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62275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1)第一单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答案B解析“与商贵族共掌天下”明显不对,排除A项;周公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直到秦朝才建立起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排除C、D两项;在异姓诸侯国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对异姓诸侯国拉拢并控制,故选B项。2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广建封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

2、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D解析“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实质也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削弱功臣、排斥异姓诸侯显然与分封制的内容不符,因为当时受封的诸侯不仅有同姓的王族,还有异姓的功臣和先代的贵族。3安徽项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A祠堂文化大为盛行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C宗法制影响深远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答案B解析“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这体现了材料的中心是强调家规,故选B项;仅凭一个例子不能说明祠堂文化大为盛行,排除A项;C、D两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3、。4洪范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臣服于商王朝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 BC D答案A解析由“武王既胜殷,邦诸侯”可判断是西周时期,所以错误;符合西周时期诸侯的情况,故选A项。5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得出的信息有()皇权至高无上丞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太尉掌管军事A BC D答案C解析秦朝设太尉掌管军事,但是只是虚职,军权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6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

4、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员,他们负责地方行政,不能定期朝觐皇帝,也没有世袭权,更不能监督监察百官(负责监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信息:“朕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反映了皇帝制度与世袭制这两大制度。8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

5、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时已有,到秦朝时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应该理解为周朝的分封制就已经开始了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9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这一职务是()A御史大夫 B刺史C门下省给事中 D通判答案B解析由材料“十三个行政监察区”可联系汉武帝为加强专制集权而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设置刺史监督地方。所以选B项。10一位历史

6、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这一评说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中外朝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答案C解析“皇权下的民主”体现的是专制下的民主色彩,“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体现的是这一制度有分权思想,进而可联系到隋唐三省六部制,B、D两项旨在加强皇帝集权。11中国古代通过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宋设通判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参知政事A BC D答案C解析通判是地方官员,行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错误。故选C项。12某次大型公务员考试,考查大家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下列属于汉朝主要选官制度的是()A察举制 B世袭制C科举

7、制 D九品中正制答案A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13“在隋代,特别在唐代,随着帝国的再统一贵族力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促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选官制度,排除C项;据时间限制隋或者是唐,排除实行于汉代的B项;由材料“贵族力量逐渐衰弱被职业官僚所代替”强调的是世袭制的松动,排除A项;故选D项。14“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答案C解析提取关

8、键信息: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结合所学可知C项符合题意。15“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在明英宗时期内阁与六部等机构并重,内阁设立于明,A、B、D各项分别出现于秦、隋唐、清朝,所以选C项。16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 B汉朝C唐朝 D明朝答案D解析材料中提到“内阁大臣”,诏书直接送达工部、户部,据此

9、可判断是明朝废除丞相后的情况。17“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该言论表明此人()A强调秦朝建立起君主专制B否定了中央集权制度C强调了相权对君权的危害D以废丞相来强化君权答案C解析由“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可知,材料强调了相权对君权的危害性。18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处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提高了行政效率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

10、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A BC D答案C解析从中央机构来看确实是越来越完善,但发展到顶峰的专制制度对社会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故排除。19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明代文渊阁清军机房内景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最初是临时机构始终由高官任职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A BC D答案C解析明代的文渊阁是内阁所在,清军机房是军机处所在,根据所学史实,不符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含的选项。20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C D答

11、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二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故都是正确的。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2分,第23题22分,共5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材料二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由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华民族就产生了姓氏文化,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姓氏文化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延续数千年来都没有间断。近年一些地方宗族活动又兴,新建祠堂不少(如图二)。图二材料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礼记丧服四制(1)图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4

12、分)(2)结合材料二(图二),分析宗祠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是否具有历史价值?为什么?(4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涵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宗法制的影响?(4分)答案(1)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父系血缘维系的政治等级制度。(2)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关系等。有。宗祠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的来源,利于研究建筑、社会生活等。(3)涵义:把天、地、国、家连为一体,息息相关。积极意义:利用血缘等关系巩固和发展了王权。(4)一方面,在古代社会保证了各级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巩固统治;另

13、一方面,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解析第(1)问,图一体现的是主干和枝叶的关系,由此判断是宗法制,然后从血缘关系角度回答特点。第(2)问,作用主要从人际关系等方面回答;历史价值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组织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要从神权色彩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直接回答宗法制的积极作用。第(4)问,要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

14、、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4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