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企业管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61520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行业企业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纺织行业企业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纺织行业企业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纺织行业企业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纺织行业企业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织行业企业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行业企业管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纺织行业一、纺织工业将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纤维加工成纱、丝、线、绳、织物及其染整制品的工业。纺织工 业包括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 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业;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业;化纤业包括合成纤 维、人造纤维制造业。纺织产品按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2000 年全国纺织行业国有及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共1.89 万个,总资产 9773亿元,工业增加值2678 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9%、8.3%和 11.3%。 全行业职工1300万人左右,利税总额 578.8亿元,纺

2、织纤维加工总量1210万吨,人均纤维 消费量6.6 千克,纱产量657.5 万吨,化学纤维694.2万吨,服装165亿件。我国纱、布、 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 2000 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9%,占世界纺织品 服装贸易额的 13%左右。“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15 亿美元,净创汇1700 亿 美元,是我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二、纺织企业管理纺织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的各项目标,需合理地组织人员、设备、原材料、资金、技 术和信息,对采购、生产、直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

3、挥、控制和协调, 纺织企业管理就在于实行这一切职能。1. 纺织企业管理的特点纺织企业管理具有现代加工工业(制造业)企业管理的各种共同特征:企业内部高度集中 的指挥系统;高度发展的分工和协作;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管理组织的多层次; 产品的品种、质量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纺织企业管理也具有许多本身的特点。 多工序、连续化的大量生产型 棉纺厂的传统工序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 络筒、并线 、拈线等。毛纺厂的工序则更多一些。这一特点决定纺织企业需要高度重 视前后工序生产作业的连续、均衡、协调;需要及时检测、掌握半制品和成品的质量。 多机台作业大中型棉纺织厂的织造车间少则有几百台、多则

4、有10002000台织机; 纺纱车间少则有近百台、多则有200300台细纱机。这一特点决定了纺织企业设备 维修和技术改造的任务非常繁重。 劳动密集型 许多纺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手工操作比重很大。一个纺织厂通常有几百 至几千名职工。这一特点决定了纺织企业操作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人事、劳动、工资和 生活福利工作的繁重性。 轮班作业 纺织企业一般都采取每天23班作业制。这个特点给纺织厂的日常生产管 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轮班管理、夜班生产和交接班等。 原料在生产成本中比重高 原料在毛、麻、丝纺织企业的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少则 50%以上 ,高的在 80%以上。这一特点决定了原料采购、储运、配用和工艺设计在纺

5、织 企业中的主要地位。 产品品种、花色、款式变化快 纺织品的市场流行期短。这一特点决定了纺织企业需 要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 纺织企业管理就其内容、职能、目标、方法而言, 在世界各国具有许多共性,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又各有不同的特性。2. 现代中国纺织企业管理中国纺织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经过继承和借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管理民主化 内容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车间主任、轮班工长和生产组长; 在解决生产、经营、技术等重大问题时,广泛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生产 小组设“五大员”管理考勤、核算、质量、安全和生活。生产小组“ 五大员”制度最 早就是在纺织系统开始创立的。

6、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纺织企业重视在职工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配备适当数 量的政治工作人员。经常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在职工中深入进行主人翁思想和以厂 为家的教育;评选先进、模范人物并给予表扬、奖励;对于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改革先 做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关心职工及其家庭的生活问题。 全部经济活动纳入计划轨道 企业编制年度、季度、月度以至每周的生产计划,用以控 制产量、质量、品种。企业的计划指标有三种类型:指令性指标、指导性指标和分析性 指标 。指令性、指导性指标由主管机关定期下达,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的主要依据。分析性指标由企业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自行制定。自50年代起, 国家

7、考 核纺织企业的指令性指标一直是:产量、品种、质量、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资金、 利润等八项。80 年代起改为产量、品种、质量、利润等四项,其 余四项改为指导性指 标。 基础性技术管理工作中国纺织企业高度重视基础性的技术管理工作,尤其是设备维 修、操作法和工艺管理,这三项工作常被称为“三基工作”。3. 纺织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机构纺织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机构 企业组织形式 纺织企业根据企业规模、生产工艺、产品结 构、经营条件、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职工队伍文化、技术素质等因素,可有不同的组织形式: 纺织染整全能厂:毛纺 织、绢纺织工业通常采用这种组织形式。棉纺织工业仅少数厂采用。 纺织全能厂:棉纺织工业

8、多采取这种组织形式。织染厂(织造与染整的联合):棉纺织行 业 生产漂布、色布、毛巾、被单等最终产品的企业和丝织行业的许多工厂,常采取 这种组 织形式。单纺厂:棉纺织、毛纺织工业的部分企业,尤其是生产针织毛巾等专用纱的工厂, 多采取这种组织形式。缫丝工厂也属于这种类型。单织厂:棉 纺织工业生产色织布和坯布 的工厂,较多采取这种组织形式。独立染整厂:棉织 物和绸缎的印染加工,通常采取这种组 织形式。针织-服装厂:生产针织内衣、外衣的棉针织、毛针织、化纤针织工厂,通常采取 这种组织形式。这一类针织企 业一般都是染纱、针织、服装加工三大工序的联合体。 此外, 棉纺织工业尚有 织物生产-服装加工的联合、

9、专业化的染纱厂等。毛纺织工业尚有专业化的 毛条 厂、绒线厂、织物整理厂等。 基本生产单位的设置 各国纺织公司或总厂通常有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公司一级管 经营, 工厂一级单纯管生产;或是公司和工厂两级核算都是经营实体。至于纺织工厂内 部,大中型纺织厂通常设置车间作为基本生产单位,形成四个管理层次:厂部车 间 轮班生产小组。小型工厂,则一般只设厂部生产小组两个管理层次。 车间的设置有 两种不同的方式:工艺原则。例如大中型棉纺织厂按工艺设置清花、前纺、后纺、准 备、织造、整理等车间。其中又可分为单工序车间和多工序 车间;按工艺设置车间的优 点是生产、技术管理专门化;缺点是大型厂按这个原则 设置车间,

