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周考试题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42664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周考试题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三语文周考试题答案1CA出奇(其)不意,B粕(p),D山青(清)水秀,盥(gun)2、B(A纷至沓来:纷纷到来,用在群体事物上,不能用在个体事物上。C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形容十七八岁的中学生(还有男的)就不对了。D“感同身受”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3B(A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C书名号应改为引号。D“QQ”后面用句号。冒号不能管到句末,最后两句是对“休闲方式”的总结和评价。)4、C(A项,单谓语与双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

2、”;B项,不合逻辑,“抢险救灾”包括“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D项,搭配不当,将“建立健全”改为“达成”)5C(C项只是截取了原文概念的一半内容,偷换概念,是“城市化”的内容而不是“农民市民化”的内容,农民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带来了“农民市民化”的需求。)6A(A项是保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关键,而不是“重视农民市民化”的原因。)7B(绝对化错误,“城乡二元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城乡“权益”的差异仍将存在。)8D(与:参与,参加)9B(均译为“于是就”,连词 A、表承接关系,可不译;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 C、兼词,于此,于其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表原因

3、的连词,因为;表手段与方法的连词,用,凭借)10D(A、书信往来不便不是因为家境苦寒,而是任上离省城远,且家在荒村。B、“表现出乡邻们热心善良的品质”有误。 C、不是有骨气,而是有羞愧之心。)11、(1)(2分,每处停顿05分)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选自东坡志林记三养)参考译文东坡居士从今日以后,(每餐)不过喝一杯酒,吃一个带肉的菜;有尊贵的客人来访,丰盛的饭食增加三倍,可以减少不可以增加。有人邀请我赴宴,(我)要预先给主人讲明我的规矩。(如果)主人不听从而超过了我的要求,(我)就停止(不吃饭告辞回家)。(

4、2)(8分) 同时详述了主人的遗嘱,(遗嘱中)安排家事十分周详。(“处分”、“悉”各1分。)他的儿子有时向人借钱,对方就有求必应。(“或”、“称贷”、“辄”各1分。)(这)其中的情态,能够让一个人来亲身经历的,我恐怕是第一个了。(“中间”、“一身”、“殆”各1分,如果“仆”泽为“仆人”扣1分。)12、(1)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妻子在一起温馨快乐生活的梦境,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2分)(2)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塞外冬夜天地清空苍茫的景象,(2分)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

5、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2分)13、(6分) (1)烟光凝而暮山紫 (2)渺沧海之一粟(3)羁鸟恋旧林(4)千载谁堪伯仲间 (5)闻一多 (6)哈姆雷特14、【答案】要点:我保留着儿童的性情(童心);这使我对童话描绘的美好世界有深厚的兴趣。(4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之所以重要,在于这句话表达上很有味道,因为它采用了借喻的手法,用灵魂里那个孩子来比喻童心。把本体找出来,还原朴素的本意即可。15、【答案】要点:(1)描写了东天北平的灰暗、寒冷、干燥给人的不愉快,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2)与童话中、记忆中春天的美好形成对比,从而表达了对美好春天的向往。 (3)引出后文“回想

6、春天”的内容。(或:作铺垫)(6分)【解析】这道题同样考查对作者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思路如下:先说表达了什么,再看这一段与上下文的关系,与主题的关系,与读者的关系,有则答,没有则弃。16、【答案】要点:(1)温暖潮湿的气息。 (2)浓烈,无处不在(充满每一个角落)。 (3)自然的气息。(4)温馨祥和的气息。(5)故乡生活的气息。 (6)充满诗意的气息。(6分)【解析】这道题考查概括能力。关于春天的气味,都是作者童年记忆中的那种感觉,也是作者向往的那种感觉。作者通过回忆,借助很多细节逐一表达出来,我们概括时一一对照,注意合并同类项。17、【答案】要点:(1)不沉沦于无情的现实。 (2)保持着

7、儿童般的纯真。 (3)追寻自然诗意的生活。(6分)【解析】这道题考查探究能力。虽说是探究,并不是凭空捏造,依然建立在文本基础上。本文写现实的无情,写童话世界的美丽,写童年自然美好的生活,无不在说明作者的生活态度。要把这些态度概括出来,再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评价。18、【答案】字数符合简短的要求;采用拟人手法,童话特点鲜明;抓住成年人生活中抽烟这一不良现象,符合“给成年人看”的要求;宣传戒烟,表现生动,主题深刻。(4分)19、示例:除黑恶扬正气千万市民享平安(宽对也可。4分)20、【答案】(6分)【解析】注意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顺序,由上到下,由面及点。作者站在布达拉山从上往下看,当然首先看到的是

8、从“山上”到“山坡“的景色(),然后是凸起在田地上的“沙丘”(),再是沙丘下的“田地”();写田地上的村庄和建筑,其中句是总写,句写民居,句写散在民居中耀眼的宗教建筑。21、示例:他弯下腰,轻轻抚摸小女孩的头,然后走进花圃,指着大片的月季花说“小姑娘,再挑一枝最大的,算是我送给你奶奶的。”他轻轻拉着小站娘的手,又走进花圃,摘下一枝花递过去,说:“这枝花是送给你的。”他转过身走进花圃,摘下两枝花,递给小女孩,说:“一枝送给你,一枝送给你母亲,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有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有意蕴,符合教育家的身份,2分。)附参考译文 我有个门生在云南当县令。(当初),他的家境本来苦寒

9、,只带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家童,紧巴巴地前往(候补),需要住宿在省城。等了很久,候补了一个县令官职,(这个地方)在云南中部,还算是个富饶之地。但是(该县)离省城较远,他的家又在荒僻的村子,书信不容易寄达。偶然得到一封书信,也不免几经周折,因此(他)几乎和妻子儿女断了音信家人(也)只能在民间刻本的缙绅录中查得他在某县做官罢了。 偶然(有一次),县令的一个狡猾的仆人舞弊,(县令)杖责一顿并赶走了他,这个仆人对他恨之入骨。县令的家事(这个仆人)本来就全部知晓,于是就伪造县令的家僮写信(给县令的家人)说,主人父子俩先后死了,两口棺材如今草草安放在佛庙中,请借钱来迎回(老家安葬),同时详述了主 人的遗嘱,(

10、遗嘱中)安排家事十分周详。 当初县令前往云南时,亲友因为他朴 实木讷,认为他未必能补得上官,即使能够补上了,也一定不是好的职位。后来听说他在这个(富饶的地方)当官,才渐渐(和他的家人)亲近,并且有周济他家的,有时常赠送东西慰问他们的。他的儿子有时向人借钱,对方就有求必应,而且有的还与他家攀谈婚事。乡里每有宴会,他的儿子都要参加。等得到达封信后,人们都大失所望,有来吊唁的,也有不来的。渐渐的有人前来讨债了,渐渐的有的人在路上相遇装作好像不认识似的。(他家的)僮奴婢媪都走了,不到半年,便门庭冷落了。 不久,这位县令委托进京觐见皇帝的官员把一千二百两银子带给(县令)的家人, 并到(县令的)家中迎接妻子儿女(到云南去),(大家)才知道前一封信是假的,全家人破涕为笑,好像是在梦中。(于是)亲友们又渐渐聚拢来,(而)回避不敢再见(县令家人)的,也有很多人。 后来县令给他的二个好友写信说:一贵一贱的情态,亲身经历过的人很多;一穷一富的情态,亲身经历过的人也很多。至于那活着的忽然死了,死了大半年又复活(的情况),这其中的情态,能够让一个人来亲身经历的,我恐怕是第一个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