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462810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案设计学案设计核心: “学案式”教学,其核心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将“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其特点应该是“多边互动、师生有效指导、自主创新学习”。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2、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3、探究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养成热爱

2、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4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把握课文的主旨,体会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二、学法指津1朗读法。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写景小品文,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要求: 本文句式整齐,骈散并行,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蕴味。 本文用词清丽,平仄相对,要求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和韵律美。 2合作探究法。以

3、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学习这课时请采用“美点寻踪”的方法,用“_美,美在_”的句式,来发现美、探究美。 (一)学海夺宝活动一:试一试,看谁字音读得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节奏划得明,课文读得好。(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3).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学法指导: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文。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当然也有例外,要根据句子的意思确定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活动三:赛一赛,看谁文意读得通。1.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2.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它的意义:(1).窥谷忘反。 ( )(2.)千转不穷。 ( )3.掌握古今异义(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2).猛浪若奔。 ( )(3).经纶世务者 ( )4.

5、 掌握一词多义 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 猿则百叫无绝 ( )百 一百许里 ( ) 猿则百叫无绝 ( )5.掌握下列词类活用 (1). 任意东西 (东西: ) (2). 互相轩邈 (轩邈: ) (3). 望峰息心 (息: ) 6.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3).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4).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活动四:寻一寻,看谁美点找得多。1探究文章的语言美,可设问:本文构思别具一格,行文骈散相间,实为一篇优美隽永的写景散文,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还为我们学习景物描写提供了范本。请同学

6、们用“ 美在_”的句式,谈谈本文的语言,美在哪里。 2.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问题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问题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问题: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教学设计【教材解析】与朱元思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第的课文,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

7、,积累文言语汇,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学情分析】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经纶世务”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2、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3、探究文章

8、的语言美,意境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4背诵并默写全文(二)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三)情感目标: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9、忘反”的含意。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美点寻踪法。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宜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分析美点,并学会总结其间的规律或方法,它能够真切地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学案”教学模式。主要以“学案”作为学习任务,启动学生自主学习,以程序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现学生思维的历程并形成知识结论,以“美点寻踪”挖掘知识内涵,促进深层的理解,以总结反思完成

10、对知识、方法、情感的升华,最终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一、 导入教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之歌唱,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同学们,你们能说说有关描写祖国山水的诗句吗?学生说有关描写祖国山水的诗句。教师准备资料: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漠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与朱元思书“书”即书信,这篇短文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然而,这封书信几乎通篇都是写景,写了富春江的美丽景色,也许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把观赏

11、到的独特景色告诉朋友。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来领略富春江上的美景吧。(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教师辅助策略:这一教学环节 要注意师生互动,在学生回顾中教师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 依案自学(一) 学海夺宝教师:请同学们依据学案设计自学课文,完成“学案夺宝”中的活动一、二、三。如果有问题可以标注出来。(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课文的朗读及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问题,同时确定个体疑点。)(二) 展示成果教师采用试一试、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依据学案设计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完成课文朗读、重点实词的解释、特殊句式的掌握,及课文疏通的教学。(三) 解答疑难由学生提出自学过程

12、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答疑并归纳总结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文知识点。(设计说明:课文包含了较多的古文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古文的好例文,教师着意引导学生把握有关文言字词的理解及特殊的句子,夯实文言基础。)(四) 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学生在前面自学解疑的基础上,疏通课文,可以同桌之间,也可以小组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酌情指导。然后教师指明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五) 合作探究,活动四:寻一寻,看谁美点找得多?(实施策略:学生再默读课文,从审美的角度梳理课文内容。方法可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焦点问题

13、,全班共同探讨,可以有不同的见解。)1探究文章的语言美,可设问。问题本文构思别具一格,行文骈散相间,实为一篇优美隽永的写景散文,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还为我们学习景物描写提供了范本。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美在哪里。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预设答案:语言美在“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美在“千丈见底”似写水深,实则夸张写出江水清澈透明。美在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之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用了衬托的手法。 美在“急

14、湍甚箭,猛浪若奔”既写波浪翻滚之形,又闻振聋发聩之声,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江水之壮美。美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几句不仅画出了峰峦迭起、层出无穷的磅礴气势,而且运用了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无生命的群山写得生机勃勃,活跃飞动。美在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声衬静,寓视于听,空谷传响,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此处以奇声异音衬山之奇异,以山音的奇美衬托山林的幽美,表现出富春江两岸山间的无限情趣。教师小结: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描写形声兼备,动静互见,虚实相生,体现出动态美、映衬美、情趣美、虚实美。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2 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问题 :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思考提示: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首先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