10、往往使后纺车间和织 造车间显得过于庞大,不便管理。产品原则。例如按细号(高支)纱、中粗号(支)纱设 置纺纱车间;按织物种类设置织造车间等。优点是前后工序目标一致,便于协调,有利于 经营;缺点是不利于管理干部和技术 干部的专业化。 职能科室 各国的纺织企业差别很大。如日本的许多纺织工厂采取职能制的做 法: 设纺纱工务课、织造工务课等,直接管理有关生产车间。苏联和中国的许多纺 织厂采取 区域管理制与职能制相结合,而以区域管理为主的做法:设前纺、后纺、 准备、织造等 车间。这两种管理体制各有优缺点:前者管理效率较高,用人很省, 但工作往往失之粗略; 后者有利于贯彻指挥一元化的原则,管理工作能够做得更

11、为 深、细,但管理效率相对较低、用人较多。4. 纺织企业的生产管理 纺织企业的生产管理企业生产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纺织 企业的生产管理包括生产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的管理。 生产准备过程管理 基本环节是:对生产进度和产品数量、品种的计划;产品设计和工 艺 设计;原材料、设备、劳动力、资金的安排和调度。棉纺厂和毛纺厂尤其要注意棉 花、羊毛的调度和搭配。染整工厂则要特别注意产品花形设计和染化料准备。 基本生产过程管理 基本要求是: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避免停机损失。这个要求 对于染整企业和缫丝企业尤为主要。保持生产过程的协调。关键是解决好前后工序 设备配置和工

12、程能力的协调问题。纺织企业的前纺生产能力应略大于后纺。针织印染 等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则宜把后道工序的设备(如印花机等)稍留有余裕。这样,在原 料、产品、设备、技术、质量要求发生变化时,仍能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协调关系。 保持生产的均衡性,主要是编制好日历进度作业计划,加强生产调度,做好半制品管理。在棉纺厂,从棉卷、生条、熟条到粗纱供应,都要求均衡。 此外,车间、轮班、生产小 组的正常生产秩序,工艺设计的“上车”和“先锋试验”,机器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日 常保养,运转操作工人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 劳动保护条例的贯彻执行,车间通风和温 湿度管理,半制品、成品的检验和次品责任分析,原始记录和核算工作等

13、,也都属于基本 过程管理的内容。 辅助生产过程管理 主要包括:纺纱设备的皮辊、皮圈的制做和维护保养;织造设备的 梭 子、皮结、综框、综丝的整修;提花织物纹版的制备;印染设备印花滚筒、印花圆网 的制备和管理;针织设备的织针整修等。5. 纺织企业的技术管理 纺织企业的技术管理纺织企业的技术管理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各种纺织新、老产 品的设计试制和管理;工艺的制定和贯彻;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管理;各道工序纺织机械 的安装和维修;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技 术情报;科学研究、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组 织工作。其中,关键是工艺管理、设备管理、操作管理、原料管理、空调管理等五项。社 会主义纺织企业的

14、技术管理工作遵循以下三个主要原则: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尊 重科学,一切经过试 验;贯彻群众路线,加强集中领导。 设备管理 纺织企业的主机、辅机和仪表,统称为纺织设备。设备管理有两种形 态: 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从设备的选购、进厂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 革新、改造等;一是设备的资金运用形态,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维修费 用支出,折旧、 更新、改造资金的筹集、积累、支出等。但通常所说的设备管理 ,是指对设备物质运动 形态的管理。纺织设备的维修制度通常分为:大修理(大平 车),一般是几年进行一次。 把机器设备的全部或大部拆卸,彻底清洁,全面检修, 使机器恢复原有性能;小修理(小 平

15、车),一般是几个月进行一次。把机器设备的部分部件拆卸整修,使机器的主要机构、 主要部件恢复原有性能。日常检修(保养)分部分检修、专项检修和轮班运转时的检修。此外,尚有按周期进行的揩车、加油等。纺织企业中一般有1/41/3的生产人员从事设 备保全保养和有关的机修工作,企业资金的80与设备有关。 工艺管理 包含四个方面:日常生产的常规工艺设计:包括原料搭配、工艺道数、工 艺参数、半制品和成品质量的掌握范围等。日常生产中工艺的严格执行和调整,包括 试、化验工作,工艺变更的审批,工艺“上车”的检查,“先锋试验” 制度,工艺责任和 工艺纪律等。新产品开发的工艺设计,包括采用新原料、改变织物组织结构、进行

16、深 度加工和提高加工精度等。结合设备改革的工艺设计,包括传统纺织染设备的缩短工 艺道数、提高工艺性能,以及突破传统工艺模式的新型纺织染工艺的研究和实验等。 操作管理 纺织企业运转操作工人一般占职工总数的6070。工人的操作技术和操 作态度对于产量、质量和原料消耗都有很大影响。纺织企业操作管理的基本 环节是: 操作规程的制订和执行;操作方法的总结和提高;对运转工人的技术培训等。 原料管理 包括原料检验,制订配棉、配毛方案等。 空调管理 包括温湿度调节,采暖通风,滤尘除尘等。6. 纺织企业的经营 经营的内容 纺织企业在经营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品的适销对路和竞争能力。市场策略。从企业的实际条件和市场状况出发作出判断:或是以大路货、物美价廉 取胜,或是以产品高档、名贵取胜,或是以产品设计和品种翻改、紧跟市场流行趋势取 胜。纺织原料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