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613789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材料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规格小,品质差的河蟹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大规格河蟹的市场售价比小规格河蟹高34倍,规格在150g以上的120160元kg,而规格在75g左右的只有3040元kg,但如何培育生产无公害大规格河蟹是养殖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在150g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培

2、育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主要是: 一、选用良种,把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扛水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动力强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这是养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通常可从3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所谓“小呆蟹”就是指当年的一龄幼蟹,体重1035g就:达到性成熟,生长停滞,陆续死亡;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牛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二、种植水生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俗

3、话说“蟹大小,看水草”。在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一是作为蟹天然优质的植物性饲料;二是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减少相互残杀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并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营养化,可起到净化水质作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养殖环境;四是在高温季节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生长,栽种水生植物品种不宜单一,要多样化,最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漂浮植物相互结合,合理分布,以适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沉水植物可选种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挺水植物如芦苇、茭白草等,漂浮植物如浮萍等。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夏季78月是河蟹摄食

4、水草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储量。不够时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但水草切忌捞入太多,腐败水草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河蟹疾病。水草过多,尤其是类似伊乐藻的单一品种过多,极易引起底层水休不流动,而造成底层水变坏,应及时疏出水体通道,有利于进排水流动,改善蟹池水质,否则易发生黑鳃、水肿等疾病。 三、控制放养密度,注意合理混养 蟹种放养密度与蟹种规格、饲养条件、上市要求规格、管理水平等有关,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场,通常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kg。每亩水面放养300500只,采取适

5、当释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规格和质量。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等)、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肉食性鱼类(乌鳢、鲶鱼、鲈鱼等),而只能混养一些滤食性负类(鲢、鳙鱼等)。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变差。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一般每亩水面混养50100g尾白鲢、鳙鱼种4050尾(鲢、鳙鱼比例为5:1),此外,养蟹池也不能混养鳖,有条件的话,可采取养蟹池混养适量青虾的养殖模式,用生态养殖管理的措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四、投放螺蛳,满足河蟹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 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螺蛳底栖,行动缓慢,净水能力强,在成

6、蟹养殖池中,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150250kg,止其自然繁殖,这样可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活性蛋白饵料。在各种螺类中可选择淡水螺类中养殖个体最大的优良品种苹果螺。苹果螺又叫福寿螺,壳薄,个体大,含肉率高(可食成分占体重的38),食性杂、生长快、繁殖期长、增殖倍数高。在养蟹池中移植苹果螺既能维护蟹池水质清新,又能为河蟹提供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 五、调节水质,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pH值785,透明度3040cm左右,一年四季的水位要做到春浅,夏、秋、冬深,保持蟹池水质好、活、嫩、爽的

7、良好水域环境,促进河蟹健康生长。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定期注水,早期每隔1015d换水1次,每次换水13。高温季节为确保水质清新,每天添加些新水,并每隔1周,换水2次。另外,每隔1520d用生石灰810gm3化水全池泼洒,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定期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剂化水全池泼洒,改善水质。 六、做好蟹病防治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养蟹规模的不断扩大,蟹病也在不断蔓延和升级,以前从未有过的蟹病,现在也大量发生,主要是幼蟹的纤毛虫病和成蟹的抖抖病,给养蟹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蟹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预防。选用光

8、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预防。在纤毛虫高发期每隔1520d用甲壳净或纤毛虫净等杀虫1次,为避免抗药性,药物应交替使用。抖抖病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微生物,采用敌杀死清池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抖抖病的方法。螃蟹的养殖方法一、养殖前准备A、温室条件 试验温室为钢架双层太阳板保温温室,面积1200平方米(2060),育苗水体面积1000平方米。具备充气增氧设施、管道加温设备,温室透光率约50,安装200瓦的白炽灯5只,供夜间照明用。为了方便均匀地投喂饲料,设置3条人行道。 B、放苗前的准备 在放苗前10天左右,放水30厘米,用生石灰乳液100ppm严格消毒

9、。消毒24小时后,启动增氧设施充氧。接下来投放水草,水草主要是水花生,将捞回的水草用高浓度的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匀地投放到温室里。水草投放面积约占水体面积的80。接着逐渐将水升温至2022。 C、蟹苗的放养 应先将蟹苗运输箱放入水中,浸润30秒左右,然后取出水面,放5分钟左右,再放入水中30秒,如此反复45次再放苗。选择没有水草的地方,轻轻抓起一小把苗,慢慢抖动,以使蟹苗能均匀分散入水。虽然经过3小时的运输,大眼幼体几乎没有死亡。 D、日常投喂及管理 蟹苗入池初期,主要投喂豆腐、鱼浆、囱虫成虫等饵料。用40目的网片将豆腐虑成微小的颗粒,然后兑水全池均匀泼洒。

10、将小杂鱼冲洗干净后用打浆机成鱼浆后,加入1的食盐兑水全池均匀泼洒。日投饵率为100150,日投喂4次,即黎明前、中午、傍晚、午夜各1次,其中午夜投喂时开灯23小时。等到蟹苗基本长到期幼蟹后,饵料主要为豆饼、鱼浆,偶尔投喂12次豆腐。豆饼煮熟后仍做成小颗粒。此时的投饵率控制在100左右,仍日投饵4次。在这期间逐渐加水至0.5米。到了V期后,投饵率为6080,饵料仍以豆饼、小鱼为主,日投饵3次,午夜不投。在整个育苗期间多观察蟹苗的活动及摄食情况,估计池内的蟹苗数量及重量,确定合理投饵量。在蟹苗集中蜕壳期间,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并在夜间增加开灯时间。 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控制水质,定期消毒。每周用5pp

