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配套练习:第35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57641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配套练习:第35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配套练习:第35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配套练习:第35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配套练习:第35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大配套练习:第35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全国卷找规律1(2014课标全国卷)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但当时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较重,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中国并放映,其成本并无大的变化,因此出

2、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地区的情况。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京津地区民众对外来事物是否更具热情,也不能推知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是否更加开放,故排除B、D两项。答案:C规律点拨从考生日常可见的一些社会现象来考查历史上的相关社会生活的变化,更能体现高考命题的时效性,并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因此在复习中应重点关注从考生耳熟能详的社会生活现象,尤其是新闻报刊的变迁来联系近代史上的有关社会变化的表现、原因及影响。地方卷拓视野2(2014浙江文综)下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D世界文明之演进

3、解析:本题利用20世纪初的报纸截图,主要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该报截图可以作为当时出版业发展的直接史料,故A项不符合题意。报纸刊登的求婚信息,反映了当时婚姻礼俗的变化,同时登报求婚也体现了广告业的进步,故B、C两项也不符合题意。一幅报纸截图及其中的信息并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世界文明的演进,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D3(2013天津文综)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解析: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政府很快土崩瓦解。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2月,清帝退位。此时社会发生剧变,受此影响,人们更加关心时事。材料中报纸的创办数量增加、销量增长正是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导致的,故选A项。B项属于报纸迅速发展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原因,可排除;C项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可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