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扩张和风险防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46793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扩张和风险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融扩张和风险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融扩张和风险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融扩张和风险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融扩张和风险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扩张和风险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扩张和风险防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金融机构快速扩X与风险防X执笔人:李连军一、金融机构快速扩X的特征(一)资产和负债规模高速增长截至2011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合计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13.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合计本外币负债总额为106.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分结构来看,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仍占主体,占比为47.3%,比上季度末下降1.2个百分点。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比分别为16.2%和8.8%。具体看来,2011年12月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分别为53.63万亿元、18.38万亿元、9.98万亿元

2、、31.29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4%、23.3%、27.1%、22.0%;负债总额分别为50.26万亿元、17.30万亿元、9.32万亿元、29.20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1%、22.8%、26.5%、21.7%。继续保持规模持续增长。(二)生产经营场所迅速增加,区域扩X明显以为例,与“十五”末相比,2010年末,的金融机构数量翻了一番,达到540家;从业人员达到23.9万人,增长了51.3%。随之而来是区域扩X。有在现有业务区域内增设网点、在同一地区新的地域新设网点、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域新设网点。通过向发达地区的区域扩X,分享产业溢出效应,增强产品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通过向欠发达

3、地区的区域扩X,抢占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另外,金融机构通过区域布局合理分配资源,有利于调整收入结构和成本结构。同时海外扩X实现国际化蓝图,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海外扩X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海外目标市场直接设立或开办分支机构,这是比较经济的途径和方式;二是通过海外并购现有机构实现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三)金融业务种类、产品急剧膨胀传统方面代理的产品主要在保险和证券领域,即:收益保障型保险理财产品(低风险甚至无风险,不包括通胀负增长),基金类(低、中、高等风险)。自身推出的理财产品以信贷类为主。针对客户的理财产品也很多,如光大银行推出的“T计划”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包括短期理财:月月盈;中期理财:

4、季季盈、半年盈;中长期理财:财富“T计划”。中国民生银行推出的“非凡财富”非凡资产管理理财产品等。又如针对大宗商品市场推出的黄金、某理财产品,各类信托公司针对资本市场推出的阳光私募理财产品等。在虚拟银行方面通过发展网络银行,充分利用IT优势,利用多层次的软件系统,使客户在办公室可以进行网上查询、转账、资金交易等业务,突破银行业务的地域限制。发展金融租赁。金融租赁业务具有融资功能,却不受信贷指标的限制,同时还能控制操作中的信用风险。通过经营租赁业务,能引申出租金转让与证券化、资产管理、产业投资顾问等创新型金融服务。(四)各种兼并重组、并购、参股、控股层出不穷。主要有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金融机构与

5、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的并购和金融机构与外资银行的并购等多种方式。加强金融机构与大型银行投行业务发展,在重组并购、银团贷款安排管理、直接投资及股权私募、结构化融资顾问、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企业短期融资融券承销、企业上市发债顾问、资产管理等方面开展的各项合作。具体有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截至目前,共有20多家中小商业银行引进了30多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许多金融机构在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帮助下,在经营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水平和特色产品研发等方面迅速改进。上市公司入股金融机构。如新希望和东方集团入股了民生银行,成为我国首家上市民营商业银行,外高桥、浦东金桥和申能股份入股浦发银行。有些上市公司的控股

6、股东参股一些商业银行。外资入股金融机构。通过适度引资入股来增强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如亚洲开发银行于1997年入股中国光大银行。1998年9月,国际金融公司取得某银行5%的股权;2001年,国际金融公司增持某银行股份,汇丰银行和某某商业银行也参股某银行个人资本组建商业银行。发展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五)金融合作的领域和X围不断壮大。有银银合作、银保合作、银证合作、银企合作等扩X路径。随着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步伐的加快,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在基金、租赁、保险、资产管理等多个金融领域开展业务。金融机构互相结盟,采取银团贷款方式。招行则推出了包括融资授信、结算清算、

7、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年金与信用卡等六大银银合作的产品体系。金融机构与国有银行开展银团贷款。金融机构应与国有商业银行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平等互利、有偿代理的方式,利用存款质押等代签国有商业银行的全国银行汇票,增加结算品种,解决签发省内外银行汇票的问题。外资金融机构入股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二、金融机构快速扩X的原因(一)做大做强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规模扩X有利于扩大市场覆盖面,分散经营风险。有利于为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集中度风险;有利于增加业务种类,丰富产品线,使收入来源多样化;有利于增强资本实力,从根本上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加强与同业的合作,积

8、极探索新型金融业务,同时降低流动性风险。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增强盈利能力。有利于分摊在产品研究开发、科技系统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巨额投入,从而不断提高研发能力,进一步完善营销系统,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信用等级,从而扩大利润空间。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如银行、保险、证券是经营信用的企业,因此提升品牌形象对于他们而言极为重要。(二)求特求新达到“创新发展”的目的。通过扩X手段,实现在更大空间X围内整合优质资源,在区域上、在地方上,在局部业务板块上,打造强势业务,培育金融核心竞争力。特色造就差异化,差异化产生竞争力。各家银行天然地与其所依托的地方资源、地方经济形成不可割裂的

