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作业鲁科版选修4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59780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作业鲁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作业鲁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作业鲁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作业鲁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作业鲁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作业鲁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作业鲁科版选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个大题,共分1. 当放热反应X(g)2Y(g)2Z(g)在温度、压强下达到平衡时,结果是平衡向右移动,则所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B.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答案:B解析:该反应为吸热、气态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都能使平衡右移。2.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则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A.PCl5(g)PCl3(g)Cl2(g) B.N2(g)3H2(g)2NH3(g)C.2HI(g)I2(g)H2(g) D.C2H2(g)

2、H2(g)C2H4(g)答案:C 解析:恒容、恒温条件下通入氩气,反应混合物中各个成分浓度不发生变化,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压条件下通入氩气时,氩气占一定的分压,对原来的反应体系相当于降压,所以只有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通入氩气时,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 B.3 C.4 D.5答案:A 解析:反应的发生使压强减小了,气体的物质的量必要减小,即254n,n3,只有A选项符合要求。5. 反

3、应NH4HS(S) NH3(g)+H2S(g)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 减少部分NH4HS固体 B. 压强温度不变充入少量ArC. 容积、温度一定、充入He D. 增加部分NH4HS固体答案:解析:改变固体NH4HS的量,平衡不移动,A、D错;由于固体B中充入少量Ar气,想保持压强不变必须增大容器的容积,即降低了NH3与H2S的浓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即右移;C中容积温度一定,充入He气,虽然体系总压强增大,但NH3与H2S的浓度并未改变,所以平衡并不移动。6. 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尿素。已知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反应产生H2和

4、CO2,H2是合成氨的原料,CO2供合成尿素使用。若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考虑,最好选用的原料是( )ACO B石脑油(C5H12、C6H14) CCH4 D焦碳答案:解析:依据反应:N23H2 2NH3,CO2NH3 CO(NH2)2H2O,若要充分利用原料,要求原料与水反应产生的H2和CO2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或接近于31,此时反应趋于恰好反应,原料得以充分利用。依据题示信息:C2H2OCO22H2(21),COH2OCO2H2(11),CH42H2OCO24H2(41),C5H1210H2O5CO216H2(3.21),故石脑油的利用率最高7. 在N23H2 2NH3H0的平衡体系中,当分离出

5、NH3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增大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体系中NH3的含量增大 DN2的转化率减小答案: 解析:依据合成氨的反应速率:kc()()()知,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c(N2)、c(H2)成正比,而与c(NH3)成反比,当分离出NH3时,反应速率会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会增大,平衡体系中NH3的含量将减小,但NH3的产量会增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大题,共58分)8.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 mol,D为6.5 mol,F为2.0 mol,设

6、E为x mol。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移动,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若x分别为4.5 mol和5.0 mol,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确定”),起理由是。答案:(1)解析:题中给出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虽然中间有一个移动隔板,但题中要求隔板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也就是要求反应容器左右两侧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始终相等。要满足这一条件:可以通过投入E

7、的物质的量即x的值即x值的大小来控制;可以通过温度的调节来控制。9. 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若开始时放入1 mol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NH3,这时N2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开始时无NH3,只放入N2和H2,达到平衡时生成的NH3的物质的量为3a mol,则开始时放入N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和 mol 。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与相同若开始时放入x molN2和6mol H2和2mol NH3,达到平衡后,N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y mol和3a mol,则x ,y 。平衡时H2的物质的

8、量 (选一个编号)。A大于6mol B等于6mol C小于6mol D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6mol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若在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6mol NH3,再次达到平衡后,NH3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a/2;3 9;2 33/2a D 若3a2,则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小于6mol,若3a2,则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等于6mol,若3a2,则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大于6mol(其它合理的理由也可;50a%。解析:N2(g)3H2(g)2NH3(g)n(开始)/mol: 1 3 0n(转化)/mol: a/2 3/2a a n(平衡)/mol:1a/2 33/2a a 恒压下,将起始物质转化为

9、方程式的同一侧时,物质的量相同,即建立等效平衡。故、均与是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相同。10.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5回答下列问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该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正,H2)(逆,H2O) Dc(CO2)c(CO)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

10、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答案: 吸热 BC 830解析:结合反应平衡常数的含义得:;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表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方程式前后系数相等,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判断平衡是否达平衡状态,而B说明“定”,C说明“等”,二者均可判断已达平衡状态,D只是浓度相等,并不是浓度保持不变,故它不能判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c(CO2)c(H2)c(CO)c(H2O),说明平衡常数K为1,即对应的温度是830。11. 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物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若在同一

11、个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容器中充入NH3,为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与上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充入的NH3的物质的量为 。答案:30% 2mol解析:设氮气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则N2 3H2 2NH3初始物质的量/mol: 1 3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x 3x 2x 平衡物质的量/mol: 1x 33x 2x 依题意,可得: 2g/mol5 解得:x0.3mol则,A的转化率为:100%30%若在同一个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容器中充入NH3,为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与上述平衡时相同,这是等效平衡问题。在等温等容的条件下,只要化归原值即可,则所加的NH3的物质的量应为2mol。反思总结自我学习评价 错题序号错因分析及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