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须先立志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411821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学须先立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百学须先立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百学须先立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百学须先立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百学须先立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学须先立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学须先立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学须先立志。(朱熹)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礼记学记译:君子说:道行最高的人不限于担任一种官职;懂得大道理的人不局限于一定的用处;最讲诚信的人不必靠立约来约束;天有四时而不只有一季。能懂得这四种道理,就能立志于根本。夏商周三代君王祭祀山河而后祭海,因为河是水的来源,海是河的汇集处。这就叫做致力于根本。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文言.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是说做人要勤奋努

2、力,时时都不能松懈。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即使处境不利,也不会有大灾祸。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这是说明做事态度的。想要做大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品,还要懂得果断行事。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

3、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

4、缺点或不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 东汉徐干善于掌握自己时间的人,是真正伟大的人。-海德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世界上的事没有绝对成功,只用

5、不断地进取。-斯威夫特只有为了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斯大林知识乃一切美德之母。-蒙田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能力。-柏拉图一个人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A安德列耶夫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伏尔泰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伪装知道。 托尔斯泰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 但丁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但丁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

6、的信念。 罗曼罗兰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高尔基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 爱因斯坦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作者:论语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 作者:(汉)徐干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马克思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学业攻炉冶,炼尽三山铁。 (唐)

7、寒山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明)郑心材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清)章学诚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南北朝)颜之推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春秋)管仲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意思是: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戚戚(q):忧惧貌,忧伤貌。汲汲(j) :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沉浮。-汤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意思: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有更加聪明智慧并且行为上不会出现过错了.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8、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释: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庄子名言名句录: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21、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秋水3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61、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80、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82

9、、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解】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解】不可玩物

10、丧志。孔子名言警句大全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老子道德经名句译解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下略)第二十三章【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11、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译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 长久生存。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 【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九章【译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

12、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第十六章【译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译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第三十三章【译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

14、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译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 【译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四十五章 【译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天下难事,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