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内战烽火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4544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内战烽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7课内战烽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7课内战烽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7课内战烽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7课内战烽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7课内战烽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内战烽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 内战烽火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2、掌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4、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5、讨论探索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6、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

2、意志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2、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

3、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二、实施目标:1、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学生观察88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这是为了什么? (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也为了制造舆论来欺骗人民。) (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 (不能。因为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共的目的是要推翻这种反动统治。) (4)“活动于探

4、究”: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作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该不该亲自到重庆去谈判?(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不管说该或不该,都应给予鼓励。因为说不该的同学,至少还保持着对蒋介石的警惕,对毛泽东安全的顾虑。这种朴素的情感应该得到呵护。) (5)事实是毛泽东冒险去了,结果怎样?(揭露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同反动派在政治上进行了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自己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6)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主动撤离保存实力;“蘑菇”战术拖垮敌人;引进“口袋”全歼敌军。) (7)这个历史事实说明什么道理?(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才能以少胜

5、多、以弱胜强、粉碎敌人的进攻。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教师小结:当时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同时也在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说他这种兵力部署“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直接威胁敌人的心脏地区。承担这项战略任务的是刘邓大军,他们进攻的方向是大别山。2、 当堂达标: 一、材料:“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近切悬盼这至。”请回答:(1)倭寇指哪个国家?它投降的时间?(2)这是谁发给谁的电报?(3)陪都指哪里?什么时候成为陪都的?(4)此电报发表

6、的历史背景?(5)发此电报的目的是什么?(6)材料中的“先生”应邀去了吗?为什么去? 二、材料一:“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之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请回答:(1) 材料一的“这一战略部署”和材料二中的“这一历史的转折点

7、”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2) 这一军事行动的时间?领导人?(3)材料一中的“尖刀”指什么?(4)材料二中的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哪年以来?(5)这次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三、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请回答:(1)毛泽东谈论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3)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关于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的为中国的光明前途,同国民党进行的政治较量(即重庆谈判)和军事较量(解放战争)。本课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头绪繁杂,而人教版教材虽然将课程标准的内容纳入其中,但是教材过于简略,历史事件(特别是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历史事实)介绍得不够完整,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解放战争前两年的历史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这就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合理的组织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取舍,补充新材料。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