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学情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52118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教案学情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滕王阁序教案学情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滕王阁序教案学情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滕王阁序教案学情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教案学情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教案学情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教案学情分析 ?滕王阁序虽为临别赠言即兴之作,但堪称古代骈文中的精品。在严格的骈体形式束缚下,作者充沛发挥骈文特有的表现伎俩,熔对偶、声韵、事典、辞藻于一炉,又运散文之气于骈偶之中,严整中呈行云流水之势。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所生之情。作者运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在着意铺叙景色之美后,作者以腾挪跌宕的笔势,述志言情,展示了抑扬升沉的情感开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的复杂情感。【教学目标】1.了解王勃生平

2、与作品,了解骈文的文体特征,积累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理解典故的作用。3.领会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语言。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叙述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根底,熟读直至背诵。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教学构想】教学办法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根底较单薄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根底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1300多年前,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路过洪都府,加入了一次东南盛会,从此

3、中国文学史上便多了一篇绝世佳作。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便是唐朝驰名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二、解题1.关于的写作?唐摭言卷五说,王勃着?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2.关于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驰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4、。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驰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遂成为他的绝唱。三、研习课文1.梳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局部: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写欢娱宴游引发的的人生感叹。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局部(第1段)。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

5、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照应星分句,俊彩星驰照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都督阎公句下列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解说:教师精当的分析为学生的思维运作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操作图式。当然,这应该建立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熟读课文的根底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须对文章进行精加工-对文句的内在思路和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诵。)(2)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第二局部:写滕

6、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下列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下列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第三局部: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叹。遥襟俯畅下列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下列,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第四局部: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下列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

7、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下列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办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下列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

8、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导语以简明赅要为上。)二、品析鉴赏1.对偶品析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乎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平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1段看其对偶关系: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解说:张志公先生说:属对练习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经过屡次的练习之后,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词类和造句的规律,并且用之于写作,因为从一开始就是通过造句的实践训练的,而不是只从一些语法术语和抽象定义学习的.属对是波及方面很广的

9、一种综合性的语文根底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传统语文教育初探P103-106,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属对重视得十分不够。本设计在志公先生思想的指导下,结合的典型特征,从语言学习的心理规律出发,尝试着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写作的第一步-属对练习。当然首先是对课文中无处不在的对偶进行精加工,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图示来指导学生的仿写。)2.对偶句仿写练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假设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如:A.滕王阁中,

10、高朋满座;B.见秋水之浩淼;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参考对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明彻;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解说:练习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根本涵盖课文中的主要句式。)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平仄上的工整。)3.警句品味?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宝天华,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表明了南

11、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外表矛盾而意思连贯,示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那么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说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示例: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叙述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痛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痛和孤独。文中类似语句多多,不一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解说:警句的写作难度较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以外,还需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准和发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对课文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一一仿写。但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警句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体会到警句的蕴意。可以激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发明一二。)三、布置作业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一个完整主旨的文字。(解说:整体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语言障碍的骈文更要重视这一环节。这一板书简明显示了课文四局部的主要内容,其中对第1段做了详尽的分析。有点有面,有详有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