9、金融共生体与不可拆分的经济共同体,本身存在着独有的金融特色,银行强烈的扩X意愿应放在挖掘这些金融特色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特色立行,实现外在扩X与内在优化的和谐演进,否则这种扩X只能又一次成为找不到着力点的随机漫步。(三)做细做精达到“战略发展”的日的。其扩X目的就是以特色形成强势业务与核心竞争力,实现做强机制,最后真正培育起有利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银行。因而,一个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必定会有几个发展好的银行存在,他们以区域性精品银行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平稳、较快地发展各项业务,持续改善资产质量,有效控制各种风险,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推行精细化管理,创建节约型银行,实行资本、规模、速度风险、效益的持续

10、动态平衡,努力实行我国银行市场化、股权多元化、国际化、区域化和资本化。三、金融机构快速扩X的风险(一)饥不择食,引发不良竞争风险一是从存款方面来讲,为求绩效不择手段渐成常态。由于存款规模是商业银行立行之本,目前各家银行在上级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全口径存款日均新增和余额占比均是其中的关键指标,因而极力扩大存款规模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比拚的重点。新增银行拓展负债业务,势必打破原有格局,使竞争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引发恶性竞争,乃至培育寻租行为,从而使银行业经营成本增加。如采取发放高比率揽储费、协储费、实物奖品及以贷引存等方式拉储蓄存款,或利用对单位实权人物发“业务联系费”、多种形式的请客送礼

11、、放松开户条件等手段争夺单位和个人存款。二是从贷款方面来讲,也可见乱象频出。由于各家银行贷款规模已逐渐趋于饱和,在经营业务高度同质化的情形下,扩大业务规模及提高盈利能力等要求使得业务竞争进一步加剧,于是无序竞争逐步出现,甚至打擦边球、某违规经营等问题也不断滋生出来,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如采取拆借同业、搞假“委托贷款”、利用“存放同业”科目通过房地产信贷部之类附属机构等自办经济实体发放贷款等隐蔽方式,间接避开人民银行的规模管理。又如使用额外收取利息或利润,甚至直接突破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浮动X围等手段,谋取高利。此外,有些商业银行为了照顾地方政府关系、单位关系、人情关系,不惜放松贷款条件发放关

12、系贷款。这就导致贷款集中度不合理增高,信贷风险增大。还有些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占比过高,缺少企业贷款。银行业人士都明白,个人经营性贷款与企业贷款相比,可供抵押物少,违约风险偏大。但陷入恶性竞争,且实力和优质客户资源相对有限的新进入银行往往顾不了那么多。这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二)定位不准,风控机制不健全风险新进入银行往往业务单一、趋同,市场不准,各自封闭,没有形成市场型的特色分工体系。其金融产品结构往往呈现出高度雷同的现象,特别是其市场定位的趋同性,中从区域定位看,一般都定位于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二是从产品定位看,基本上是别人经营什么业务,我就经营什么业务。三是从客户定位看,也大都集中在“两通

13、、两高、两上”(交通、通讯、高校、高科技、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方面,同化趋势明显。新进入银行在已有产品、产品创新、中间业务拓展等方面,与当地原有银行相比,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尚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根本性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所需的法律体系以及市场调控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理念落后。一方面体现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缺乏实施差别化风险管理的理念,忽略了不同业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风险分散化不足,集中度过高。风险管理机制差距明显。其中包

14、括风险甄别系统、风险报险系统、风险决策系统、风险避险系统、全程监控系统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工具及技术有较大的差距。当今的国际金融市场,一方面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增强,银行风险管理日趋复杂。而国内商业银行,其主营仍是存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手段比较重视定性分析,风险量化手段欠缺。(三)自身条件局限,造成经营风险一是营业网点布局受限。在金融机构都竞相扩X的进程中,因优质资源相对有限,很难找到高性价比的地段,造成经营成本过高,风险增加。二是机构设置上有局限。它们往往显现出资产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特征,不仅导致

15、其经营风险高,而且阻碍、牵制了其业务开拓发展。三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局限。因市场准入过松,导致其资本金严重不足,而且往往缺乏有效的所有者约束机制,产权关系模糊,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极不健全。更有甚者,管理者选择机制扭曲,致使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缺乏银行经营管理经验,而且员工素质普遍偏低,存在大量的子弟兵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四是人才储备不足,操作性风险加大。在新增银行中,刚毕业的新人和同业引进的新人较多,总体表现为缺乏系统性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优秀人才短缺。这方面的弊端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一是临时拼凑的人才队伍难以担当重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业经历普遍不足,技术老化,知识结构失衡,高水平人才匮乏。二是重赏

16、引才得失参半。目前金融机构只能依靠更加突出的个人收入优势从同业挖来或留住人才,这部分人约占2/3,而这必将无谓地大大增加经营成本。三是无源之水难以为继。金融机构本来人才队伍结构就有缺陷,在大规模扩X的的情况下更是捉襟见肘,很可能在立足未稳的时候,其对人才激励制度的相对优势就消失殆尽,它们临时建立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其中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就很可能大量倒流回国有同业。关键是它们远没有国有商业银行那种承担一定规模人力资源流失的坚实基础,只要有某种量的流失,就可能无人支撑局面。 (四)经营思想错位,盲目扩大票据业务风险票据业务具备规模扩X的功能。因此,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新进入银行,往往盲目扩大票据业务规模。一是把票据业务的发展作为其实现规模增长的一个主要手段。通过向企业发放贷款或办理贴现,转存保证金或开具定额存单,再签发票据。如此滚动办理,即可实现存款、贷款的双重增长。二是利用票据业务释放不良贷款。通过增加票据资产扩大贷款规模,从而做大分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