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61656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专项班级:_ 姓名:_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飘香的生命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

2、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段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

3、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嗅() 沁()人心脾 凋()零 静谧()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_3根据短文补充成语。()醒悟 激荡()默默() ()之门4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_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_二、 阅读理解。向生命鞠躬早就想带儿子爬

4、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迅速扑过去用双手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张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

5、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

6、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是用何种方法逃跑的。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

7、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1对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敬畏。B表达对孱弱而顽强的生命的敬佩之意。C表达对儿子的愧疚。D表达对自己伤害生命的行为的愧疚、自责。2短文第自然段“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第自然段“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两次提到“流血”,下列对其

8、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A两次流血程度不同,说明蚂蚱受到了重创。B突出了蚂蚱为重获自由不懈努力的精神。C体现了蚂蚱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D说明蚂蚱的壮举在人世间不可能发生。3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将“我”对蚂蚱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补充完整。(_)难以想象(_)(_)鞠躬4第自然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_6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蚂蚱的行为中得到什么启示。_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穷人选段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

9、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1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部。“忐忑不安”中“安”的意思有: A安全;B安装;C安定。在文中应取(_)。2缩句。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_3这段话主要讲了

10、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4桑娜在两次敲门中,心情的变化:(_)(_)。5选文中第2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话没说完。B人物在思索表示矛盾不安的心情。C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6文中说“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她还会怎样想?请描写桑娜忐忑不安地心理活动。_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

11、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日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

12、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1短文中(_)一词概括了紫藤萝的特点。2写盛开的藤萝,观察顺序由_及_,所写景物由_到_,写出了花的“盛”。3“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只见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_)。4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任选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_)“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_)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_)_5找到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 ”画下来。说说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五、 课外阅读。哑巴渡

13、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 )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 )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 )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 )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章中的括号里。A干干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