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份}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506452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4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份}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份}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份}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份}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份}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份}(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第一部分:热力和机械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从事电力生产的热力和机械作业的人员在生产现场或工作中的基本安全工作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从事电力生产的所有人员和进入电力生产现场的有关人员。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608 高处作业分级 GB/T 378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 4387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T 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 6059 安全带 GB

2、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9155 高处作业吊篮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防火设计规范 DL 40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DL 40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 612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T 651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DL 502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3 总则3.1 通则 3.1.1 电力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1.2 电力生产必须建立健全各级人员安

3、全生产责任制。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做到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3.1.3从事电力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以及电力生产的运行、检修和试验的各级人员,应掌握本标准的全部或有关部分。3.1.4各级领导人员不应发出违反安全规定的命令,工作人员接到违反安全规定的命令,应拒绝执行。任何工作人员除自己严格执行本部分外,有责任督促周围的人员遵守本部分。如发现有违反本部分,并足以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者,应立即制止。3.2厂区布局及工作场所3.2.1 厂区选址应经过安全条件论证,总平面布局合理。竣工后,安全设施应经过竣工验收。厂房

4、等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定期进行检查,结构应无倾斜、裂纹、风化、下塌的现象,门窗应完整,化妆板等附着物固定牢固。寒冷地区的厂房、烟囱、水塔等处的冰溜子,应及时清除,以防掉落伤人或压垮构建筑物。如不能清除,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厂房屋面板上不许堆放物件,对积灰、积雪、积冰应及时清除。厂房建筑物顶的排汽门、水门、管道应无因漏汽、漏水而形成冰叠成山的可能,以防压垮房顶。厂区的道路应随时保持畅通。室外设备的通道上、厂区主要道路有积雪时,应及时清扫,室外作业场所路滑的地段应铺撤防滑砂或采取其它防滑措施。厂界和生活区的环境噪声不应超过GB12348的规定。厂区消防设施的设计应符合GB50229及DL5027

5、的相关规定。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高噪音以及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污染的设备、设施、场所,在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应尽量远离人员聚集场所。工作场所必须设有符合规定照度的照明。主控制室、重要表计、主要楼梯、通道等地点,还必须设有事故照明。工作地点还应配有应急照明。高度低于2.5米的电缆夹层、隧道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室内的通道应随时保持畅通,地面应保持清洁。所有楼梯、平台、通道、栏杆都应保持完整,铁板必须铺设牢固。铁板表面应有纹路以防滑跌。在楼梯的始级应有明显的安全警示。门口、通道、楼梯和平台等处,不准放置杂物;电缆及管道不应敷设在经常有人通行的地板上;地板上临时放有容易使人绊跌的物件时,必须设

6、置明显的警告标志。当过道中存在高度低于2m的物件时,必须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地面有油水、泥污等,必须及时清理,以防滑倒。工作场所的井、坑、孔、洞或沟道,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的盖板。在检修工作中如需将盖板取下,必须设有坚固的临时围栏,并设有明显的警告标志。临时打的孔、洞,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状。所有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和平台,必须装设不低于1050mm高的栏杆和不低于100mm高的脚部护板。离地高度高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不应低于1200mm。如在检修期间需将栏杆拆除时,必须装设牢固的临时遮栏,并设有明显警告标志。并在检修结束时将栏杆立即装回。原有高度1000mm或10

7、50mm的栏杆可不作改动。所有高出地面、平台1.5m,需经常操作的阀门,必须设有便于操作,牢固的梯子或平台。楼板、平台应有明显的允许荷载标志。禁止利用任何管道、栏杆、脚手架悬吊重物和起吊设备。在楼板和结构上打孔或在规定地点以外安装起重滑车或堆放重物等,必须事先经过本单位有关技术部门的审核许可。生产厂房及仓库应备有必要的消防设备和消防防护设备,例如:消防栓、水龙带、灭火器、砂箱、石棉布和其它消防工具以及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等。消防设备和防护设备应定期检查和试验,保证随时可用。严禁将消防工具移作他用;严禁放置杂物妨碍消防设施、工具的使用。禁止在工作场所存储易燃物品,例如:汽油、煤油、酒精等。运行中

8、所需小量的润滑油和日常需用的油壶、油枪,必须存放在指定地点的储藏室内。生产厂房应备有带盖的铁箱,以便放置擦拭材料(抹布和棉纱头等),用过的擦拭材料应另放在废棉纱箱内,含有毒有害工业油品的废弃擦拭材料,应设置专用箱收集,定期清除。所有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都应有保温,保温层应保证完整。当环境温度在25时,保温层表面的温度不宜超过50。油管道不宜用法兰盘连接。在热体附近的法兰盘,必须装金属罩壳。热管道或其它热体保温层外面必须再包上金属皮。如检修时发现保温有渗油,应更换保温。油管道的法兰、阀门以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现象,应及时修好,漏油应及时拭净。生产厂房内外的电缆,在进入

9、控制室、电缆夹层、控制柜、开关柜等处的电缆孔洞,必须用防火材料严密封闭。并在两侧一定长度上涂以防火涂料或其它阻燃物质。生产厂房的取暖用热源,应有专人管理。使用压力应符合取暖设备的要求。如用较高压力的热源时,必须装有减压装置,并装安全阀。安全阀应定期校验。冬季室外作业如采用临时取暖设施,必须做好相应的防火措施,高处作业的场所必须设置紧急疏散通道。进入煤粉仓、引水洞等相对密闭场所以及地下厂房等空气流动性较差的场所作业,必须事先进行通风,并测量氧气含量、一氧化碳、可燃气等气体含量,确认不会发生缺氧、中毒方可开始作业。作业时必须在外部设有监护人,随时与进入内部作业人员保持联络。进出人员应登记。在高温场

