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57481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破解离子推断题(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CrO、Cr2O)(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4)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

2、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2.电荷守恒在离子反应定量推断试题中的应用解与离子反应有关的定量推断类试题,需要掌握定量推断最后一种离子存在的方法:如果多种离子共存,且只有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未知,可以用电荷守恒来确定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例题:有M、N两种溶液,经测定这两种溶液中含有下列12种离子:Al3、Cl、Na、K、NO、OH、Fe2、AlO、CO、NH、SO、H。(1)完成下列表格中实验的结论和实验的实验内容以及现象:实验内容以及现象结论取少量N溶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无沉淀产生确定M溶液中含有Na,不含K用

3、pH试纸检测M溶液,pH试纸呈蓝色(2)根据(1)中的实验回答:NO存在于_溶液中,理由是_;Cl存在于_溶液中,理由是_。(3)根据(1)中的实验确定,M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答案(1)N溶液中不含CO、SO或M溶液中一定含有CO、SO取M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焰色为黄色,再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不呈紫色(2)MN溶液中含有H、Fe2、Al3、NH、K,由于N溶液为酸性,又含有Fe2,所以N溶液中不含NON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可以确定Cl存在于N溶液中(3)OH、AlO、CO、SO、Na、NO解析少量N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N溶液中不含CO、SO,那么M溶液中一定含

4、有CO、SO。取M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焰色为黄色,证明含有Na,再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不呈紫色,说明M中不含K;用pH试纸检测M溶液,pH试纸呈蓝色,说明M溶液显碱性,含有大量的OH,那么N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lO不可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Al3、Fe2、NH不可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所以判断M溶液中有OH、AlO、CO、SO、Na。N溶液中含有H、Fe2、Al3、NH、K。由于N溶液为酸性,又含有Fe2,所以N溶液中不含NO,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可以确定Cl存在于N溶液中。相互竞争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间一对多的化学反应常有“平行反应”和“竞争反应”两类,平行反应主要指多个反应

5、相互间没有影响可同时进行;而竞争反应是指由于反应能力不同,多个反应按一定的先后顺序逐次进行。竞争反应主要包括两种基本题型:一是一种氧化剂(还原剂)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反应,如把Cl2通入含I、Br、Fe2的溶液中,按照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I优先反应,其次是Fe2,最后是Br;二是一种酸(碱)与多种碱性(酸性)物质反应,如把盐酸逐滴加入到含有NaOH、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按照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NaOH优先反应,其次是Na2CO3,最后是NaHCO3,此类竞争反应的先后顺序即是其有效顺序。在实际问题中有部分看似平行的反应,由于物质的性质而出现了“有效”和“无效”两种可能

6、性,准确地确定有效反应就成了解题的关键。解决此类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假设法1复分解反应之间的竞争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复分解反应,则生成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的反应将优先进行。【例1】写出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假设NH与OH先反应,则生生NH3H2O,而Al3又与NH3H2O反应生成NH和2Al(OH)3,故认为是Al3和OH先反应。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存在NH、Al3与SO,当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后,Ba2和SO结合生成BaSO4,OH则既可与Al3结合又能与NH结合,它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竞争的反应。由于在含有Al3的溶液中滴入NH3H2

7、O,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Al3结合OH的能力大于NH结合OH的能力,OH优先与Al3结合生成Al(OH)3,则上述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答案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即时巩固1少量NaOH溶液滴入到NH4HCO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HCOOH=H2OCO即时巩固2向NH4Cl、AlCl3、Mg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按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_。(2)_。(3)_。答案(1)Al33OH=Al(OH)3、Mg22OH=Mg(OH)2(2)NHOH=NH3H2O(

8、3)Al(OH)3OH=AlO2H2O2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竞争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氧化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还原剂)时,优先氧化(还原)还原性(氧化性)强的物质。【例2】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01 mol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0.01 mol铁粉,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A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和0.005 mol CuB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并放出H2C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Fe3D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Cu2解析因为氧化性AgFe3Cu2H,所

9、以先发生反应2AgFe=2AgFe2,其中0.005 mol的铁粉与0.01 mol的AgNO3反应,析出0.01 mol Ag,再发生:2Fe3Fe=3Fe2,其中剩余的0.005 mol铁粉与0.01 mol的Fe(NO3)3反应,溶液中不再有Fe3,故选C。答案C即时巩固3将足量Cl2缓缓通入含0.02 mol H2SO3和0.02 mol HBr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且不考虑Cl2与水反应)()答案A解析因H2SO3的还原性强于HBr的还原性,故Cl2先氧化H2SO3,H2SO3Cl2H2O=H2SO42HCl,生成的H2S

10、O4和HCl均是强酸,故溶液的pH下降;当H2SO3完全反应后,再通入Cl2,发生反应Cl22HBr=Br22HCl,溶液的pH不再改变。即时巩固4向NaBr、NaI和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NaCl、Na2SO4BNaBr、Na2SO4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答案A解析向NaBr、NaI和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可能发生的反应依次为Na2SO3Cl2H2O=Na2SO42HCl、2NaICl2=2NaClI2、2NaBrCl2=2NaClBr2。将溶液蒸干时HCl、Br2和C

11、l2会挥发,灼烧时I2会升华。若通入的氯气过量,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是NaCl、Na2SO4;若通入的氯气是不足量的,则还有可能留下NaBr。即时巩固5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和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答案114解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Fe3Cu2,反应由先到后的顺序为4HNO3Fe=Fe(NO3)3NO2H2O4mol1 mol1 mol2Fe3Fe=3Fe22 mol1 mol3 mol故原溶液中nFe(NO3

12、)32 mol1 mol1 molCu2Fe=Fe2Cu1 mol1 mol1 mol故cFe(NO3)3cCu(NO3)2c(HNO3)114。3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竞争一般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优先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例3】写出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解析漂白粉溶液中含有CaCl2和Ca(ClO)2,其中Ca(ClO)2水溶液能与SO2发生反应,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后,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和HClO还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两反应相互竞争。由于次氯酸盐及次氯酸都具有强氧化性而亚硫酸盐及二氧化硫都具有还原性,所以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答案Ca(ClO)22SO22H2O=CaSO42HClH2SO4即时巩固6往含Fe3、H、NO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SO,充分反应后,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2Fe3SOH2O=2Fe2SO2HB2HSO=H2OS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