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作用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59280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达技巧作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表达技巧作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表达技巧作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表达技巧作用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表达技巧作用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达技巧作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达技巧作用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达技巧的作用一 语言修辞的手法技巧(一)比喻1. 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 想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使文章富有感染力。2. 用显浅易见的事物来比喻深奥的道理,可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能把一个复杂 的道理阐述得通俗透彻,使人易于理解。3. 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可感。4. 用比喻来抒情,可以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情感具有形象美,朦胧美,动态美,并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二)比拟1. 用比拟手法叙事写景,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形象化,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 事物的感情;不仅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突出,还

2、可以唤起读者由此及彼的联想,增强文章的 表现力。2. 赋予无生命事物生命,赋予无情感事情感情,使文章生动风趣,更便于情感的抒发,增 加文章的感染力。(三)对偶1. 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视觉的均衡的美感效果。2. 此举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概括力强,具有警策之美;能够把 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3.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抑扬顿挫,音乐感强,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四)反复1. 表达深刻的思想,强化文章的主题。2. 使作品的层次脉络清晰,加强语言的节奏,读之琅琅上口,给人一种优美的节奏感3. 强调(五)反问 加强语气,

3、抒发作者更强烈的感情,激发读者的情感,加深读者的印象,强化文章的气势 增强文章的战斗力(六)借代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简介明快,文笔活泼精炼,可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的效果 它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形象,是题目的特征更鲜明 ,从而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可 以使语言简洁精炼,生动形象,将抽象生硬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读者的解读。(七)夸张1. 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2. 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3.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表达效果八) 排比1. 用排比抒情,便于表达热烈奔放的感情,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2. 用排比状物,可以使景象迭起,五彩缤纷。3. 用排比说明,可以把论点阐述

4、得更严密,更透彻,特别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势如破竹 理直气壮的气氛。4. 排比句的节奏感强,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而且可以使 得结构形式整齐,增强文章的艺术。(九) 设问1. 突出重点,引人注意,发人思索。2. 开篇设问的方式提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3. 在文章行文思路上还可以七承上启下、衔接过度、转换递进等作用,使文章跌宕生姿 转折起伏而避免呆板。(十) 双关 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借物寓意,还可以声东击西,指桑骂槐。1. 使语言或幽默,或辛辣,生动活泼、饶有风趣,能增强抒情效果。2. 适应某种特殊环境的需要,使语言表意更委婉,含蓄曲折耐人寻味。(十一

5、)引用1. 引用传说故事,可以增强事物的神秘感和神奇色彩,丰富文章的内容。2. 引用诗歌,可以丰富疯涨内容,用所引诗歌的情感来强化文章中要表达的情感;结合描 写的劲舞,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3. 引用名言,可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4. 引用主人公自己的话,可让内容更加真实可信。二 表达方式的手法技巧(一)记叙的人称1. 第一人称使读者感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第二人称 便于抒情,也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性。 仿佛促膝谈心,如同当面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拉近读者与作者、主人公的距离,把作者和读者两方面的情感都调动起来,具有强烈的抒 情效果。3第三人称不受

6、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表现范围。(二)记叙的顺序1 顺叙事件脉络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2 倒叙能突出结果,照成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避免平铺直叙,牵动读者去寻根溯源,使文章有 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3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 容更充实;适应读者心理,使其感到有张有弛,活泼轻松4 分叙使纷繁的事表现得头绪清晰,气氛突出,即便文章多线 交错,却仍脉络分明,具有立体效 果。(三)记叙的线索1 能将全文分散的材料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情节结构更紧凑2 突出主题3 塑造人物形象4 推动情节发展(四)外貌描写

7、1 展示人物精神风貌,揭示人物思想性格,从一个侧面更准确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2 塑造、丰满人物形象。(五)行动描写1 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 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主旨的作用。(六)语言描写1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练、生动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可使人物逼真传神,让人如闻 其声,如见其人,增强人物形象感染力2 推动情节发展(七)心理描写1 直接深入人物的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刻表现 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2 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3 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八)环境描写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8、、地点2 暗示社会环境,展示独特世态风貌3 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从而批评或赞扬社会4 烘托人物心境或渲染气氛5 推动情节发展6 揭示文章主题7 烘托人物形象8 呼应题目(九)细节描写1. 刻画人物形象2. 深化主题3. 推动情节发展4. 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5. 起暗示影射作用(十) 侧面描写1 起烘托作用,激发读者的想象,进一步突出人物的特征2 避免写作角度单一,平铺直叙,使行文有变化,诗文有灵气3 完善情节 (十一)虚实结合1 虚因实而更能启发读者驰骋想象;实因虚更显得北京开阔、包孕丰富2 使事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3 为读者

9、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十二)白描1 运用极简省的语言,能描摹事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情感。2 用于叙事,能使事理发展的线条明晰。3 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特点,使读者如见其人。(十三)借景抒情1 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2 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可以被人再体验、再理解、再认识3 使抒发的感情更有感染力,更易被理解、接受 (十四)借事说理 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读者容哦乖哦一接受,效果较好。(十五)托物言志1 使作者要抒发的感情生动形象,具体可感,避免了抽象直白,从而使读者更抑郁理解和 接受。2 作者通过事物的叙写来抒发感情,多了一层曲折,文学形象的含义更丰富,文学韵

10、味更 浓,更能激发读者广泛深入的联想和想象。三 文章结构的手法技巧(一)伏笔1 使文章前后呼应,思路严谨2 营造一种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增添了小说情节的欺负波澜,使情节发展 峰回路转,跌宕多姿。3 起到暗示、电梯、沟通文章内部联系等作用(二)过渡1 使文章脉络更清晰,结构更严谨,使各个段落形成有机的整体2 承上启下,使话题的转换更加自然顺畅。(三)铺垫1 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2 使主题更加突出。3 使人物或情节叙写更加灵动多姿,虚实互补,悬念丛生,引人入胜。(四)悬念1 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2 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阅读时的期待心理,

11、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五)照应1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贯通,有浑然一体之感。2 强化某些关键的内容,很好地点题,使文章中心明确,主题集中,避免材料和观点“两 张皮”的现象。3 使文章内在线索伏而不露,明断暗续,让读者更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线索。(六)卒章显志1 升华文章内容,突出主题思想,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深刻性2 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可使结构完整,增添文章的结构美。四 表现手法的表达技巧(一)对比 使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意事物两个方面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互相映衬,好的显 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从而给读者流血深刻的印象。(二)衬托 使描写对象的形象特征更突出,更鲜

12、明,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笔下的对象更具吸引力。(三)烘托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四)渲染 加强气氛,抒发情感,渲染情绪,深化主题(五)象征1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地表现思想情感,可以延伸写作的内涵、创造一种艺术境界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2 使文章具有深沉含蓄之美3 引起人们的联想,启发读者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六)以小见大1 表现中心突出,更有震撼力。2 使文章更具灵活性和表现力。3 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4 化虚为实,将大的事理表现得具体实在;避免空泛,使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七)用典1 使读者产生联想,增大诗文的表现力,体现以少胜多的简约之美,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 更为丰富的内涵,表达更丰富的思想感情。2 借用古人古事,抒写今时的感慨,可以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加诗文的韵味和情 趣,避免平直,收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3 避免抽象空洞的概念,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八)抑扬1 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多变,波澜起伏,造成悬念,形成对比,鲜明地表 情达意,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2 形成文章前后的“落差”,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形象更丰满,使要表现的对象或文 章主题更加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