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建成民心工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603613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建成民心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人为本建成民心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人为本建成民心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人为本建成民心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人为本建成民心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建成民心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建成民心工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建成民心工程“中国绿城”的成功轨迹2013-12-02 记者陈光明10年大跨越,勾画出完善转身的成功轨迹南宁 打造绿城水城双城形象 开篇语日前召开的昆明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科学谋划昆明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奋力开启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新航船。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知识的学习,把握城市进展的趋势和规律,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好的做法,不断提高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平。为此,本报派出多路记者远赴南宁、成都、西安、长沙、杭州五城,探寻他们在城市规划、旅游进展、文化保护、产业调整等方面的先进阅历,以供借鉴。今起,该组系列报道将间续刊载,敬请关注。从南国

2、边陲,到中国东盟合作前沿城市,这一历时10年的大跨越,勾画出南宁这座城市完善转身的成功轨迹。上世纪八九十年月如果提及广西,绝大多数人想到的不是首府南宁,而是桂林或柳州。确实,在那个年月,桂林是世界有名旅游城市,柳州是全国有名的工业城市,而当时南宁的知名度,甚至不如革命老区百色。本世纪初,嬗变的机会来了: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快推动,始终是“边远地区”角色的南宁,一举成为多机遇重叠、多区域合作的中心,站在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让南宁从南国边陲蜕变成促进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10年来,南宁

3、的区域地位和影响力可谓与日俱增。”南宁市一名官员直言。如今的南宁,在打响“中国绿城”城市品牌之后,又提出打造“中国水城”的城市幻想,致力将南宁建设成“绿在城中、城在绿中,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中国绿城”与“中国水城”交相辉映的双城形象。南宁机遇 一个盛会转变一座城“相聚到永久,风雨并肩走,看东方我们同声唱,我们永久是伴侣。”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会歌相聚到永久的旋律一次次地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响起,中国东盟博览会已在南宁走过10年。东盟会促进南宁进展2004年11月3日至6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进行,该博览会由此成为中国和东盟之间开展全方位合作的新模式、中国与东盟沟通的“南宁渠道”。通过这一

4、渠道,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达成了南宁共识、南宁联合宣言、南宁倡议等协议,形成了多个合作机制;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我国落实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举办一系列投资、贸易促进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和沟通沟通。借助这一兼具政治、外交、经济意义的渠道,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之间、部长之间和地方官员之间常常进行沟通,促进了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进一步进展。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商务与投资峰会受到与会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领导人高规格出席已日益形成机制化,加之政商各界精英云集,推动次区域合作效果十分显著。在中国与东盟各方乐观参加和大力推动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5、、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南宁新加坡走廊经济带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从概念走向共识,又从共识走向实践,再从实践走向突破,日益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典范。“南宁渠道”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中,已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进展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互利合作共赢的新途径。这一切都发生在南宁。南宁向世界发出邀请,世界拥抱南宁。从今,开放的南宁,以崭新的形象站在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加快推动“三基地三中心”随着一届又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南宁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以开放的姿势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进而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建设并争当龙头城市,成为南宁“双核驱动”战略实施的强大引擎。一系列提升南宁区位优势

6、的强力“组合拳”间续出台: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据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航道、码头等项目建设,参加打造面对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二是乐观进展交通、会展、宾馆接待、旅游、翻译服务、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为博览会举办供应良好的配套服务;三是乐观推动五象新区、工业园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打造对外开放合作的平台与载体;四是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支持更多的中国东盟合作机构落户南宁,支持完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同时加快进展面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乐观举办东盟主题文化沟通活动,推动南宁与东盟各国无障碍旅游圈建设等,力促企业与东盟实现对接;五是依据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

7、的要求推动城市建设,增加东盟元素,提升人居环境。目前,柬埔寨、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已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东盟十国、日本、韩国商务联络部建成使用,南宁建设中国东盟“三基地三中心”的进程正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迈向国际化10年来,到南宁投资兴业、安居乐业的国际友人越来越多。如今的南宁,在区域性经济进展进程中的区位优势越来越突出,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时期。南宁把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区域性信息沟通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手段,重点推动中国东盟物流基地等物流园区和商贸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推动华南城、保税物流中心(二期

8、)、华润万象城、大商汇、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南宁服务广西、面对中国、辐射东盟的市场体系正在形成。此外,南宁优化首府金融进展环境,大力实施“引金入邕”战略,2010年6月成为国家其次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2012年底,全市共有驻南宁银行类金融机构24家、证券公司法人机构38家、保险公司29家。10年里,这座城市在成长。南宁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124.7平方公里扩大到2012年的242平方公里,力争2015年达到300平方公里。南宁已开通至东盟各国首都的航班和南宁至越南首都河内的国际列车,成为我国继北京后国内其次个国际列车始发站城市

