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局经信工作总结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51471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信局经信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信局经信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信局经信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信局经信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信局经信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信局经信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信局经信工作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信局202X年经信工作总结甄选 今年以来,全市经信条线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增量带动、存量提升以及环境优化为重点,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X和X行动纲要,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X扬子江城市群国家示范区,加强系统推进、协同发展,着力下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工业实力稳健增长。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始终将工业经济稳增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增速快。20X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677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高于

2、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增速从上年的全省第四上升到当年的全省第一,创出近二十年以来省内最好排位。二是质效好。202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12049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6%,增速创近七年来新高,高于全省平均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四;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7,比去年同期提高0.67个百分点,创近七年来最好水平;资产负债率为51.8%,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6.1,比上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工业税收06.6亿元,同比增长8.5%。三是后劲足。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0.5%,技改投入同比增长15.1%,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2.%。13个

3、项目列入国家强基工程,数量居全省第二。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70家,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新登记注册工业企业40家,同比增长.5%,累计达6.5万家;新增注册资本23.8亿元,同比增长12.%,累计达4257.4亿元。四是地区强。下辖江阴市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冠军,宜兴跻身十强;新吴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分别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3位、36、40位和4位。五是企业优。202X年,继海澜集团之后,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成为全市第二家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全市1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00强,25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11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入围企业总数连续多年位列XX各市之首,

4、其中入围中国制造业50强的企业数,XX占X省入围数的5,连续12年居全省首位。全年新增国内外上市公司11家,到0年12月底,全市共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38家,上市公司总量全省第一,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目标,XX沿着效益导向、高端取向和集约化方向,逐步加大转型发展推进力度,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物联网、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X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十二五以来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列我市新兴产业之首,产业规模超过202X

5、亿元,占全省的半壁江山;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产值达111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3.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2年,XX大力突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已建成XX省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创新中心、X省物联网创新中心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创新中心。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新口径,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63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8件,均居全省领先水平。物联网创新中心、超级计算技术创新中心、深远

6、海装备实验室等个项目列入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重点培育项目。华科大研究院大型构件多机器人智能磨抛加工技术,成功入选02X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系XX省唯一入选项目。华进半导体大板集成扇出先进封装技术,填补国内板级扇出技术、材料和装备领域的空白。 4.绿色制造成效显著。X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坚持节约集约发展与高质高效增长有机统一,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模式,坚持节能减排,实行能耗总控,提高能源利用率,20X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1%;单位GP能耗下降4%以上,近年来累计下降12%,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的66.7%,超出时序进度6.7个百分点。XX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洗

7、衣机入选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绿色制造项目;中达电机等7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示范企业。截止2年底,XX已累计完成绿色制造项目2项,建成国家绿色工厂0家、生态设计产品1家。 5.智能制造稳步推进。XX市被列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现有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8家。22年,XX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项目,新增4个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累计达到7个,当年入围项目数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与上海、重庆并列第一。出台XX市智能制造三年(0X22X年)行动计划,加大力度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培育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其中瀚云anluds工业互联网平台、雪

8、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在202X年实现上线运行。红豆集团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入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XX极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动力设备智能服务(DbPE、CPS)云平台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成为XX省在重点工业产品和设备上云试点示范方向的唯一入选企业;双良节能、远东集团等19家企业入选省星级上云企业;观为监测、雪浪数制、海澜新能源等6家企业平台被认定为省首批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居全省前列。 6.高端制造大力推进。在两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产业、智能装备、新型电力装备、高端基础件以及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端装备创新企业和产品。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9、研发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汽X油泵油嘴研究所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XX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国工业大奖;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XX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入围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永瀚、航亚、隆达等一批两机产业相关企业在高温合金和高温热部件产品上形成了一定的有效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垄断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7集聚集约成效突出。全市形成了国家、省级和市级开发区(工业集中区)3级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个、市工业集中区个,形成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Park园区为主题产业基地。XX省特色产业集群和XX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均名列全

10、省前茅。节约集约用地综合指数评价排名全省第一。 重点工作举措及成效 1.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成效明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目标任务。一是有序推进去产能。20X年,落后产能印染100万米、水泥30万吨,整治燃煤工业窑炉200座。二是有力推进化工专项整治。全年关停化工生产企业家,两年累计关停498家;升级改造33家,两年累计改造473家,化工企业入园进去率达34;淘汰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三是加快实施绿色制造。累计建成国家绿色工厂示范企业10家、国家首批绿色产品设计示范企业1家,列入省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创建企业14家,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15条、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达15家。四是全力推动

11、企业绩效评价。出台X市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使用的意见,完成规上企业和占地亩以上规下企业试评价工作,以亩产论英雄为发展导向的评价体系初步建成,将从02X年起正式实施差别化政策。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向好。牢牢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大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新旧动能转换。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33,同比提高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物联网、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均实现5%以上增长。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全市新增国家级服务型制造

12、示范企业1家,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家。二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加快建设企业创新平台,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单位1家。实施重点技术创新计划,2个项目入选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列全省第一。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做精做专、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省专精特新产品企业10家、隐形冠军企业3家、隐形小巨人企业2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产品企业新增数量分别列全省第一、全省第二。三是产业集群建设全面加强。制定X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总体目标、主

13、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和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和高成长性三层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3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支撑有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大力促进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打造智造强市。全面落实智能制造20X年工作方案,坚持条块联动、项目拉动、示范带动。00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亿元。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新增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平台企业和服务商25家,远景能源、博耳电力、江南电缆等家企业建设的平台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累计达7家,实施千企上云行动,全年上云工业企业达300家,4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X年智能

14、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7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家;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4家,居全省领先。二是加快建设智慧名城。出台并实施新型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大力开展大数据应用、智慧产业、智慧治理、智慧生活、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六大提升行动。加强智慧应用,雪亮工程、智慧文化、智慧环保、智慧安防等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产城融合发展,360企业安全集团和启明星辰落户成功落户XX。我市再获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先奖,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总得分再夺地市级第一。三是加快建设信息化强市。信息资源汇聚

15、能力和共享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02,所有通信运营商全面完成光纤到户改造,继续推进千兆到户、万兆到楼的光纤网络接入能力,户均带宽达到8Mbps。NBoT窄带物联网覆盖持续优化,在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慧家居等领域全面实施。启动5试验网建设,用于车联网测试。率先完成下一代互联网IP6规模化部署和政务外网改造。 4.服务企业能力提高力度加大。始终坚持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精神,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制定切合产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政策。出台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意见,研究制定推动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我委共兑现市级资金.3亿元,支持项目528个;获得省级以上资金9.43亿元,其中,获得省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专项资金2.1亿元,扶持项目288个。二是优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用足用好现有转贷应急资金、锡信贷和小额票据贴现等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02X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