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样本.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500509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样本.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样本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1梅花魂一、教学要求。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3、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接”的特点。二、教学重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接”的。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内容,理清层次。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2、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二

2、、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1、利用工具书或联络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表达的顺序。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2、根据课后考虑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络?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全文。一、复习回忆,提醒任务。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忆旧知,做好铺垫)(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

3、)不能回国;(4)赠墨梅卧;(5)送梅花图;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络?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表达“教”学。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欢?(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2、指名读。考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然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比照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

4、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渐渐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祥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3)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如今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5、指导有感

5、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三、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2、回忆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欢,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习目的】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络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

6、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热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二、做采访准备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三、感悟课文内容1

7、、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中西贯穿、古今贯穿、文理贯穿,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展古诗文积累。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展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

8、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安康成长的要求。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展评价,说出理由,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爷爷,我

9、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教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得意。“三贯穿,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展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七、辩论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假设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展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八、拓展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

10、访谈记录。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课前准备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搜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学习要求: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标

11、准漂亮。二、分组学习。三、检查学习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假设你单独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麦哲伦完成人类历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_一位71岁老翁单独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2023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出示作者小资料提醒课题:本文是在1

12、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指名读有关的句子。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似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13、。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b.指导感情朗读。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随着答复课件出示句子: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一本你

14、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似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作者喜欢一遍

15、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假设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似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假设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似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_课件引说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