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设计》word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620898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换热器设计》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换热器设计》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换热器设计》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换热器设计》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换热器设计》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换热器设计》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设计》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换热器设计一、设计的目的和要求n 意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具有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综合应用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知识,完成以某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n 1.巩固和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n 2.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n 3.掌握化工设备的工艺设计程序、方法和有关的设计原则。包括查阅技术资料、正确选择工艺参数、搜集有关公式和使用图表手册的能力,以及正确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n 4.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用工程观念来考虑设计内容。使理论正确、技术可行、操作安全、经济合理。n 5.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及技术规范。n 6.具

2、有用简洁的文字和正确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与设计成果的能力。二 设计说明书三 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换热器的类型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

3、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各种影响。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

4、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洗涤塔、文氏管及喷射冷凝器等。蓄热式换热器又称回流式换热器或蓄热器。此类换热器是借助于热容量较大的固体蓄热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当蓄热体与热流体接触时,从热流体处接受热量,蓄热体温度升高后,再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传给冷流体,蓄热体温度

5、下降,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此类换热器结构简单,可耐高温,常用于高温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却。其缺点是设备的体积庞大,且不能完全避免两种流体的混合。工业上最常见的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根据结构特点,间壁式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换热器和紧凑式换热器。紧凑式换热器主要包括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了广泛使用的列管式换热器以及夹套式、套管式、蛇管式等类型的换热器。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许多工业部门被大量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牢固,能承受高温高压,换热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艺成熟,选材范围广泛,适应性强及处理能力大等。这使得它在各种换热设备的竞相发展中得以

6、继续存在下来。使用最为广泛的列管式换热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则安装在壳体内。因此,这种换热器也称为管壳式换热器。常见的列管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U形管式等几种类型。换热器分为3种,分别是板式换热器、暖气片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换热器是有体积的,内部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水。片数越多体积越大的,其内部储存的水自然也就更多,如果片数达到了100片,就可以储存四分之一桶水。这些储存的水在内部和暖气水长时间换热,温度会非常接近暖气水温。三、课程设计任务(一)设计一台浮头式换热器1、生产能力16000kg/h2、由110冷却到603、冷却水进口温度294、冷

7、却水出口温度39某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1.6104kg/h,压力为6.9Mpa。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温度为39,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二)设计项目1、确定冷却器的类型、结构、型式;根据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以下根据本次的设计要求,有几种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如图1-1所示。固定管办事换热器的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管子则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结余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

8、,排管最多,比较紧凑;由于这种结构式壳测清洗困难,所以壳程宜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当管束和壳体之间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用使用管子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介质的泄漏。2.U型管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结构特点是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为U型,管子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其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型环热管由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U型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有一块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其缺点是管内清洗困难;哟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最内程管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程管子坏了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此外

9、,其造价比管定管板式高10%左右。3. 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如下图1-3所示。其结构特点是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外科固定连接,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该端称为浮头。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党环热管与壳体间有温差存在,壳体或环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搐,便与管内管间的清洗。其缺点是结构较复杂,用材量大,造价高;浮头盖与浮动管板间若密封不严,易发生泄漏,造成两种介质的混合。4.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1-4所示。其特点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产生因壳壁与管壁温差而引起的温差应力。填料函式换热器的优点

10、是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制造方便,耗材少,造价也比浮头式的低;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出,管内管间均能进行清洗,维修方便。其缺点是填料函乃严不高,壳程介质可能通过填料函外楼,对于易燃、易爆、有度和贵重的介质不适用。安装方式的选择n 安装方式有立式、卧式两种。n 安置方式应根据厂房条件、工艺要求、传热效果、检修清洗方便等多方面考虑确定。立式安装特点:占地面积小,不用支承板,结构简单,清洗方便。但用于冷凝时传热效果较差。卧式安装特点:重心稳,维修方便,用于冷凝时传热效果较好。但占地面积大,换热器内须装支承板。四、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 出口温度60;冷

11、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管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五、计算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特性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85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经查得混合气体在85下有关物性数据: 密度1=90kg/m3,定压比热容C

12、p1=3.297kJ/(kg*);热导率1=0.0279W/(m*);粘度1=1.510-5pa*s。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994.3/m3 定压比热容 =4.174kJ/(kg*K) 热导率 =0.624w/(m*K) 粘度=0.74210-3Pa*s 六、估算传热面积1、确定冷却水的用量由热量衡算:=+式中=(35%)=()=冷却水的用量:=(-)/() =160003.297(110-60)(1-0.04)/4.174(39-29) =60663.5kg/h2、计算热负荷Qn 由于热流体走壳程,热损失不经过传热面积,所以n Q= n 因为冷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无相变化,则热负

13、荷 Q=()=703.36kw3.计算流体平均温度差tm本设计两流体采用折流(多管程)热流体 T T1 T2冷流体 t t1 t2 =(110-39)-(60-29)/ =48.3平均温差校正系数:R=(110-60)/(39-29)=5P=(39-29)/(110-29)=0.124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 =0.9648.3=46.4K由于平均传热温差 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4.假定一个传热系数K (参化原) n 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传热过程的操作条件和所用换热器的类型等,现操作条件(d,L,u 等)尚未确定,无法计算,可根据经验值初选

14、。n 根据经验选取,K=290 w/(初估需要的传热面积A=Q/(KX )=703.3610/29046.4=52.27n 考虑(15%25%)安全系数,则设计初估实际 需要的面积:=(1.151.25)A =1.2 52.27=62.73七、工艺结构尺寸1.选择管径、管长,确定换热管数目n 我国列管式换热器标准中常用的钢管规格(外壁壁厚)有:192;252.5;382.5等。n 常用管长有:1.5;2;3; (4) ;6m。考虑到折流挡板数目不宜太多及换热器体积大小适中,取单根管长l=3 m 2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252.5 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1.2m/s。3管程数和传热管数可依据传

15、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n= =460663.5/(3600994.3)/(3.140.021.2)=45根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L=/(3.14dn) =62.73/(3.140.02545)=17.76 m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3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L/l =17.76/3=6 传热管总根数N=456=270根n 对于管式换热器,其传热面积可由管子的直径、长度和管数的多少而定。即=3.14450.02517.76=62.73式中:-以管的外表面积计算的传热面积,m2; -管子的外径,m; L-管子的长度,m; n-管子的根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