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21 人口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580734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21 人口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版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21 人口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版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21 人口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版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21 人口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版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21 人口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21 人口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221 人口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 2019.4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2015大连模拟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下图为中国、日本、韩国和世界平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及预测,据此完成13题。1据材料可知()A2015年前后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B韩国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C19502050年中国老龄化速度快于日本D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之首答案D解析中国在2001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进入老龄化社

2、会,A项错误。1999年以前,韩国老龄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B项错误。2001年前中国老龄化速度明显低于日本,C项错误。故D项正确。2下列不属于中国快速老龄化成因的是()A生活水平的提高 B医疗条件的改善C偏低的生育率 D退休年龄的推迟答案D解析推迟退休年龄与老龄化速度无关。故D为符合题意的选项。3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些年发生倒置现象,2010年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8%和10.1%。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农村迁入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小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答案C解析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与大量农村年轻人口而不是老年人口迁

3、入城市有关。大量年轻人口迁入城市,延缓了城市老龄化速度,加速了农村老龄化。故C为正确选项。2015温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中等城市19802010年人口变化率图(注: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数)。完成45题。4据图推断该城市人口()A总量逐年增长B90年代前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C2005年后总人口有所减少D目前属过渡型增长模式答案A解析2000年以前,人口净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正值,人口总量增长;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和大于0。故该城市人口总量逐年增长。A正确,C项错误。90年代前,人口自然增长率

4、大于净迁入率,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B项错误。目前属现代型增长模式,D项错误。5对该地城市化判断正确的是()A1980年后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B1980年以来,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C1990年后城市化速度逐年增快D2005年来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答案B解析城市净迁入率为正值,中心城区空心化不会明显,A项错误。我国东部1980年后,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出现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B项正确。2005年后净迁入率降低,城市化速度减缓,C项错误。迁入人口减少不表明该城市出现城市郊区化现象。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64岁人口为1 6

5、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0.9万人,占8.7%。读2010年北京常住户籍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回答67题。6能正确表示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据题可知,表示的数据与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一致。7关于2010年北京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2059岁人口占较大比重,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有关B未来新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明显增多C北京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D自然增长率较高答案A解析从图中看,2010年北京市2059岁人口占比较大,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有关;劳动力充足,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少年儿童占比较小,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6、低;未来新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明显减少。2015宁德质检下图示意我国浙江、安徽、西藏三省区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回答89题。8据图推断()A、省区迁入人口数相同B省区经济较省区发达C人口迁移加剧省区人口老龄化D人口迁移导致省区经济水平降低答案C解析省区人口迁出比重远高于省区,迁入比重相同,但由于迁移人数不同,迁入人口数不同,A项错误。省区以青壮年迁出为主,以迁入为主,表明省区经济较省区发达,且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会加剧人口老龄化,故B项错误,C项正确。人口迁移对省区经济水平影响不大。9省区迁出、迁入人口比重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独特 B人口

7、数量少C城市化水平低 D经济较落后答案A解析、分别为安徽、西藏、浙江。西藏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高寒、缺氧)使得迁出、迁入人口比重低。2015潍坊统考读我国不同时期部分省际人口迁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回答1011题。10关于20052010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西迁出率最高B安徽迁入率大于迁出率C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多D福建人口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2010年安徽迁出率最高,所以A错误;安徽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所以B错误;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多,所以C正确;福建人口迁入率高于全

8、国平均水平,所以D错误。11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A人口迁移总量减少B人口迁入重心北移C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D珠三角地区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答案B解析通过对比两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迁移总量增加,所以A错误;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增加,所以C错误;从图中无法确定珠三角地区是否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由图可知,人口迁入重心北移。二、综合题(共2题,46分)12(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人口结构

9、正在向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化形势严峻。材料二“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据报道2015年我国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加速上升,一直要到2039年才会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含预测)。(1)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出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10分)(3)试指出我国最大人口红利期出现的年份,并

10、提出适度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期的措施。(6分)答案(1)老龄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比重降低,社会抚养比增加。(6分)(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社会养老负担重。解决措施: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当调整生育政策。(10分)(3)2010年。调整人口政策,提高生育率和增加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等。(6分)解析(1)由材料可知,刘易斯拐点出现主要反映在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由此导致劳动力比重降低,社会抚养比增加。(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可从图中获知,解决措施主要从延长

11、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调整生育政策等方面分析。(3)由人口红利期的定义可知,最大人口红利期应该是1564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的时候,即2010年。提高生育率和增加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可以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期,调整人口政策可以提高生育率,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增加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132015北京海淀区统考(24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2.1%,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

12、市群的特征。(8分)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下图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2)读图,描述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6分)(3)由图可知,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4分)江南水乡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下图为江南水乡景观图。(4)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上述景观的形成原因。(6分)答案(1)城市数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GDP总量大、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答出4点即可,8分)(2)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一普)至1964年(二普

13、),递增;(2分)1964年(二普)至2010年(六普),递减;(2分)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逐年增加。(2分)(3)1964年之前:以人口自然增长为主,出生率较高。(2分)2000年之后:人口迁入较多(或人口机械增长较多)。(2分)(4)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2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2分)河网密集(或河流众多)。(2分)解析第(1)问,可从城市数量、等级体系、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分布等方面分析。第(2)问,据图中数据从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的增减、拐点出现的时间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问,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变化分析即可。第(4)问,结合我国江南地区的气候、地形等特点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