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429839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 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 识的纽带,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一、勤家访,架好主桥梁。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 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 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 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

2、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 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 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 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 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二、整体策化,实施方案。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每学期每个学生老师家访不少于三次分别是期 初、期中、期末),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

3、自行 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 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 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 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析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在反 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 行为或只提优点,说好的方方面面。却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 对学生的缺点却用借桃喻李委婉地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 提醒家长,让步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 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

4、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 跃,场面融洽和谐。 四、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 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 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 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五、常通信,设好交通岗。书信是班主任设在学生心灵上的交通岗,家长充当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与班主 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导。班主任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点滴进步随时写信 告知家长,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信上讲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就亮 红灯,

5、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信上说的是学生取 得点滴进步,家长就亮绿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长期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 的心理素质。总之,在家访中,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 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 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 解与配合。同时,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 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 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 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