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审美教育例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614971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审美教育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月光曲》审美教育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月光曲》审美教育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光曲》审美教育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审美教育例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光曲?审美教育例谈?月光曲?审美教育例谈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教者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凭借教材因素 ,从不同角度实施美育的任务。?月光曲?是篇思想性强、意境隽永、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篇章之一。下面就以?月光曲?一文为例 ,谈谈做法: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月光曲?一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伟大的 ,一类是平凡的代表。教学时 ,可以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 ,揭示人物的心灵美 ,使学生受到人格力量的陶冶。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 ,文章主要表达了他同情穷兄妹俩为他们弹琴谱写了?

2、月光曲?的事。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 ,笔者注重向学生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 ,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贝多芬来莱茵河畔旅行演出这一事实中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辞劳苦 ,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贝多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他的话 ,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音乐大师。这样 ,“为人民作想这种人格美深深地震憾着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作为平凡人物形象的代表穷兄妹俩 ,他们很穷 ,生活很困苦 ,但还十分爱音乐 ,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盲姑娘外表是美的 ,而内心更美 ,穷兄妹俩能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这种善良的品性正是审美教育的“源

3、流。教学中教者可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处 ,使学生体会穷苦劳动人民善良、纯真的精神世界。二、从广远的意境中感受自然美?贝多芬?一文语言优美 ,意境深遂。细细赏品 ,不难发现种描绘了三幅隽美的图景。第一幅 ,“莱茵河畔静夜图。不难想象:莱茵河环绕着一座小镇 ,小镇具有古典气息。莱茵河河水清澈 ,湖面静谧。夜晚时分 ,贝多芬刚结束演奏 ,抱着轻松、闲适、愉悦的心情借着月色在一条小路上散步的情景 ,展现的是一幅悠闲、恬然的自然美景。第二幅 ,“茅舍借月弹曲图。展现的是月光照射下 ,茅屋显得低矮而破旧 ,屋内的陈设更显得寒伧 ,烛光是微弱的 ,钢琴是陈旧的 ,但茅屋里却洋溢着和谐而祥乐的气氛

4、。月光照进窗子来 ,茅屋里的一切都好似披上了银纱。贝多芬弹着琴 ,穷兄妹俩静静地听着 ,忘记了一切的痛苦和烦恼。这样 ,人物与环境构成了美的“整体 ,美的“空间 ,产生了美的“视觉效果 ,给人留下了强烈的美的印象。文中还虚出了一幅“月光海啸图 ,展现的是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景观。文中描绘了丰富的自然美景 ,表现了广远的意境 ,教学中教者可以借助有情朗读 ,读中想象等方法使学生认真品味、体悟自然意境的静谧美、和谐美和壮观美 ,从而到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 ,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的目的。三、从优美的乐曲中欣赏艺术美文中虚出的“月光海啸图是穷兄妹俩静听贝多芬的演奏时产生的想象。它与弹琴的旋律相一

5、致 ,表达了乐曲的层次和节奏感。月亮初起 ,微风轻拂 ,微波初泛 ,粼粼银光 ,洒遍海面。由此可以想象音乐旋律定是徐缓的、清幽的。当月亮越升越高 ,穿梭于柔云之中 ,呈现出娇柔动态之美时 ,不难想象音乐节奏渐强、气势增猛。而当海面上狂风乍起 ,掀起狂澜的时候 ,雪亮的团簇的浪花扑击着岸石 ,呈现出雄伟壮阔、气势轩昂的景象时 ,从而 ,从中可以感受到高昂激越的音乐旋律。透过“弱→中强→强节奏 ,可以体会贝多芬对盲姑娘的感情变化经历了由“同情→冲动→剧烈的过程。同时 ,透过旋律的变化过程可以引领学生感受到“黑暗的社会需经历一场革命与变革的思想;可以引领学生认

6、知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力量正象征着“蕴含在劳动人民中的强大的斗争力量。教学中 ,教者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乐 ,让学生切身体会音乐的旋律 ,感受艺术的魅力 ,从而到达突破难点 ,开掘内涵的目的。四、从蕴涵的意旨中揭示思想美通过以上的审美教育 ,学生领略了美好的人物形象 ,欣赏了隽永的意境 ,感悟了绝伦的音乐魅力后 ,获得了美的享受 ,受到了美的教育。回品?月光曲?又总感觉到这种美似乎被罩上了一层哀婉、悲凉的情感 ,实质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一种意旨 ,流露了作者的感情倾向。教学时 ,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 ,进行思考 ,缘情晓理 ,使学生情感升华 ,从理性角度认识美感 ,从而到达揭示文章思想美的目的。穷兄妹俩对话时 ,哥哥说:“是啊 ,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 ,咱们又太穷。笔者引领学生抓住“贵与“穷的辨证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家实在太穷了。又抓住茅屋内的单调、寒酸的陈设布置以及月光照射下的“清幽气氛 ,充分让学生感知了“穷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 ,贫富的不均。作者以美的笔调 ,哀怜的心情关注了穷苦人民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痛恨之情。总之 ,以上笔者着重从鲜明的人物形象、广远的意境、优美的乐曲、蕴涵的意旨等角度较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人格美、自然美、艺术美、思想美等方面的审美教育 ,到达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