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622229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解析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 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 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 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 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染色体容易被

2、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看色。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彳咅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解析】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

3、,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硏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硏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答案】B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4、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硏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硏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

5、进学习记忆,B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3.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岀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菌种菌落直径:C(mm)透明圈直径:H(mm)H/C细菌I5.111.22.2透明圈细菌口8.113.01.6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B.

6、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C. 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D. 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答案】C该选择培养基上的唯一碳源是淀粉,只有能利用淀粉的微生物才能存活,微生物分解淀粉后,会产生透明圈。【解析】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釋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H/C越大,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o4. 甲、乙是

7、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硏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翊各二者杂交后得到Fi,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B. 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C. 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i花粉再生植株D. 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答案】D由题意可知,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的培养过程为:把含抗甲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获得抗甲植株,同时把含抗乙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获得抗乙ffitt,通过杂交获得Fi(二倍体植株),取Fi的花

8、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获得纯合的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二倍体X【解析】要获得转基因的抗甲或抗乙植株,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再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A正确;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抗病接种实验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B正确;对Fi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时,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其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时利于芽的分化,C正确;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5. 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

9、地原有水生植物浄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浮水植物a22.301.70浮水植物b8.510.72沉水植物c14.612.22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彳氐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A. 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 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 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 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答案】C由图可知,植物a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P的吸收量

10、最大,a、b、c均为生产者。【解析】三种浮游植物中,a对N的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和食物链的数目,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C。6.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圉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磁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怡亢体。(3)HA

11、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勰是O(4)硏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选择并排序)等。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增殖量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图中实

12、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特异性结合。 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硏制的思路(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o【答案】.活细胞(2).吸附.记忆细胞和浆(4).根据预测岀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5).ace(6).D63(7).流感病毒(8).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HA抗体夬t其进行结构分析禾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9).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多喝水,多休息

13、(答案合理即可)本题渗透了生命观念的考查,以流感病毒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釋,分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解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病毒增殖过程:吸附: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注入:病毒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复制合成: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病毒蛋白质,同时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组装:病毒复制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到一起,在

14、宿主细胞中形成许许多多的子病毒。释放: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被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解体,子病毒被释放岀来。(2)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即抗原,由于HA、NA的氨基酸序列变异频率非常高,因此每年要根据预测出的甲型流感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进行注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4)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抗原对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毒必须侵入细胞才能增殖,因此要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

15、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该培养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与流感病毒结合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来对抗流感病毒。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殖量,即可得到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由图可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抗体。选用对照抗体的一组为对照组,所选用的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NA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制备疫苗,其实验思路为: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H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5)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圉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因此流感患者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等。7.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T弋会岀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耆提高油菜籽的产量。(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