10、所工作时,应为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饮水、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对温度较高的作业场所必须增加通风设备。主控室、化验室等场所应配备急救箱,根据生产实际存放相应的急救药品,并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应根据生产场所、设备、设施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的不同,分别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3.2.31 生产厂房装设的电梯,在使用前应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取得合格证并制订安全使用规定和定期检验维护制度。电梯应由专责人负责维护管理。电梯的安全闭锁装置、自动装置、机械部分、信号照明等有缺陷时必须停止使用,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高空摔跌等伤亡事故。 3.3工作人员的条件和个人防护新录用的工作人员,须经过体格检

11、查合格。工作人员至少两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凡患有不适于担任热力和机械生产工作病症的人员,经医生鉴定和有关部门批准,应调换作其它工作。企业必须对所有新员工进行厂(公司)、车间(部门)、班组(岗位)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告知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并按本部分和其它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调整岗位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学习本部分的有关部分,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3.3.3对外来参观人员,必须进行现场危险有害因素的告知,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现场。对外来临时参加现场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本部分教育和安全知识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指定的工作

12、,开始工作前必须向其介绍现场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3.3.4与热力和机械相关的工作人员应按本部分每年考试一次。中断工作连续3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学习本标准,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恢复工作。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具备必要的安全救护知识,应学会紧急救护方法,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法、窒息急救法、心肺复苏法等,并熟悉有关烧伤、烫伤、外伤、气体中毒等急救常识。使用可燃物品(如乙炔、氢气、油类、天然气、煤气等)的人员,必须熟悉这些物质的特性及防火防爆规则。使用有毒危险品(如氯气、氨、汞、酸、碱)的人员,必须熟悉这些物质的特性及应急处理常识,防止不当施救。使用有放射性物质(如钴、铯)的人员,必须熟悉放射防护及应急处理常

13、识。作业人员的着装不应有可能被转动的机器绞住的部分和可能卡住的部分;进入生产现场必须穿着材质合格的工作服,禁止带围巾,穿着长衣服、裙子。工作服禁止使用尼龙、化纤或棉、化纤混纺的衣料制做,以防工作服遇火燃烧加重烧伤程度。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禁止穿拖鞋、凉鞋、高跟鞋;辫子、长发必须盘在工作帽内。作业接触高温物体,从事酸、碱作业,易爆场所作业,必须穿着专用的手套、防护工作服。接触带电设备工作,必须穿绝缘鞋。油漆作业时,应保持现场通风良好,工作人员戴口罩或防毒面具,现场应做好防火措施。任何人进入生产现场(办公室、控制室、值班室和检修班组室除外),必须戴好安全帽。3.3.12冬季室外作业,应做好防寒措施

14、。工作服、专用防护服,个人防护用品应根据产品说明或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更换。 3.4设备的维护 机器的转动部分必须装有防护罩或其它防护设备(如栅栏),露出的轴端必须设有护盖。在机器设备断电隔离之前或在机器转动时,禁止从靠背轮和齿轮上取下防护罩或其它防护设备。3.4.2禁止在转动中的机器上装卸和校正皮带,或直接用手往皮带上撒松香等物。3.4.3在机器完全停止以前,不准进行修理工作。修理中的机器应做好防止转动的安全措施,如:切断电源(电动机的开关、刀闸或熔丝应拉开;开关操作电源的熔丝也应取下,或在 “DCS”系统操作画面中打“禁止操作”),切断风源、水源、气源、汽源、油源;与系统隔离的有关闸板、阀门等

15、应关闭,必要时,应加装堵板,并上锁;上述闸板、阀门上挂“禁止开启”警告牌。必要时还应采取可靠的制动措施。检修工作负责人在工作前,必须对上述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确认措施到位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3.4.4禁止在运行中清扫、擦拭和润滑机器的旋转和移动的部分,禁止将手伸入栅栏内。清拭运转中机器的固定部分时,严禁戴手套或将抹布缠在手上使用,只有在转动部分对工作人员没有危险时,方可允许用长嘴油壶或油枪往油盅和轴承里加油。3.4.5禁止在栏杆上、管道上、靠背轮上、安全罩上或运行中设备的轴承上行走和坐立,如必需在管道上坐立才能工作时,必须做好安全措施。3.4.6应避免靠近和长时间的停留在可能受到烫伤的地方,例如:汽、水、燃油管道的法兰盘、阀门附近;煤粉系统和锅炉烟道的人孔及检查孔和防爆门、安全门附近;除氧器、热交换器、汽包的水位计以及捞渣机等处。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在这些处所长时间停留时,应做好安全措施。3.4.7设备异常运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应停止设备运行。在停止运行前除必须的运行、维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准接近该设备或在该设备附近逗留。3.5一般电气安全注意事项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使用中不准将接地装置拆除或对其进行任何工作。3.5.2任何电气设备上的标示牌,除原来放置人员或负责的运行值班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员不准移动。3.5.3不准靠近或接触任何有电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