11、m的石灰乳液兑水全池均匀泼洒,补充一些钙质,保持pH值7.58.5;每10天用50稳定性二氧化氯0.5ppm消毒1次,每1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30左右,并适当增加一些新水,水位控制在0.5米左右。换水时,进、排水口用80目的筛绢包住,以免将苗排出或其它有害生物进来,注意温差在5以内,最好水温基本相同。平时注意池内水草的生长情况,适时补充一些新鲜水草。 E、培育结果 总之,温室大棚培育大规格幼蟹的技术关键是:选择优良苗种、确定合理放养密度、加强日常管理。 二、怎样提高选购蟹苗的成活率 A、就近购苗 有些养殖户南下北上,从其他水系和沿海河口购苗,其死亡率往往较高。所以我省养殖户应当从长江、淮河两

12、岸养殖场购长江水系的苗较好,不宜去购辽河种、闽浙种。 B、购买淡化蟹苗 眼下有少数培育蟹苗的单位、个人急功近利,向养殖户出售淡化时间不长( 2-3天),质量不高的大眼幼体,致使蟹苗不能适应新环境死亡。因此, 应购买淡化时间较长(5天以上)的苗。购时除向育苗户方详细了解到,还可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 (1)优质淡化蟹苗为棕褐色,不夹杂白色、棕红色,用手捏住蟹苗3-5秒,手感较硬,放下后仍活动自如,爬行敏捷,方动接近水边。 (2)如有可能。应测定培育淡化水池的PH值,含盐量, 也可用口感法尝出池水含盐量。 C、运输蟹苗 (1)购苗时最好使用专业购苗箱,或用塑料袋带水充氧,不用布袋,竹篓等。 (2)蟹

13、苗喜欢聚集抱团,应防止蟹苗受压窒息而死。 (3)减少震动,装蟹苗容器应远离驾驶室,谨防汽油、高温影响; 下车时内外温差不大于5。 (4)2-3小时洒水一次,保持一定湿度;在车站注意勿用自来水喷洒,因为水中有氯气。 D、投入准备 投放蟹苗前一定要清塘,清除敌害生物。蟹苗一般只有米粒大小, 常是水蛇、青蛙、蛤蟆及肉食性鱼类的袭击目标。投放时间宜选晴天中午。有条件的可暂养一周后再投入大塘中,这样可明显提高成活率。 三、水田怎样养蟹 目前,水田养蟹有蟹苗培育和幼蟹培育两种方式。 A、蟹苗培育。 在6月中旬,每亩放蟹苗0.25公斤于蟹苗暂养池内,此时水田中有极为丰富的浮游生物。暂养到3期幼蟹时撤掉网布,

14、让其自行分布到整个田间。在蟹苗暂养期间,除应施肥培养浮游生物外,还应补充投喂一定饵料(如熟蛋黄、麦粉等)。投喂15天左右,当幼蟹分布于田间后,停止投饵。此时幼蟹摄食田间繁殖的浮游动物、浮萍及水草等。而后投喂配合饲料,其比例为35%玉米面、35%麸皮、15%豆饼及15%棉籽饼,整个投喂过程中,投喂量占蟹体重的510%。 B、幼蟹培育。 一般放养每公斤60120只的蟹种,亩放2.54公斤为宜。蟹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消灭蟹沟内和蟹体上的寄生虫和致病菌,从而提高放养成活率。蟹种或蟹苗放养后应立即投喂饲料,前期投喂蛋黄、蚕蛹粉、鱼粉;后期投喂蚯蚓、豆饼、螺蛳、动物内脏及菜叶等。日投

15、饵量为池中蟹体重的58%,每天投2次。还应坚持四定投饲力争投喂均匀。并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变化以及河蟹摄食活动情况,适时适当调整投喂量。在时间上应以傍晚为主,投喂量为全日量的6070%,而上午一次为3040%,饵料要求新鲜、适口、营养齐全,腐败变质饵料不用。 C、水质调控。 放苗或种前15天灌水、肥水。滩面保持10厘米,放苗前期不换水,适当补充以保的水位;中期每35天换水一次;后期加高水位使滩面保持1520厘米水深;每57天换水一次,放苗种后每10天泼洒一遍石灰水,用量1520ppm。 D、病害防治。 水田养蟹同池塘养殖一样,其病害有甲壳病、肠胃炎以及寄生虫引起的蟹病等,除了用药治疗外,通常69月份,每隔1520天,每亩水田水深30厘米,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既起到消毒防病作用,又补充河蟹生长所需钙质,其敌害有水老鼠、水蛇、青蛙、水鸟、黄鳝等;除地沟、池彻底消毒外,发现敌害要及时清除,特别是进出水口要用密眼网封好,严防敌害进入。 E、防逃管理。 防逃设施的施工一定要仔细,在进排水口设铁丝网及丝网代,坚持巡视,发现漏洞或穴及时解决。由于蟹有聚群逃逸习性,防逃设施是否完善以及漏穴修堵就显得尤为重要。 F、河蟹收获。 河蟹捕捞因根据农作物兼作品种不同,而采取因地制宜收获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