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会计的应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61237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管理会计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管理会计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管理会计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管理会计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管理会计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管理会计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管理会计的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管理会计的应用之质疑兼评邯钢经验会计研究刘小明于增彪刘桂英1997 年第 12 期会计研究发表了杨继良、徐佩玲论管理会计的应用(简称杨文)一文。 反复拜读切磋,受益良多,恕不细述。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就教于二位同仁。一、管理会计方法在西方是否“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杨文写道:1980年便取得国外的资料,知道美国的企业中应用成本会计的比例大约是10%吧, 很怀疑这个数字是不是可靠。1985年参观柏克莱附近一家惠普公司的工厂。他们介绍情况时说,他们 没有采用标准成本。如果不是我亲自听到,我是不会相信的。那时回忆起上述10%的数据,觉得可信了”, 按照杨文的思路,管理会计是成本会计的发展,是以成本会

2、计为基础, ”而成本会计在美国只有 10% 的企业应用,那么管理会计(方法)在西方自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我们认为,这里首先要澄清两个问 题:(一)何谓管理会计方法”杨文认为:管理会计方法是指成本会计加上一些决策、预算和部门 业绩考核方法, ”或者指计算成本、编制标准成本”, 责任会计”以及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早就提出来 的概念和模式”。应该说,这种概括比较完整。这里拟将讨论的就是这些管理会计方法。(二)词组普遍应用”中普遍”一词含义是什么 我们认为,普遍”一词应该定量。按照最简单且又最严 格的方法, 普遍应该等于100%”,即100%的管理会计方法应用于100%的企业,才可称之为普遍”。 在

3、这个意义上,管理会计方法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不可能达到普遍应用的程度,相关的讨论则是毫无意 义的,按照另外一种符合常识但较为粗略的方法,普遍小于100%但大于50%”。这种定量方法可以为人 们普遍”接受。它表明:不是全部方法”用于所有企业”、而是部分方法”用于部分企业”就是普遍”,进 言之,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在一家或多家(最多可达 49%)企业中没有应用,并不能说明这种方法未被普遍 使用;相反,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在一家或多家(不超过 50%)企业中应用也不能说明这种方法已经被普遍 应用。在这个意义上,杨文依据美国惠普的一家工厂没有使用标准成本就相信成本会计、进而管理会 计方法在西方没有得到普遍应

4、用,似失之于严谨。一般说来,管理管理会计方法在西方是否得到普遍应用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对于特定管理会计 方法来说,无论它在西方企业应用的情况如何,只要对我国企业有用,我们便用;对一个企业有用,我们 就用于一个企业,诸如此类。但问题并非如此之简单。人们在讨论管理会计方法在西方应用的普遍程度时, 总是带有倾向性。试图为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应用找一个参照系,即某种方法在西方普遍采用,我们也可 以普遍采用;反之,亦反。这在我国流行的管理会计教科书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其中几乎没有中国自己的 东西。那么,管理会计方法在西方究竟应用得怎么样呢?我们有幸存有杨文提到的斯坦福大学Horngren 等三位教授合著

5、的那本成本会计:以管理为重点(1997年,英文第9版)。该书26章,合成7个 部分,即成本会计基础,计划与控制工具,用于决策的成本信息,成本分配与收益,质量控制与适时制, 资本预算,管理控制系统。按照中国大陆学者的看法,这无异于一本管理会计。该书一个突出特点是穿插 进25项关于成本会计在公司应用情况的调研(Surveys of Company Practice)结果。它们与杨文 的判断大相径庭。兹摘引制造业标准成本应用普遍程度”的调研结果如下:国另9被调查企业中使用标准成本的企业所占美国86爱尔兰84英国76瑞典73日本65注:表中数据都是经严格调研取得,大多发现在美国管理会计杂志。二、成本会

6、计有没有用?杨文写道: 成本会计在中国则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密切联系在一起。在资本主义经济下, 成本会计的实行是很有限的。 ”随着中国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是不是一部分国有企业连成本计算也 被废除了呢?不是不可能。抓大放小,小企业产权发生变化,还需要不需要有成本会计,是由企业管理者 决定的。在美国,绝大部分企业不是也不计算成本吗?”。我们认为,这些观点是大大值得商榷的。(一) 成本会计有没有姓资”性社”问题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成本会计最初是伴随着工业革命从 而资本主义的兴起在英国产生,后来被美国人发扬光大。现代成本会计已经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理 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智慧的结晶

7、。英美的资本家与中国国有企业使用的成本会计在基本原理上是相 同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成本会计与英美成本会计没有差别。事实上,没有两个企业的成本会计完全 相同。但这种差别不体现社会制度,而是由成本会计本身造成的。此其一;其二,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两种不同体制中,成本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差别。这种差别也不体现社会制度,只 反映经济管理体制,其情形与杨文的观点完全相反,即在一般意义上,计划经济限制成本会计应用, 市场经济才为成本会计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道理很简单:成本会计首先是价值计算。计划经济实际 上是一种集权型的产品经济,不承认企业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而市场经济则是一种

8、分权型的商品经济, 讲究资本经营,企业追求在本保值、增值,因而企业需要计算成本。大量事实证明:经济体制改革以前, 尽管我们在利用成本开支范围的确定来调节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班组核算等方面积累了一 定经验,但总的说来,它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应用与重视成本会计的情境是无法比拟的。(二) 企业管理是否可以决定不用成本会计答案也应该是否定的。我们认为,所谓应用”,在这里,首先是指将成本会计教科书中介绍的方法应 用于企业管理实务。当然,不可能原样照搬,总是有所变逐,有所引伸;同时,也不可能将所有方法都直 接用于企业管理实务,总是一部分能够直接应用,而另一部分或者作为能够直接应用的那些方法的基础

