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48251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n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古代部分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题解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选官制 过程:建立、形成、演变、灭亡 特点:各自

2、的界定、彼此的区分 影响:价值与评价、批判与智慧 (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西周亡,分封制和宗法制崩坏。解读古代中国王朝变迁: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知识联想: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同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西周的分封制含义:分邦建国,周天子册封诸侯立国目的:通过封邦建国,维护周王室的统治,以藩屏周对象: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血缘、功绩与宗法传统)概况:周武王、周公两次分封、授土授民、主要诸侯国 (宋、鲁、齐等)、层层分封权利: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

3、血缘继承)的统治权义务:向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评价:进步性:稳定政治秩序,促进文化交流,扩大统治疆域,使周的统治延续数百年 局限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解读注意不同语境下的“封建”一词的不同含义:封邦建国或一种社会形态西周的宗法制概念:按照父系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联系的制度目的:巩固王权,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严格的等级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结构评价: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4、有利于防止部纷争,维护统治集团稳定;对凝聚宗族和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解读西周的宗法制在后来得到延续了吗?(从制度视角与观念视角)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鼎既是祭祀礼器又是权力象征、神权为王权服务;政教合一、为政治服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以宗法制为核的层层分封制;统治权力带有垄断性和封闭性,阶层流动性差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受封诸侯在封国拥有较世袭统治权;西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2) 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朝的统一(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前提)原因:商鞅变法奠基;嬴政广纳贤士、方略正确;民众要求统一过程:攻灭六国,初步统一(、楚、燕

5、、齐) 北伐匈奴,收回河套(现属自治区) 南征百越,统一岭南(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即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管辖“西南夷”,纳入版图(立郡县,中央管辖)影响: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解读立国与治国(治国策略、建立统一与巩固统一);分权与集权(矛盾的对立统一);统一国家的奠基与扩大;多民族国家的出现与认同。皇帝制度(中央政治制度的核心)创立:建立朝后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皇帝”称号方显尊贵,自称“始皇帝”地位:帝位终身,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天下独尊权力: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指挥权于一身评价: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家国一体、专制政治解

6、读君权神化背后是寻求其统治的合法(理)性;君主权力的不可转移、不可僭越和不可制约;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政治制度的划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主权在君与主权在民(一姓之国与百姓之国;专制政治与政治)中央官僚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央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名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职责: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三公关系: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实质目的:分割中央官僚的权力,以确保皇权独断君臣关系:大臣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主从关系,“主子”与“奴才”的关系解读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矛盾:君权与相权中央政治制度调整的目的:维护君主专制,维护皇权(分权与集权)地方官僚制度郡县制

7、(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朝在地方治理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历史渊源:春秋战国一些诸侯国已设置过郡县行政区划:郡县(道)乡里(基层政权)郡县长官:郡守,郡尉,监御史;县令(县长)分掌职责:郡守行政,郡尉兵事,监御史监察权力关系: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隶属于中央,受中央垂直管理;郡县长官之间分权牵制作用评价: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中央权力集中程度大大加强;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解读地方政治制度的主要矛盾中央与地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总述:朝是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统一六国后,在国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创建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

8、和专制主义制度表现:中央政治制度方面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方面郡县制度评价:对当时: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完毕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 对后来: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解读专制与集权;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角度与方法(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推行:西汉初年,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危机: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增强,割据一方,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封国)之乱”;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采取了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和颁布“推

9、恩令”等措施,最终解决了危机解读郡国并行制属于地方政治制度,其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维护统一,但汉初的封国却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因素;注意西周分封诸侯国和汉初封国异同以与其他朝代的封王情况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演变:汉以前以世官制为主(以宗法制为核的分封制即为世官制之一) 汉武帝诏令地方官员察访举士(孝廉、茂才) 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含义: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围,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察举制:由地方官吏向中央察访推荐适宜人才,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中央与地方设立中正官根据门第品评人才,作为吏部选官的依据 科举制:中央

10、通过考试成绩选拔任用官员的制度特点:世官制血缘门第、贵族世袭 察举制推举孝廉、以官举士 九品中正制门第血缘、大族品评 科举制知识优先、考试选官评价:世官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但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察举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带有封闭性; 九品中正制的中正官被大族垄断,门第标准导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科举制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用人权,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专制王朝的统治基础;考试与取士相结合,也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其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 但考试围局限于儒学经义,特别是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自由,更不

11、利于有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的培养。解读科举制既是考试制度和学位制度,又是文官制度;是教育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合一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僚制度)确立:隋朝设尚书、门下和史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六部制从此确立发展:唐朝在隋朝制度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革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和颁发拟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批和封驳政令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六部,负责执行政令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沿革:宋代分割宰相权力举措: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等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执掌中央最高行政权,下设六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后不久废除中书省,权分六部,丞相制度被废

12、除评价:扩大宰相人数,分割相权,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以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职能分工,也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和执行水平;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造,历朝基本沿用解读分权与分工;分权与集权;皇权与相权;继承与创新行省(行中书省)制度发展沿革:原为元朝中央(中书省)派驻地方的高级机构,后来成为地方行政区域名称相关区划:行省、腹里(中央直辖)、宣政院辖地( 吐蕃 佛教 国师 帝师)权力行使:行省的行政、经济、军事等各项权力的行使都受到中央的节制监督控制:行省长官定期觐见述职、中央监察、省官互迁历史作用: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

13、端(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集中过程: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评价:以来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朝阁的出现背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政务繁重形成:明成祖朱棣设立阁(秘书班子)实质: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作用:进一步巩固了皇权(不能制约皇权)解读合法与非法;临时与常设;秘书班子与官僚机构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目的: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加强君主专制集权设置:清朝雍正年间设置,后成为常设机构特点:职事广泛,中枢辅助,秘书班子,人员钦定,秉旨办事,效率较高,封闭性强作用:提高行

14、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维护了国家统一,在恢复发展古代经济方面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消极: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解读中国传统与世界视野;传统与近代;经济与政治;结论与史实(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涵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指的主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是针对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其特点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无独立性,须严格服从、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唐三省六部制;元中书省制;明废丞相,设阁;清军机处。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