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576505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说》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说》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说》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说》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导学案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 马 说 一、目标导学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2体会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3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伯乐( ) 骈死( ) 槽枥( ) ( ) 相马( ) 粟 ( ) 外见( ) 食马( ) (2)文学常识积累。 马说选自_,作者_,字_,_代著名文学家。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_。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初一学过的_就属这一文体。2二读课文,借

2、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5)安求其能千里也()()(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7)执策而临之 ()()3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1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2)不能尽其材 ,同。(3)其真无马邪 ,同。(4)才美不外见 ,同。2.一词多义 执策而临之 ( ) 其真无马邪? (

3、) (1)策 (2)其策之不以其道( ) 其真不知马也 ( ) 食不饱,力不足(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3)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 (4)之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 策之不以其道 ( )(5)而 (6)以 而伯乐不常有 ( ) 不以千里称也 (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翻译下列句子。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本文通篇不

4、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4本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六) 总结归纳本文采用 的写法,论述 的问题,作者将 比做“千里马”,将 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 之情,对不能知能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祗辱( ) 骈死( )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2.马说作者是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3按要求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千里马的悲

5、惨遭遇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尽粟一石 : 虽有千里之能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 : 5.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二)课内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1“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2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4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五、拓展阅读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