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8拿来主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614558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8拿来主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8拿来主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8拿来主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8拿来主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8拿来主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8拿来主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8拿来主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诩(x)肖像(xio)虔诚(qin)残羹冷炙(zh)B.玄虚(xun)孱头(cn)冠冕(min)弦外之音(xun)C.羡慕(xin)连累(li)脑髓(su)礼尚往来(shng)D.出售(shu)给与(j)剔除(t)潜移默化(qin)解析:A项,“肖”应读“xio”;B项,“弦”应读“xin”;C项,“髓”应读“su”。答案:D2.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1)欧式装修风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雍容华贵,这也是很多业主选择欧式风格的原因。(2)近年来,不少

2、官员通过写稿出书、写字卖画等的手段,收取了数额不菲的“劳务费”“润笔费”。(3)日本地大规模兜售尖端武器,安倍政权急欲改变战后格局、实现“强军”的野心由此可见一斑。A.富丽堂皇堂而皇之冠冕堂皇B.富丽堂皇冠冕堂皇堂而皇之C.冠冕堂皇富丽堂皇堂而皇之D.堂而皇之富丽堂皇冠冕堂皇解析:三个词语在意义和用法上有细微的区别。“富丽堂皇”和“冠冕堂皇”的区别可以参看“知识梳理”中“辨近义”部分。“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也形容体面或气派大,多含贬义。根据语境,形容装修风格应用“富丽堂皇”;“写稿出书”“写字卖画”可以看作“冠冕堂皇”的手段;日本的行为是不加掩饰的,应用“堂而皇之”。答案:B3.下

3、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是有过诗经的民族,我们是有过诗意表达的民族。我们需要诗歌,需要意义,我们需要生活;我们不光需要面包,还需要玫瑰。B.南浔区从人民大会堂捧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证书,标志着南浔古老的蚕桑习俗文化正式跻身世界级文化殿堂。C.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D.为了避免广大教师在我省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不会无头绪、无目标,市教育局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需要生活,我们需要诗歌,需要意义”,与后文的“面包”

4、“玫瑰”对应。C项,“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两面对一面。D项,“为了避免不会无头绪、无目标”多重否定不当,且缺少“避免”的宾语。答案: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学习语文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如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因文而异,多数放在文章开头,但也不尽相同。,;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需要读者去归纳。放在开头的,一般比较好把握,但审视它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放在文中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

5、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文章,好采用此种方法A.B.C.D.解析:由横线前的文字可知,先谈“多数放在文章开头”的,故选;是中心论点放在结尾的,再看这两句,是中心论点放在中间的。这样能与后面的“隐含在论证中”相衔接。其实“隐含在论证中”的,也是中心论点“放在文中的”一种。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论旧形式的采用鲁迅自然,旧形式的采取,或者必须说新形式的探求,都必须艺术学徒的努力的实践,但理论家或批评家是同有指导、评论、商量的责任的,不能只斥他交代未清之后,便可逍遥事外。我们有艺术史,而且生在中国,即必须翻开中国的艺术史来。采取什么呢?我想,唐以前的真迹,我们无从目睹了,但还

6、能知道大抵以故事为题材,这是可以取法的;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米点山水,则毫无用处。后来的写意画(文人画)有无用处,我此刻不敢确说,恐怕也许还有可用之点的罢。这些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只是上文所举的,亦即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都是消费的艺术。它一向独得有力者的宠爱,所以还有许多存留。但既有消费者,必有生产者,所以一面有消费者的艺术,一面也有生产者的艺术。古代的东西,因为无人保护,除小说的插画以外,我们几

7、乎什么也看不见了。至于现在,却还有市上新年的花纸,和猛克先生所指出的连环图画。这些虽未必是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但和高等有闲者的艺术对立,是无疑的。但虽然如此,它还是大受着消费者艺术的影响,例如在文学上,则民歌大抵脱不开七言的范围,在图画上,则题材多是士大夫的部事,然而已经加以提炼,成为明快,简捷的东西了。这也就是蜕变,一向则谓之“俗”。注意于大众的艺术家,来注意于这些东西,大约也未必错,至于仍要加以提炼,那也是无须赘说的。但中国的两者的艺术,也有形似而实不同的地方,例如佛画的满幅云烟,是豪华的装璜,花纸也有一种硬填到几乎不见白纸的,却是惜纸的节俭;唐伯虎画的细腰纤手的美人,是他一类人的欲得之物

