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61456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成为了必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的根本特征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一、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好奇心是创新思维活动的驱动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说: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模糊不清的。好奇心永远是社会和科学前进的推动力,它可以激发

2、人的兴趣,开发人的潜能,使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1、激发兴趣满足其好奇心。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当你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根据科学研究的成果,人的情感因素只有在最佳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对所接受的事物进行理解、判断、分析、归纳、推理和总结,取得最佳成果,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数学情景,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东南西北这一课时,我借助于数学教学的多媒

3、体课件,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一群小孩在河边玩耍的美丽动画,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颖的好奇感。在学生正迷恋在向往的情境中时,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说:“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玩啊?但要找到他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你们有信心吗?”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有信心。”先让学生说说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从哪个方向落下?再引导学生认识指南针,从而认识南北这两个方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出示画一个副美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有什么景物;最后,再展示出那个一群小孩在河边玩耍的愉快画面。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再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河流在哪个方向;它的

4、四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这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到达事半功倍的功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前提条件,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入门的老师,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必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学的知识也能迅速的掌握并记得牢固。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不断去探索创新。2、在玩中满足其好奇心。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孩子心理发展的

5、过程中,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孩子的语音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逻辑能力等,都能在游戏中得到迅速提高,因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只是玩,还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优生的接受能力强,思维较敏捷;差生基础差,学习态度懒散。根据课后的观察,差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的表现简直是天渊之别,真的是“课上一条虫,课后一条龙”。虽然差生的识字不多,但计算能力还可以,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填数字游戏,计算比赛等教学环节,果然,差生们在课堂上活跃了起来,上课的积极性也回来了。适当的游戏,不仅能扩大了他们的智力活动范围,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灵活性和创

6、造能力。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是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探索。孩子天生就有喜欢新鲜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正是孩子希望了解身边与周围事物的心理反映,由于孩子对接触的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感到疑惑,他们才会去探索,以求得事情的真相,从而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思维能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考的能力,它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一种求新求异,设法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到学校学习,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它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该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

7、到思考上。1、鼓励学生独立去思考问题。只有思考过,才会懂得。教师不应该一相情愿地向学生“灌”知识,把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内容以情境图为主,内容丰富多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情境图,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自独立去思考情境图所隐藏的数学信息。每个情境图都包含一个或多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看图说故事,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处理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一道练习,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相互说说图中的故事,再指名学生把故事说给大家听,跟着让

8、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发现到的数学信息,最后得出的数学信息是:一共有30名学生想喝水,买5送1这两个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找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去提问。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时,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从求相同加数的和过渡到乘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急着立马把乘法算式搬出来。通过几个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例子(相同加数的数量不断增多)为前提,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有很多如100、1000个相同的加数相加时,哪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出乘法

9、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三、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是提高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方面,许多创新的想法必须通过操作和实践才能最终完善并变成现实。创造和发明离不开实践和操作。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让学生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学生动手能力强了还可以增强其自信、用于探索,在锻炼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时,这一单元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

10、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单元所需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利用数学学具搭出所需要观察得立体图形,再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不同的方位来观察,然后把所观察到的形状画出来。这个单元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根据一些指令,想象所搭立体图形的形状,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部分教师为了应考教学,还是把学生当作“吸水棉花”,结果学生中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试验、想象,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拿破仑曾经说过: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会

11、是困难。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而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的前提。1、多表扬,少批评。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教师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总结教训,给学生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2、适当的心理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由于小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对自己的评价还不够客观全面,在困难面前就容易产生自卑。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给学生以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3、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他们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教师同学再对他们冷嘲热讽,就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这时教师应关心、体谅学生,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能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学生就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创造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因素。新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教育中最重要的能力培养之一。所以,教师育人,就要在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方面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