三是农田耕种和日常管理的主力军。 他们身上担子重,责任大,为自己及下一代艰难的坚守乡村。他 们当中大部分靠简单的务农来养活自己,有的还要帮助抚养子女 的子女,一旦身体不行做不动,那剩下的日子也就不多了。很多 家庭反

16、映都是成年男方外出务工(部分是成年男女外出),一年到 头回来一两次。而一些没有成家的青年外出务工,没找到钱,回 来过年还要啃老。留守家庭的老人和妇女平日里相依为命,做简 单的农务,照顾上学的小孩,不是农忙时节便到家周边做点事情 填补家用。还有一些问题是老年人的身体大小毛病多,但他们一 般是简单化处理,痛就拿点止痛药应付,有些因为高昂医药费甚 至放弃医疗。其中的艰辛和苦衷,只有他们才能感知。2、留守儿童教育兼管缺失。*村里有一所小学(含幼儿园), 全校近280 名学生,教室7名,绝大部分是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 母的关爱以及正确的引导方式,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 学习上无人问津,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的性格就显得格外孤 僻,不爱学习。有教师反映,*村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 上很多家庭生育 2 个小孩以上,所以尽管是乡村小学,学生人数 在整个镇来说算是前列的。走访中,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