8、,花纸上也有这一种,在赏玩者却只以为世间有这一类人物,聊资博识,或满足好奇心而已。为大众的画家,都无须避忌。至于谓连环图画不过图画的种类之一,与文学中之有诗歌,戏曲,小说相同,那自然是不错的。但这种类之别,也仍然与社会条件相关联,则我们只要看有时盛行诗歌,有时大出小说,有时独多短篇的史实便可以知道。因此,也可以知道即与内容相关联。现在社会上的流行连环图画,即因为它有流行的可能,且有流行的必要,着眼于此,因而加以导引,正是前进的艺术家的正确的任务;为了大众,力求易懂,也正是前进的艺术家正确的努力。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而且,这工作是决不

9、如旁观者所想的容易的。但就是立有了新形式罢,当然不会就是很高的艺术。艺术的前进,还要别的文化工作的协助,某一文化部门,要某一专家唱独脚戏来提得特别高,是不妨空谈,却难做到的事,所以专责个人,那立论的偏颇和偏重环境的是一样的。(节选自鲁迅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注:指宋代“翰林图画院”中宫廷画家的作品,它们在形式上都以工整、细致为主要特点。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山水画,他们的画不取工细,自创一种皴法,以笔尖横点而成,被称为米点山水。5.第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和观点态度的把握。从画线文字的内容可以看出是例证法,结合这段文字后面的

10、议论可以看出阐述的道理。参考答案:采用了例证法,作者列举唐以前的真迹、唐的佛画与线画,宋的院画,米点山水与写意画(文人画)等事例,是为了阐述对于旧形式的采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留住精粹、剔除糟粕的观点。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解析: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篇文章也是这样。参考答案:首先,指出旧形式的采取,要取其精粹,融入新作品(或滋养新的艺术形式)。其次,指出大众的艺术家要注意从消费者的艺术中汲取或提炼出合乎生产者艺术需求的“俗”。再者,指出对流行的艺术形式要加以引导,采取旧形式,必须有所删除与增益,以催生新形式。最后指出,艺术的前进,要有别的文化工作的协助

11、。7.“但中国的两者的艺术,也有形似而实不同的地方”,该句中的“两者的艺术”具体指哪两种艺术?“形”与“实”具体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解说。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第段谈的是“消费者的艺术”和“生产者的艺术”,“两者”据此可知。“形”与“实”在第段中有具体的论述,可结合作者举的例子理解。参考答案:“两者的艺术”具体是指消费者的艺术与生产者的艺术。“形”是指艺术形式有相似处,如都有豪华、繁饰的倾向,题材选择上有相似处,如把细腰纤手的美人作为取材对象;“实”是指消费者的艺术与生产者的艺术之审美旨趣存在差异之处,前者或为其欲求的体现,后者或为“聊资博识”或“满足好奇心”。8.在文中

12、,鲁迅先生说:“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这句话具有深刻的意义。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探究这句话的含义。解析:探究这句话的含义,可以结合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的精神“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分析。“吃用牛羊”的方法是“弃去蹄毛,留其精粹”,这只是比喻,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对待国外的文学艺术、经营方式、价值理念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参考答案: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不仅在文学艺术如何“采用旧形式”中具有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于我们如何对待国外的文化、理念、资本、技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只要我们有“弃去蹄毛,留其精粹”

13、的判断力,勇于批判地吸取,有分析有鉴别地拿来,就会丰富我们的文化,“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我们不必害怕成为“牛羊”,我们不能做全盘否定的孱头,更不能做全盘吸收的废物。三、语言表达9.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为漫画拟写标题,并简要写出漫画的寓意。解析:从漫画画面内容看,是一只猫发现了一个鼠洞,并责成另一只猫说,“这儿有鼠洞,赶快采取措施”,而这只被责成完成此事的猫仅仅在鼠洞外放置了一个警示牌,上面写上“此洞严禁老鼠出入,违者罚款”,就在一旁睡起了大觉。据此可以拟写漫画的标题,揭示漫画的寓意。参考答案:(1)标题:如此治鼠(2)寓意:遇事敷衍塞责,自欺欺人,根本不能解决问题。10.2014年12月

14、24日下午,有网友在微博发布消息称,西北某大学在校园内挂出标语,内容包括“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争做华夏优秀儿女,反对媚俗西方洋节”“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等。有网友透露,学校在平安夜,将全体学生组织到教室,集体观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对此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表达题,只要观点鲜明,能自圆其说即可。答案示例:(1)中国人盲从过圣诞,其实是喜欢上“平安”这个吉祥字眼而已。从此意义上看,我认为国人没有必要盲从过圣诞节。中国有比圣诞寓意更多更好的节日。何需过外国的节日?(2)尽管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方法显然不对。特别是“谁过圣诞就处分谁”有点太“任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收并蓄,去粗取精,这才是对待洋节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