9、;公路运输已实现南宁河内直达,在关口不须换车。高速铁路、南宁火车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工程等加快推动。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主体工程及进站高速连接线工程、郁江老口水利航运枢纽主体工程施工稳步开展。轨道交通1号线25个车站建设全面展开。经10年的开发和建设,南宁的城市道路畅通、环境美丽、配套设施齐全,能源、给排水、道路交通、邮电通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向高标准、国际化迈进。南宁作为 以人为本建设“中国绿城”南宁,素有“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誉,而上世纪90年月末,南宁就把“中国绿城”定位为南宁的城市品牌。2002年,南宁市政府将创建“中国绿城”作为目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创建“中

10、国绿城”品牌。至此,“中国绿城”开头成为南宁的城市幻想。修编城市规划加大绿化为了建设“中国绿城”,南宁规划部门决定对南宁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了南宁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依托周边丘陵、水库、林区、风景区,建设外部大环境绿地系统;利用邕江和9条内河,形成城市楔形绿化带;合理布局公园、游园、道路绿带等,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通过规划调控,留下足够的空间,构成绿化网络,使点、线、面的绿化系统浑然一体,制造出层次丰富、多姿多彩的街道景观。为了能给城市留下“绿色空间”,南宁要求在主要干道预留绿化带60米,新区绿地达标率要达到35%,繁华的旧城绿地达标率也要达到2

11、5%,甚至规定新建的高层建筑要预留一层“绿化层”。同时,南宁实行了“拆房建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地、绿量和绿化品位。两年时间整治市容和交通南宁始终把打造“中国绿城”品牌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城市可持续进展工程来抓,并先后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华宝钢环境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如今,南宁人对“中国绿城”有着这样的印象: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通道、绿城文化与绿城文明。长期生活在南宁的媒体工作者尹海明认为,随着“五个绿色”的深化人心,市民在享受绿色的同时,自身的素养也

12、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0月14日至16日,南宁采访4天。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洁净卫生、文明温馨。南宁出租车司机李宏发说:“南宁也没什么拿得出手,它只不过是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绿城而已。”谦虚的襟怀中,流露出一名一般市民对自己所处城市的喜爱和高傲。采访中,南宁市民还表示,从今年6月起,南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主要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工程”、“交通畅通工程”和“文明有序提升工程”。“美丽南宁”值得期待。南宁幻想 又一城市名片“中国水城”南宁,自唐始称邕州,这是一个与水结缘的名字。辞源曰:邕,指城郭四方有水,环绕而成池。自古以来,南宁有着良好的自然生

13、态环境基础和丰富的城市内河水系。10余年时间建成“百湖之城”1000多年后的2009年,邕城南宁提出“水城”构想。整个工程投资额将逾300亿元,耗时11年。至2020年,古城邕州将变成一座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城市。南宁市水邕建设办副主任黄满光介绍,南宁打造“水城”的优势特别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面比较丰富,在国内的城市当中,南宁水系的发达程度、水面的比例算是比较高的。二是南宁的水源条件比较好,南宁市共有18条内河,通过老口水库向内河补水,可以解决14条内河的水源、水质问题。在目前看来,南宁的水源优势是国内一流的。近年来,南宁市开展了一系列内河水利建设和整治工作,并取得了肯

14、定成效。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2009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并在“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启动实施了“中国水城”建设,目标是利用10余年时间,通过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将南宁建成一座“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百湖之城”。18条内河开展全面整治南宁打造“中国水城”的实质是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重点是对南宁市城区内的18条内河开展全面整治。一是清除河道淤塞,设河道掌握蓝线,保证行洪断面;二是河道两岸截污,近远期补水,建设河道湿地廊道;三是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生态;四是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景观改造,设景观掌握绿线,构筑城市内河水系和绿地景观系统结构,形成18条景观生态廊道;

15、五是建设连接各条内河的连通渠,构建城市中心区域内的六大环城水系,使整个城市内河相连、水水相通,整个水系循环流淌。“中国水城”建设分为三期进行:近期建设是从20102012年,主要改造连通城市核心地域的水系,完成城市中心区内河综合整治及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完成南湖、相思湖、五象湖三大河湖主题公园的建设,展现“中国水城”雏形;中期建设是从20132015年,主要完成邕江滨水地带和河湖主题公园建设及中心城18条内河与湖塘水系整治,实现外江内河联通,邕江景观和内湖景观相映生辉的格局,形成“中国水城”基本格局;远期建设是从20162020年,全面完成规划区内河湖泊等骨干河道框架建设,防洪排涝体系建成,城市水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城市内河水系沿线生态景观、滨水文化和旅游景观明显提升,构建“中国水城”完善体系,届时,人们可乘船巡游“中国绿城”。不久的将来,南宁不仅要给世人展现出“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景,还要把18条内河打造成为“舞动的城市飘带”,“中国水城”与“中国绿城”建设融为一体,形成“绿在城中、城在绿中,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交相辉映的双城形象,实现南宁生态环保和谐家园更美妙的目标。 新闻链接“中国水城”建设总体规划一江以邕江水系为主轴和核心,形成以邕江为主的防洪、生态、景观、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