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悯农二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62299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绅《悯农二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绅《悯农二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绅《悯农二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绅《悯农二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绅《悯农二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绅《悯农二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绅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字公垂。他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且是写新乐府诗的 最早实践者。元稹曾说过:“予友李公垂, 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 予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 已。”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写了五十 首,并改名新乐府。可见李绅创作的新 题乐府对他们的影响。所谓“不虚为文”, 不也就含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的意思吗?可惜的是李绅写的新乐 府二十首今已不传,不过,他早年所写的 悯农二首,亦足以体现“不虚为文”的 精神。诗的

2、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 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 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 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 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 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 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 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 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 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 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 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 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 去思索

3、: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 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 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 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 惊人作品,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 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 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 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 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 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 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 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 勤劳动

4、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 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但是,现 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 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 “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 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的 罪恶和那 “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 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 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 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 懑和真挚的同情。李绅当然不懂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 的道理,但是,我们从几十年之后唐末农民 起义的“天补平均”的口号中,便不难看出 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

5、主要矛盾的。悯农二首不是通过对个别的人物、 事件的描写体现它的主题,而是把整个的农 民生活、命运,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作为 抒写的对象。这对于两首小诗来说,是很容 易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诗篇却没有 给人这种感觉,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比较典 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 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矛盾,说出了人们想要 说的话。所以,它亲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诗人还用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 衬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因此它虽然 是那么通俗明白,却无单调浅薄之弊,能使 人常读常新。在声韵方面诗人也很讲究,他 采用不拘平仄的古绝形式,这一方面便于自 由地抒写;另一方面也使诗具有一种和内容 相称的简朴厚重的风格。两首诗都选用短促 的仄声韵,读来给人一种急切悲愤而又郁结 难伸的感觉,更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