9、和 拓展,或者作为方法使用者的思维训练”和预备知识”,而属于间接应用。其次,还指在企业管理实务中 实际地计算和控制成本,将成本数据用于决策等诸如此类的活动。这就是说,不局限于应用成本会计教科 书介绍的方法。大街上推车卖冰棍的老太太,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成本会计教科书,但一天过去,她少不了 算计一下当天是赔还是赚,因此,她不得不计算成本,应用成本会计。不同的仅仅在于她凭借的是常识和 经验,而不是教科书。Horngren等三位教授在成本会计:以管理为重点中明确提出:任何企业一一无论是街角小卖部 还是庞大的跨国公司其成功有赖于成本会计的原理(Principles)和惯例(Practice)的运用。”这与

10、本 文阐述的道理相同。究其原因则在于成本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 成本是企业产品或服务定价的依据。 成本是资产计价、资本保全和盈亏计算的基础。 成本作为经济杠杆,作为收入抵减因素,其计算口径的改变可以调节相关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分 配。 成本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表现。因此,可以作为企业内部各单位成员的业绩标准,并最终成为企 业计划与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如此说来,我们真是无法想像企业管理者怎么会决定不用成本会计呢?更何况,企业还要缴纳所得税, 不计算成本,没有详实的成本资料,国家税务机关能允许吗!一言以弊之,企业管理者不可能、也无权决 定不需要成本会计。三、如何评价中外管理会计及其应用?

11、杨文指出“管理会计在中国并不是一件新事。在计划经济下,管理会计内容中的成本会计、全面的 预算、企业内部考核,在中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当然,叫法不同。 我们的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主要 内容之一是与奖励结合,这个内容在西方一般的教科书中是没有的。以这一部分内容而言,中国并不存在 向西方引进的问题,应该是个互相借鉴的问题。”就责任会计而言目前可行的西方管理会计方法中,有什 么东西邯钢还没有做,写出事业部业绩(严格地说,应译为公司分部的业绩评价与控制-笔者注) 的Solomo ns氏于地下,他一定会觉得需要把他的那本经典著作好好修改一下,把邯钢、首钢的经验包 罗进去。 ”这一大段引文是杨文关于中外管理

12、会计及其应用的评价。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有必要 展开讨论。(一)何谓西方责任会计西方责任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比重有增加的趋势。 西方责任会计由美国人首创,至今仍以美国为代表,其内容主要是伴随着美国企业规模的增加企业内部结 构的演变逐渐积累起来的。 19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流行工厂制度因而产生了适应于提高工厂、车间或 企业基层单位生产效率的泰罗制”。泰罗制”的重要部分是标准成本制度,即在动作时间研究基础上,确定成 本标准,进行成本核算,确定与分解成本差异,追溯成本差异责任,设计并实施成本与工资、奖金相互联系 的奖惩制度,即所谓的胡罗卜加大棒”。这是责任会计最早的

13、内容。 90年代以来,美国人在工厂这个层次 上的责任会计,又有新的内容出现,即与适时制”相应的作业成本制度。 ”在泰罗制”出现不久,美国企 业规模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大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中层整合,即将各层次各单位各成员联系为一体, 按照企业总体目标而运作。其具体作法就是本世纪 20 年代在杜邦和通用两家公司中形成的、以事业部为 基础的分散权责,集中控制”的企业中层管理制度,也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或财务控 制。这是责任会计的又一项内容。 杨文 提到的 Solomons 教授的名著事业部业绩”充分概括了这 项内容。二次大战以后,特别是在60年代以来,由于公司规模增大、结构复杂和股

14、权分散化, 法人治理 结构”暴露出缺陷,大公司所有者对高层经理失控问题十分突出,要求解决所有者如何有效地控制高层经理, 使之按照所有者的意图保持资本完整无损和资本使用效率。其解决办法中可以归为责任会计的则是通过奖 惩制度-将财务或非财务的业绩指标与高层经理的物质利益挂钩-的设计,实现对高层经理的行为调控。 滑铁泸大学Atkinson、哈佛大学Kaplan等四位教授的管理会计(1995年版)对此有十分详细的介 绍, Horngren 等三位教授的成本会计:以管理为重点也用相当的篇幅加以阐述。总之,西方责任会 计内容十分丰富。(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管理会计是否相当成熟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

15、问题。我们认为, 管理会计归根到底产生于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当然,还有当事人的创造性)。对于特定国家的特定企业 来说,只要出现这种“实际需要”,管理会计或迟或早总会独立地生发出来,不必向其它国家或企业去引进。 上述美国责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了这个观点,用这个观点也可以证明,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以前 处于被隔离、被封闭的状态,但可以说“管理会计在中国并不是一件新事”。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特别 是“一五”期间和60 年代初期,我国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创造了一大批可以归为管理会计 范畴的经验和方法,积累了与西方责任会计相类似、并具有自己特色的一套东西,诸如生产技术财务计划、 计划成

16、本、内部经济责任制,等等。它们在我国企业管理实务上曾经发挥过无以取代的作用,但与西方国 家相关的会计内容比较还不能说“相当成熟”。这可以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与全面预算之 间的差别明显地看出。例如:(1) 全面预算的起点是市场或销售预测,而生产技术财务计划是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2) 全面预算具有权威性,其执行结果是对执行者经济奖惩的依据,而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执行结 果,在大多数企业中不与奖惩挂钩。(3) 全面预算既是整个企业,又是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预算,各项预算指标均落实到各单位经理头 上,体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并通常以分权经营为前提。而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只涉及企业整体,并不涉及 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